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性早搏的QRS波一般是与基本心律的QRS波形态相同的,但如果提早的房性冲动传到房室传导系统时,由于束支的反应性可能不一致,一侧束支已脱离不应期,而另一侧束支仍处于不应期,则引起形态异常增宽的QRS波群,称为室内差异性传导。出现较早的房性早搏常易发生心室内差异传导。此差异传导的程度取决于房性早搏的过早程度的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功能状态。如果心室内传导系统功能有明显障碍,即使联律间期较长,亦可发生心室内差异传导。一般来说,如房性早搏的P-R间期较短或联律间期越短,就越易发生心室内差异传导,因为较长心动周期可使心室产生较长的不应期(包括相对不应期在内)。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70岁,有高血压病史20年,近日活动时左胸闷痛。血压18/13Kpa.双肺阴性,心率55次,心律齐,心尖部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底部A_2>P_2,腹软,肝脾未及,肝颈返流征阴性。人院后描记心电图显示I、avl、V5导联S—T压低0.1~0.2mv,T波倒置呈冠状“T”,心电图监护资料见图。  相似文献   

3.
一、概念房室传导的裂隙现象(Gap phenomenon)是指在心动周期的舒张期中的某个时相(称裂隙带)到达的冲动不能通过传导组织下传或递传,而早于这个时相及晚于这个时相到达的冲动却能通过传导组织下传或递传。近年来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日臻完善,特别是心脏程序期前刺激术在临床电生理学检查中的应用,证实了裂隙现象的存在。二、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4.
房室传导的空隙(Gap)现象,是指在心动周期的某时限内到达的房性冲动不能传入心室,而较早或较晚的房性冲动却能传入心室,这一时限区域称为空隙期。这一现象是房室传导分层现象的表现,可发生在前向或逆向的房室传导过程中。用心腔内多电极导管检测技术可同时描记到心房、希氏束、心室电活动波,用心房程序调搏可以得到稳定的原始周期和预计出现的房性早搏,从而能了解冲动下传的情况,为研究空隙现象的机理提供了精确而可靠的方法。本文则以常规的体表心电图作为分析基础,对3例房室传导的空隙现象作一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6.
<正> 束支内魏登斯基现象罕见,现报道一例室早双联伴右束支内魏登斯基现象。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患者男,70岁,因心慌、气喘五个月,加剧一周入院。入院检查:半卧位,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约70次,心律不齐早搏频繁,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底部P_2=A_2,腹软,肝肋下3cm,肝颈返流征阳性,下肢可见凹陷浮肿。胸部平片心影呈普大型,二维超声心动图见各瓣膜运动正常,左右室内径明显扩大,室壁运动差。符合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描记见附图。为V_1导联同次非连续记录。  相似文献   

7.
室性早搏(室早)在临床医疗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一般来说,功能性室早的自然预后较好,故除精神疗法及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外,无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若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时非但不能控制其室早,还可能出现各种心内外副作用,如恶心、眩晕、新的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而器质性室早的危险程度则较高,如不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当可演变为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病人生命。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选择恰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如何判断功能性室早与器质性室早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二者的鉴别要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连续361例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发现4例有心脏传导的裂隙现象。其特点表现为激动传导方向上远端平面相对不应期(RRP)长,程序刺激中先出现传导延缓,随后近端平面也进入RRP使传导变为延缓,激动经过近端平面延缓传导后,到达远端平面时其已脱离了RRP,使已经在远端传导延缓的情况变为传导正常,与经典的裂隙现象相比,这种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与心内电图的表现均有不同,暂定名为变异性裂隙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一年多来常感头昏、胸闷、乏力,多次黑朦和短暂意识丧失,于1986年4月13日急诊入院。经检查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病窦。心电图曾录得心室停搏3.52秒。入院后经扩冠和兴奋窦房结等治疗,  相似文献   

10.
室性早搏 (室早 )是异位心律中最常见的一种 ,临床上广泛使用动态心电图连续观察 2 4h心电图后可以证实 :几乎 90 %左右正常各年龄组受检者均可见到偶发室早 ,且年长者较年轻人多见 ,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多于正常人。动态观察发现与正常人生存时间没有差别。心电图医师通过室早形态区分良性与器质性室早有一定临床意义 ,以下几方面对提高心电图诊断水平有帮助。1 早搏幅度室早QRS波形越高越光滑早搏意义越小 ,如果室早在所有导联上QRS波群幅度均低于 1.0mV或者室早幅度都小于同一导联窦性下传的QRS波幅度 ,多属于器质性室性…  相似文献   

