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仲景《伤寒论》113方中,应用人参的共有23方。《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商。久服轻身延年"。仲景所用人参应为五加科人参,而非桔梗科党参。根据我国著名本草专家黄胜白等经长期考证:"今天的党参并非古之党参。唐代以前,人参有上党参、东北参和高丽参3种,都属于五加科植物。山西上党所产人参品质最佳,简称为党参。后来因长期采挖,上党人参逐渐绝迹。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人参的发祥地,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作《神农本草经》首次将人参当成药物收入,并列为上品。人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远东其他国家的民族医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江户时代的《药徽》、朝鲜的《东医宝鉴》等,都有人参的记载,足见人们对人参保健治疗功效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喻嘉言《寓意草》辨证应用人参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寓意草>所记载的内科杂病或伤寒等疑难病症的六十余则案例中,有多处辨证应用人参的病案,阐明了人参温补下元和扶正祛邪的意义.首先喻嘉言谈到伤寒病用人参入药乃扶正祛邪之功.其次,喻嘉言阐述到和解药中也可用人参.表汗用五积散、参苏饮、败毒散,和解用小柴胡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都有人参,"皆借人参之力,领出在内之邪,不使久留,乃得速愈为快"."辨痢疾种种受症不同随症治验"篇喻嘉言将人参与解表药相配治疗痢疾,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敏  贾君君  张钰苓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82-1784
中药材品种的多基源性自古有之,在《唐本草》、《本草拾遗》等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载,《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书中一药数图甚多,如《证类本草)中蓬羲茂有温州蓬获茂和端州蓬狡茂两图,人参有充州人参、潞州人参、滁州人参、威胜军人参四图。在中药材品种的发展变迁中,一  相似文献   

5.
含人参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申丹  唐仕欢  卢朋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2027-2032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含人参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应用该平台V2.0软件,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人参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首先,通过对307首方剂的分析,总结明确人参常用药物组合45个,主治疾病24种.然后,基于人参的主治疾病,选择"心悸"健忘"胸痹"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人参治疗不同疾病的核心组合.发现《中药部颁标准》中含人参方剂所用药物多气血双补之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此外,以3种疾病间的对比分析,反映了人参不同疾病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也为了"异病同治"提供理论支持.因此,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是中医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纵横对比的方法,为研究临床用药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人参在中国保健药用历史已有四千年,是著名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首;满族人把人参称作"奥尔厚达","奥尔厚"是草类总称,"达"是首领、头人的意思,译成汉语即"百草之王";人参和鹿茸、冬虫夏草并称为中医三大补品;还和何首乌、灵芝、冬虫夏草一起,合称为"四大仙草",更被尊为"补气第一要药"。有人做过调查,问最有名的保健中药是什么,几乎百分之九十的答案都是人参,可见人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有关治疗心悸的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并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以人参、远志、甘草、茯神、当归等药物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人参-远志""茯神-人参""茯神-远志"等.聚类处方...  相似文献   

8.
人参出口现状及分析——人参十年出口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参(radixetrhizomaginsen)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及根茎。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被列为上品,素有“国宝”之美誉,为“东北三宝”之首。本品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人参的栽培品又称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为“林下参”,习称“籽海”。在出口管理上,我国人参药材通常归于以下三个海关编码进行报关出口:12112020———野山参;12112091———其他鲜人参;12112099———未列名人参。其中“未列名人参”为主要出口品种,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本文统计均为上述三种商品之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伤寒论》中的古方“人参”与现代人参的区别及在不同情况下的辨证使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对《伤寒论》中涉及人参的方剂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发现《伤寒论》中人参的使用非常严谨,有是证方用是药,因此人参应在不同情况下代之以不同的药物,需辨证使用,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丁丽敏  盂超  麦晓浩 《河南中医》2019,39(1):142-145
目的:分析《孙文垣医案》中含人参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录入office 2010中,建立"《孙文垣医案》中含人参处方数据库",通过IBM SPSS Modeler 14. 1,分析含人参处方的药物频次、药类、性味、核心组合与高置信度关联规则等。结果:共收集含人参处方231首,人参与生甘草、白术、茯苓、陈皮、当归出现频次较高,高频药物药类则为补虚药、解表药及清热药居前三位,高频性味为温(87)、甘(83)、辛(82)、苦(75)出现较多,排名前三名的对药为人参、生甘草(172),人参、白术(134),生甘草、白术(117)。排名靠前的角药为人参、白术、生甘草(134),人参、茯苓、白术(116)等。两项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人参→生甘草,人参→白术,人参→茯苓两两组合使用概率较高,三项关联组合多为四君子汤加减配伍理气养血之剂。含人参处方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图提示支持度 50%时,核心药物组合为人参+白术+生甘草+茯苓+陈皮+当归+白芍+柴胡。结论:《孙文垣医案》用人参常以补为本,以通为用,临证法尚温补,慎用温燥,常寒温通用,力荐以辛苦之品,通畅气机。重视脾胃,好彰土德,常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运脾胃,温补气血。  相似文献   

