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fPSA、T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恩赑  谷明莉 《淮海医药》2007,25(2):114-115
目的 观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测量BPH和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血清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 前列腺癌(PCa)组、前列腺增生(BP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诊断灰区内(TPSA 4.0~20.0 μg/L)PCa组与BPH组TPSA、f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比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运用fPSA/TPSA比值,结合TPSA含量,可提高PCa与BPH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对PCa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T-PSA比值(F/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60例),前列腺增生组(BPH组,49例)及前列腺癌组(PCa组,28例)血清T-PSA、F-PSA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分析T-PSA、F-PSA/T-PSA不同取值水平对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PCa组和BPH组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都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的F-PSA、T-PSA含量高于BPH组,而F/T却比BPH组低许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SA界值取4 ng/ml,F/T取<0.16能有效地筛检前列腺癌,在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FPSA与TPSA的比值(FPSA/TPSA)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15例和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43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技术(CMIA)检测两组血清TPSA、FPSA水平.分别在TPSA 4.0~10.0 μg/L、10.0~50.0μg/L、> 50.0μg/L三个区间范围内,以FPSA/TPSA<0.18作为诊断临界点,分析PCa、BPH在同一TPSA水平的符合率差异,并计算上述各区间范围内FPSA/TPSA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以FPSA/TPSA<0.18作为诊断临界点,在TPSA 4.0 ~ 10.0 μg/L区域,两组患者的疾病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PSA 10.0~50.0 μg/L和TPSA> 50.0μg/L区域,两组患者疾病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且在TPSA从低到高区间范围内,FPSA/TPSA诊断PCa的效能越来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分别为46.67%、67.39%、89.74%;特异度分别为66.00%、84.44%、72.2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5.16%、81.58%、87.5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35%、71.70%、76.47%.结论 患者血清TPSA含量越高,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越高,TPSA、FPSA和FPSA/TPSA比值可作为诊断PCa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前列腺抗原的效果.方法 选取正常体检者80例.经活检确诊的患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214例,其中前列腺癌(PCa)79例,前列腺增生(BPH)71例,前列腺炎(BP)6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并计算其比值f/tPSA.以fPSA<1 ng/ml为临界点,分析四组患者在fPSA各水平的符合率差异,并计算上述各区间范围内FPS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患者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总前列腺抗原tPSA升高,二者比值fPSA/tPSA降低(P<0.05).前列腺癌组的fPSA、tPSA升高更加明显,fPSA/tPSA值也显著降低(P<0.05).正常组与前列腺癌组符合率均为100%,前列腺炎组为93.67%,前列腺增生组为95.77%.总符合率为94.72%.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前列腺抗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临床诊断、鉴别前列腺疾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F/T 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检测70例前列腺增生(BPH)症患者、2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28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T-PSA、F-PSA,并计算F/T PSA比值.结果 3组患者之间的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症患者的F/T PSA比值与前列腺癌(PC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T-PSA在4.0~10g/L时,三组患者的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PH症患者的F/T PSA与前列腺癌(PCa)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 g/L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及f/t-PSA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0例BPH与PCa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原、游离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血清PSA在4ng/mL~10ng/mL时,BPH与PCa组的特异性抗原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游离PSA、f/t-PSA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BPH和PCa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特异性抗原,是早期诊断PCa的新参数,不但提高了PCa的检出率,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TPSA、FPSA和PAP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的检测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 (ELISA)法对 3 8例前列腺癌、85例前列腺良性疾病和 40例正常人血清中 TPSA、FPSA和PAP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 TPSA、 FPSA和 PAP水平均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 ,F/ T比值前列腺癌组明显低于前列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组 (P<0 .0 1) ,前列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218例结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T-PSA及F-PSA的含量,并将PCa组与前列腺增生(BPH)组进行比较。结果:PCa组T-PSA、F-PSA及其比值与BPH组相比差异都非常显著;以T-PSA>10ng/ml、F/T<0.16为诊断前列腺癌的界值最为恰当。结论:应用以上三种指标可提高PC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钱莉  刘贵育  李涛  郝丽  高松 《安徽医药》2012,16(12):1832-1833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PSA/TPSA(F/T)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78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和10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F/T)。结果在106例BPH患者中,39例TPSA<4.0μg·L-1,38例4.0μg·L-1≤TPSA<10.0μg·L-1,29例10.0μg·L-1≤TPSA<100μg·L-1;在78例PCa患者中,2例TPSA<4.0μg·L-1,10例4.0μg·L-1≤TPSA<10.0μg·L-1,28例10.0μg·L-1≤TPSA<100μg·L-1,38例TPSA≥100μg·L-1。在TPSA<4.0μg·L-1时,BPH与PCa患者的TPSA及F/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TPSA<10.0μg·L-1时,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μg·L-1≤TPSA<100μg·L-1时,TPSA及F/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5,后者P<0.01﹚。