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蔡震文  施群力  蒋炜 《现代医学》2004,32(6):364-365
目的 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 2 76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脑梗死 171例 ,脑出血 10 5例 )血压变化 ,根据血压自动下降与否 ,将患者分为血压自动下降组 (Ⅰ组 )和非血压自动下降组 (Ⅱ组 ) ,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Ⅰ组神经功能恢复达进步以上者占 76.2 3 % ,Ⅱ组神经功能恢复达进步以上者占 5 6.76%。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自动下降者预后比非血压自动下降组的好 (P <0 .0 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时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脑梗死组及非高血压梗死组。高血压梗死组给予巯甲丙脯酸降压治疗,未应用硝普钠治疗。同时随机抽取内科同期有高血压病的非脑梗死住院患者,入院常规治疗(予巯甲丙脯酸)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脑梗死组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血压下降较对照组快,尤以高血压组明显,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后5天内血压下降。对照组在第二天血压即正常。结论:入院时高收缩压是脑梗死恶化的独立因素,本组资料显示,急性期降压治疗,血压较高下降较快者,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差。由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非降压情况下本身有一个先升高后下降的过程,因此,即使血压高也不应盲目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压干预治疗组和非干预组,在发病后48h内给予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病例数。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在人院24h内下降幅度最大,以干预组明显,非干预组患者人院第5天血压趋于稳定状态。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l3,P〈0.05),且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拜新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同时控制高血压治疗组同拜新同控释片30mg,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用复方降压片1-2,每日三次口服,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量。疗程规定为三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和降压疗效,同时观察血脂、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临床疗效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降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治疗组降压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拜新同能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脂代谢,增加脑血流量。4、拜心通的不良反应少见。结论:拜新同控释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使血压得到稳定控制,并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合理血压调控组(治疗组)与传统降压组(对照组)。记录患者入院时及第1d,7d晨起血压,记录住院时及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d与第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14d时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型脑梗死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恢复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期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两组治疗7 d、14 d后患者血流动力学、血压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血压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增加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责任血管血流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推论其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预后的作用,为临床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型脑梗死的治疗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脑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对120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分组进行降压及非降压治疗对比观察,发现未使用降压药物组其水肿带在病后(2~4)周较少出现,应用降压药物组血压明显降低,但其病灶容积(4~12)周的神经缺损未见明显好转。结果:观察(6~36)个月后,降压治疗组发生脑梗死及总死亡率大于非降压组,P〈0.05。发生心肌梗死者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提出降压治疗对该类病人并无益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有利维持脑血流量和脑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脑出血急性期强化降压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62例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强化降压,24小时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治疗14天时采用NIHSS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拜新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同时控制高血压,治疗组用拜新同控释片30mg,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用复方降压片1~2,每日三次口服,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量。疗程规定为三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和降压疗效,同时观察血脂、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临床疗效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降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治疗组降压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拜新同能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脂代谢,增加脑血流量。4.拜心通的不良反应少见。结论拜新同控释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使血压得到稳定控制,并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梁晓敏 《大家健康》2016,(8):111-112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研究抗血压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划分为降压治疗组与非降压治疗组,分别为53例、40例,动态的对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发病7日内的各级高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两组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1级高血压的住院天数在7 d 以已恢复正常的有效率明显优于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患者(P <0.05);抗高血压治疗组的恢复明显优于未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P <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根据高血压分级,为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抗高血压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控制,促进患者的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胡克亮 《当代医学》2009,15(21):51-52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效果。方法回顾并总结分析2004年~2008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脑梗死病例38例,给予补液、脱水、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及加强支持方法。结果患者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6例,轻度残疾12例,中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3例。死亡病例中有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再手术患者。结论经头颅CT能确定出血后梗死的部位、面积及梗死区与出血部位的关系,以便医生采取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周围血WBC计数与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48 h内、第7 d、第14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水平和周围血WBC计数,并与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MMP-2水平、周围血WBC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MMP-2水平以第7 d时增高最明显(P〈0.05),周围血WBC计数在病程48 h内增高最明显(P〈0.05),二者与梗死体积大小、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且二者呈直线正相关(r=0.628,P〈0.05)。结论:脑梗死伴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MMP-2、WBC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成正相关。早期检测血清MMP-2、周围血WBC水平可帮助判断脑梗死病灶大小、病情轻重、估计预后,降低二者水平可能为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宝丽  李秀丽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6):167-171,159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的特点和血压波动情况,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择非脑梗死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3天内进行血压监测。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杓型节律比例低于非脑梗死组,24hSBP、dSBP、nSBP、nDBP、24hPP、dPP、nPP、晨SBP、晨DBP、dSSD、dDSD、nSSD、MBPS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杓型节律者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晨SBP、MBPS、dSSD、dDSD、nSSD高于轻、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脉压较非脑梗死组显著增高,并伴有明显昼夜节律紊乱,血压变异增大。血压变异性尤其收缩压变异增大与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 《中外医疗》2010,29(12):23-24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d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日、第7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天与第l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压常见,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钟有安 《右江医学》2002,30(4):275-277
目的 :研究迟发性癫痫对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脑梗死恢复期迟发性癫痫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 ,进行发病后 15d~ 3 0d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 ,迟发性癫痫发作对神经功能缺损为中度和重度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不利影响 (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越重 ,影响程度越大。结论 :为预防迟发性癫痫发作 ,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必须立即开始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两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增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国正 《医学综述》2012,18(23):4104-410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观察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分析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观察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故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的抗凝、扩血管疗法时,应注意稳定患者24 h的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18.
杨军英 《吉林医学》2013,34(12):2210-201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计算脉压分成A组与B组,<60 mm Hg(1 mm Hg=0.1333 kPa)为A组,≥60 mm Hg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A组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关系,在治疗中要积极控制脉压,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观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36例ACI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越重及梗死面积越大,血清CRP含量越高(P<0.05,P<0.01)。结论CRP可作为预测AC 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