11.
<正>红景天,是生长在雪域高原的一种珍稀药用植物,被我国古代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列为药中上品,称其有"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功效。红景天大都生长在高海拔、无污染的纯净雪山之中,经过长期对缺氧、干燥、强紫外线等恶劣环境的适应与选择,形成了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被誉为"西藏人参"、"东方神药"。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不完全相同:《伤寒论》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炙甘草,是否载有人参尚不明确;《金匮要略》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生甘草,方中明确载有人参.从原文出发,《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痞利俱盛,用炙甘草补中和胃,且方中当有人参.《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为中焦湿热内蕴成...  相似文献   

13.
赵有 《中医药学报》2000,28(5):40-41
人参味甘微苦 ,大补元气 ,救逆固脱 ,善治一切虚证 ,是中医治疗急证和虚劳杂症的主要药物。清代陈士铎应用人参的经验颇为丰富 ,在《石室秘录》一书中 ,大部分处方均有人参 ,且用量较大 ,很有独到之处 ,为继承发扬陈士铎应用人参的经验 ,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和学习体会 ,将其运用人参的特点总结如下。1 补气祛痰  陈氏曰 :“盖痰之生也 ,由于气虚” ,他认为凡痰之产生 ,皆由于气虚不化 ,津液停聚而成 ,因此治疗痰证强调益气化痰 ,“人参既是益气之神剂 ,又是祛痰之妙药” ,故常用人参配伍祛痰药以治之。  如中风、厥证出现突然昏倒 ,不…  相似文献   

14.
经40 余部本草学考证,并参照201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人参功能记述,已初步确认,人参传统功能主流已纳入标准,而人参止呕功能现已遗失。同时参酌《普济方》数据库人参古代方剂的病证分布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初步认定,人参具有止呕作用,此将为人参止呕新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参皂甙在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作为药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参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人参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与结构鉴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人参皂式为主要成分,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皂式是人参生理活性最重要的有效成分,其有着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笔者仅就人参皂式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三人#皂忒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人参对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著名古方生脉散的"益气复脉"作用与人参密不可分。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皂式对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王中峰…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人参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人参的药理和临床应用鸡西市药品检验所郭辉岩哈尔滨中药一厂成善葵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陈慕英,于波人参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滋补性药物.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史.其主要成份人参皂式是其生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人参中还含有少量的挥发油0一榄香烯和人参快醇;人参中...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杲<脾胃论>,本方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陷者举之"的立法原则而制定,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笔者近年来用此方治疗几个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参皂苷对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始载于<本经>,味甘、苦,性平,入脾、肺、心经,传统中医学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气生血的作用.在祖国医学中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有"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记述.人参在临床上有重要功能,在很多方剂中列为君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按单体皂苷元所含羟基量不同分为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两大类.近年来已有研究报道人参皂苷能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介绍牟重临老师对《伤寒论》六经病中使用人参的临床见解。牟重临老师认为,伤寒病情较重,如迭用攻邪未效,需考虑用人参扶正祛邪,尤其见虚脱先兆,须当机立断用人参。伤寒用人参益气救阴,托邪防变,随病证不同而组方使用。如太阳病用人参益气解表,少阳病用人参扶正托邪,阳明病经证使用人参为益气除热,阳明病腑证用人参为扶虚通腑,太阴病用人参健脾和中,少阴病用人参益气固脱,厥阴病用人参救逆止利。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为治"蛔厥""久痢"证之良方.由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细辛、川椒、桂枝、干姜、附子、苦酒组成.临床几十年来,常以本方化裁改作汤剂,用于治疗多种儿科疾病,屡屡收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