结论 F/T比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TPSA在4.0~10.0μg·L-1范围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两者比值(FPSA/T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的外周血中TPSA、FPSA、FP-SA/TPSA并对3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在TPSA≥20ng/ml时和TPSA<2ng/ml时,TPSA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2ng/ml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选并分析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差异基因前列腺癌抗原-1(P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含有465个基因的寡聚合苷酸芯片,检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前列腺癌组织、1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组织(HG-PIN)、43例BPH组织和其它肿瘤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和BPH组织中表达差异的有显著性的基因共37个,前列腺癌上调20个,下调17个.前列腺癌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和60.0%,BPH以及其它肿瘤组织中均未见PCA-1基因mRNA的表达.PCA-1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1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有可能作为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对前列腺癌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作为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前列腺癌(PCa)的可能性。并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了检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外周血与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SCA的表达。结果 PSCA在BPH、P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a组织中PSCA的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PSCA在PSA小于或大于10ng/ml的PCa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CA基因mRNA表达与PCa患者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提示有可能作为一个指标对PCa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不断提高,目前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主要依据,受生活习惯,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检验方法改进的影响,PSA的参考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以上提出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56例直肠指诊阳性和(或)PSA>4ng/ml的患者接受了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即在标准的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同时,增加前列腺中间部位及前列腺两侧旁正中线远侧的穿刺点数,总共穿刺活检样本数为13个点.将增加的7点活检部位的病理结果与标准的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进行比较.结果 356例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者107例(30%).107例患者若只接受6点穿刺方法,将有21例患者漏诊,约占20%.356例接受13点穿刺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13+针穿刺病理结果与前列腺结节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关系。方法应用腔内彩超对69例前列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前列腺结节的血流特征。经直肠行前列腺13+针穿刺活检,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9例前列腺穿刺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36例,前列腺淋巴瘤1例,前列腺不典型增生1例,前列腺增生31例。评价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观察血清PSA浓度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PSA<4.0、4.110、10.110、10.120、20.120、20.130、30.130、30.150、50.150、50.1100、>100 ng/mL各个水平中阳性率分别为21.42%、33.33%、44.44%、44.44%、71.42%、100.00%、92.30%,各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针直肠彩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需结合直肠指检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9例直肠指诊阳性或PSA>4ng/ml及前列腺B超有异常低回声结节病例,在行前列腺系统十点穿刺活检术同时对可疑回声区随机增加穿刺点.结果 共检出前列腺癌21例,占30.43%,前列腺良性增生并前列腺炎40例,占59.97%,前列腺炎5例,占5.80%,前列腺囊肿1例,占1.45%,前列腺不典型增生2例,占2.90%,随机增加穿刺活检检出7例,占10.15%,复检穿刺出前列腺癌3例,占4.35%.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经直肠超声引导定位准确,可随机增加穿刺点,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叶政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9-41
目的评估前列腺钙化灶结合经直肠动态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初筛前列腺癌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间56例怀疑为前列腺癌在我院行经直肠动态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检查患者的资料,分析其病理结果及经直肠动态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37例(66.1%)患者诊断为前列腺癌,19例(33.9%)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结节出现率较前列腺增生患者高(P<0.05),而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大小(P>0.05)及钙化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被膜上、下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和平均流速(Vmean)较前列腺增生患者明显增快(P<0.05),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P<0.05),收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期最低流速之比(A/B值)明显增大(P<0.05),而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和搏动指数(P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钙化灶分布各具特点。发现前列腺外周带有小强光点融合成团的钙化灶时,应考虑到早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而经直肠动态能量多普勒检查血流显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前列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经会阴前列腺切开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及经验体会。方法 经会阴切开前列腺后部包膜及前列腺。结果使受压的前列腺部尿道获得完全减压。结论此手术简单易行,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经12个月至5年以上随访的32例病人效果满意,未见症状复发。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熟练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徐强 《药品评价》2014,(2):22-24
前列腺癌的发展分为先期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为主和后期激素抵抗性肿瘤细胞为主的两个阶段,所以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雌激素及其类似物、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药物的去势治疗、甾类及非甾类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后一阶段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抗雄激素新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1例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PSA联合DRE和TRUS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TRUS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为95.1%.Gleason评分≤6的4例,Gleason评分=7的4例,Gleason评分≥8的33例.6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35例晚期肿瘤行内分泌治疗.结论 大多数患者以尿路梗阻症状就诊,早期诊断的前列腺癌病例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中晚期病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早期前列腺癌首选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