11.
文氏现象(周期)最常见于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传导系统其它部位产生文氏现象的机会较少(1),而室早折返通路文氏现象更为少见,虽然文氏周期多连续依次重复出现,但室早折返通路中文氏现象多间歇性出现(2),现结合典型病例报告如下.典型病例ECG分析例1,患者,男,55岁,临床诊断为冠心,ECG示:窦性加异位节律,具有频发室早,肢体导联低电压,心肌损伤等心电图改变,特殊的是在V_3、V_4导联中(图1),除异位心动间只扦有一个窦性心动者外,室  相似文献   

12.
刘斌 《安徽医学》1989,10(5):48-49
<正>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胸闷数月而收住入院,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前曾有上感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7.1℃,脉搏100次,呼吸23次,血压14.6/9.3kqa(110/70mmnHg),咽稍充血,扁桃体Ⅰ~0肿大。两肺(一)。心率100次,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正常。心电图见附图。超声心动无异常。抗“0”、粘蛋白及血沉正常。  相似文献   

13.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部分健康人,故分析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至关重要。通常认为,室性早搏的QRS振幅高、波形光滑无切迹、时限较短、ST段不明显、即与QRS终末部直接延续并继以与QRS方向相反的T波者多为良性,或功能性,反之器质性较多。早搏在安静状态下出现而运动后减少或消失者以功能性为多;活动后明显增多者多为器质性。根据室性早搏的形态、数量及是否伴有其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又将其分为六级,级别越高,危险性越大。以上系从室性早搏QRS的形态对预后进行分析。我们在临床上体会…  相似文献   

14.
P-R≥T-R的房室传导现象(简称P-R≥T-R现象),就是在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异常延长的情况下,有时落于前一心动T波顶峰之前的窦性或房性激动也能缓慢地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心室;该下传的P-R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张××,女,66岁。因乏力、多食、阵发心悸8年,突然呼吸困难、胸闷4天,于1983年6月25日12时入院。诊断:甲亢性心脏病,心脏扩大,肺气肿,肺内感染。住院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心电示波示窦性心律伴间歇性Ⅱ°房室传导阻滞。经抢救无效,于当日23时50分死亡。为分析房室交界区传导失常,图1仅展出Ⅱ、Ⅲ导联,图2为Ⅲ导联,图3为Ⅱ导联。图1描记于1983年6月25日12时20分。P_(Ⅱ、Ⅲ)直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2岁,既往有心肌病史。此次因卵巢囊肿蒂扭转入院,入院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进食少,1周后下床时突感心悸、恶心而晕倒,急测BP12/8KPa,血钾3.21mmol/L,心电图Ⅲ导显示心律为窦性,频率约78次/分,见频发的室早呈二联律,室早配对间期依次为0.56、0.64、0.56、0.52、0.44、0.56、0.64s,表现首尾配对间期逐渐延长,中间部分其配对间期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住院号149538),65岁。心跳缓慢伴阵发性心悸气促反复发作8年,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又伴心前区闷痛而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肥胖体质,口唇轻度紫绀,尚可平卧。血压140/96mmHg。心率45次/分,心尖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不传导。A_2>P_2,律不齐。双肺底少许干鸣。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浮肿。X 线胸部透视:左心缘向左、向下延长,主动脉弓突出。血胆固醇249毫克%,β脂蛋白740毫克%。眼底检查:A 变细,反光增强,A·V 交叉压迫。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发作心慌胸闷气促4年加重7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房颤,全心衰Ⅲ度”。入院后给西地兰0.2mg静脉推注1次,然后给地高辛0.125mg2次/日,二天后心电图检查见附图。心电图分析:(1)p波消失,代之f波,R-R间期不规则,平均心室室率160次/分;(2)有二种QRS波型rS型宽0.12″rsR′形宽0.18″(R_(10)另作解释);(3)在0.44″~0.52″的长间期之后,出现有短的0.36″R-R间期时即表现为rsR′图型;(4)rsR′波连续出现其间期为0.32″  相似文献   

19.
针刺经穴时,术者时常会感到针下沉紧,被针刺者时常会感到针刺部位麻,酸、胀等感觉,且此感觉时常传到很远,名针刺感觉传导现象,感传路线与经脉循行路线基本相符合。艾灸是否也会出现感觉传导现象是值得研究的。 我院针灸室于1978至1979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艾灸感传现象者122例。其中男65例,女57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67岁。现将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深入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及阐明针刺麻醉的原理,我们开展了经络感传现象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