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危重患者,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穿刺置管20次均获成功。结论:对危重患者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在功率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ICU收治的危重患者救治难度大,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对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营养支持等治疗非常重要,深静脉穿刺置管现在已经成为ICU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有临床研究表明,PICC对于ICU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1]。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穿刺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2001年7月-2005年8月,我科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62例,股静脉穿刺58例,颈内静脉穿刺11例,PICC置管术10例.就三种不同置管方法利弊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PICC导管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2例危重患者在ICU中救治时应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82例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3%。结论PICC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一个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导管感染,是保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穿刺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2001年7月—2005年8月,我科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62例,股静脉穿刺58例,颈内静脉穿刺11例,PICC置管术10例。就三种不同置管方法利弊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38-839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644例经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血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29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术345例。结果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93.98%(281/299),股静脉96.81%(334/345);血流量:颈内静脉200~310(254±24)ml/min,股静脉160~320(225±29)ml/min。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颈内静脉3.68%(11/299),股静脉7.54%(26/345);导管留置时间:颈内静脉11~153(56±11)d,股静脉2~93(31±8)d。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流量、感染发生率、带管时间均明显优于股静脉,故对于长期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科2006~2007年240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静脉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插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高,插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但导管留置时间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短,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结论 ICU患者如果需要留置导管较长时间,宜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而对于急性中毒患者,宜选择股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8.
江方正  叶向红  李维勤 《护理研究》2013,27(14):1407-1408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的医疗操作技术,是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血流动力学监测、全胃肠外静脉营养以及化疗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危重病人长期输液的重要途径,在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静脉置管方法主要经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其中因经锁骨下入路的锁  相似文献   

9.
57例危重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 57例危重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其中颈内静脉置管 1 1例 ,股静脉置管 45例 ,锁骨下静脉置管 1例 ,置管时间 1~ 62 d,平均 31 .5d。就操作中防止并发症及加强护理防止感染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39例危重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辛冰  王东  何静  陈文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4):1894-1895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患者所应用的化疗药物、静脉高能营养、抗癌药物等对静脉的损伤非常大,因此静脉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中,中心静脉置管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并发症,以感染居多。现将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气压治疗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索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5例。强化干预组在常规防治血栓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间断肢体气压治疗和凝血功能监测。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防治血栓护理。评估干预后1周、4周的静脉血栓发生率、D二聚体异常率和平均住院日。结果强化干预组干预后第1周、第4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平均住院日缩短(P〈0.05)。结论以肢体气压治疗为中心的预防静脉血栓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安全有效,可减少脑出血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62年美国Dudfick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长期TPN支持治疗。近30年来,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更新换代、插管技术的普及,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并已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静脉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患者。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重视术前评估、健康教育,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在患肢行静脉穿刺,抬高患肢并禁烟,加强对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饮食、心理护理及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DVT并发症。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院野战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重灾区青川县。短短半个月时间共前接、治疗、后送患者200余例,在前接、后送和抢救危重患者时,绝大多数患者输液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其操作简便,且可以多组无配伍禁忌药物同时输入,渗漏液现象少,有效地保证了液路通畅和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4种不同状态下静脉采血对电解质检测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松拳或握拳和止血带松或紧并存4种状态下进行静脉采血,比较所得血标本电解质检测值的差异。结果 4种状态下静脉采血所得标本血钾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松拳、松止血带状态下的血钾值最为稳定;而血钠、血氯检测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穿刺成功后,松拳、松止血带状态下静脉采血排除了人为的外力因素对血标本电解质值的影响,故最为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股静脉采血比较,桡动脉采血可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缩短采血时间(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行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19.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s)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因其全部装置均埋于皮下组织,对日常生活限制较少,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解决了患者的静脉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申飞梅  龚燕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61-1162,116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42例,股静脉置管26例,导管使用时间7~182d,平均(46±2.5)d;透析时血流量150~220ml/min,平均(200±45)ml/min。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28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