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3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生前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活检(2例)和经气管插管冲洗吸引物检查(1例)确诊,分别发生于肾移植术后50、90、97天。复方新诺明治疗均获痊愈,其中2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并提出了肾移植术后并发PCP诊治的初步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4月共施行肾移植术 2 0 4例次 ,期间病理证实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的病例共4例 ,经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本组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2~ 4 4岁 ,平均 2 8.5岁。发病时间在术后 90~14 0d ,平均 112d ,病程 14~ 6 2d ,平均38.2d。 2例因受凉发病 ,2例无明确诱因。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 (MMF)及泼尼松(Pred)。 4例的首发症状均有咳嗽、胸闷、气喘、呼吸困难 ,3例还伴有畏寒、发热 ,体温最高达 39.2℃。有 2例在入院后第 9、11d无诱因病情突然加重…  相似文献   

3.
术后肺炎及其抗菌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肺炎属医院感染性肺炎(院内肺炎),是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Senic报道,确诊为院内肺炎的病人中,3/4发生于手术后及使用呼吸道器械后,其病死率高达10%~30%。术后肺炎的诊断标准为:(1)起病于住院72小时后及手术24小时后;(2)临床有发热...  相似文献   

4.
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心律失常是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探讨了与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相关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共施行肺疾病手术 4 4 1例 ,其中男 2 75例 ,女 16 6例 ;年龄小于 50岁 16 0例 ,50~ 6 9岁之间 2 53例 ,大于 70岁 2 8例 ;良性病变 134例 ,恶性病变 30 7例 ;施行探查术 38例 ,病灶楔形切除术 85例 ,肺叶切除术2 6 5例 ,全肺切除术 53例。分析 17种因素 :性别、年龄、肥胖、贫血、术前心电图 (ECG)检查异常、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一秒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确诊PCP的1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女性3例, 男性10例;年龄(46±10)岁;术后发病中位时间为10(2~21)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 咳嗽7例, 咳痰6例, 气促11例。采用配对t检验, 对受者入院及出院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例PCP肾移植受者均通过肺泡灌洗液/静脉血mNGS检测确诊。入院时G试验、LDH检测、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3+Abs)、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计数(CD3+CD8+Abs)、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3+CD4+Abs)分别为(543.27±440.49)pg/ml、(529.98±222.43)U/L、(191.92±119.42)个/μl、(87.33±50.59)个/μl、(106.92±87.4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45±13)岁。均为尸肾移植受者。均因发热就诊,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咳嗽少痰。发病距手术时间50-140d,平均(76±22)d,其中17例在肾移植术后2-4个月发病。起病至就诊时间1-10d,平均6d。胸部X线片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发病2-3周时4例出现肺实变,4周后2例出现气胸。取深部诱导痰和(或)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涂片染色和PCR法检查卡氏肺孢子虫病原体,均以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治疗,剂量为SMZ75-100mg·kg^-1·d^-1,TMP15-20mg·kg^-1·d^-1,疗程2-3周。12例重症病例加用甲泼尼龙治疗,累积剂量960-2460mg,疗程9-21d。结果21例诱导痰标本在发病后第2-12d PCR法均检出卡氏肺孢子虫DNA,其中2例涂片染色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1例肺泡灌洗液涂片和PCR法均检出卡氏肺孢子虫。18例治疗2-3周后症状消失,胸部X线片表现好转,卡氏肺孢子虫检查转为阴性,2个月后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4例需行呼吸机治疗,其余病例仅需大流量吸氧。治愈18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救治无效2例。治愈者随访8-44个月未出现复发和肺部纤维化。结论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且影像学提示间质性肺炎的肾移植受者,应高度怀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并尽早进行病原体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长时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基于麻醉时间>8 h,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本院在全麻下行择期首次开颅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肺保护性通气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L组)和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 记录2组患者基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住院情况等。结果与C组比较, L组患者VT降低, PEEP和RR升高, 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 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中1级患者例数增加, 住院时间缩短(P<0.05);2组患者基本情况、术后7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等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长时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刘伟  苏跃  耿万明  郑辉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11):1011-10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与术前肺功能的关系,确定术前肺通气功能参数能否预测术后呼吸衰竭。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00例,ASAⅠ级或Ⅱ级,术前测定常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75%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FEF75)、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75/25)、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脉冲震荡肺功能参数: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es)、中心阻力(Rc)、5 Hz和20 Hz时粘性阻力(R5、R20)。插管后机械通气初始时记录双肺气道峰压和双肺胸肺顺应性,开胸单肺通气肺萎陷时记录单肺气道峰压(Ppeak)和单肺胸肺顺应性(CT)。单肺通气时Ppeak和CT与身高、体重及肺功能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一般情况和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2组:呼吸衰竭组(RF)和非呼吸衰竭组(NRF)。结果Ppeak与Zres、身高、体重和FEF75呈线性关系(R^2=0.504,P〈0.01),CT与Zres、身高、VC和RV/TLC呈线性关系(R^2=0.602,P〈0.01)。与NRF组比较,RF组FEV1、FVC、FEV1/FVC、MVV和MMEF75/25均降低(P〈0.05或0.01)。年龄≥60岁的中老年患者FEV1≤60%、FEV1/FVC≤60%、MVV≤50%、MMEF75/25≤35%时,RF组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NRF组(P〈0.05或0.01)。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预测因素。结论术中单肺通气时Ppeak和CT分别与身高、体重和术前肺功能呈线性关系。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大鼠肺组织β-防御素-3(BD-3)的表达,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40~290 g,随机分为2组(n=10):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N组)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V组).两组均经口气管插管,N组气管内注入1010> cfu/ml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0.2 ml;V组机械通气4 h时气管内注入等容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注入菌液后拔出气管导管.于注入菌液后48 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肺湿重占体重百分比,行肺组织肉眼下和镜下的病理学评分,测定肺组织细菌计数,记录菌血症的发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BD-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组比较,V组肺湿重占体重百分比、肺组织镜下病理学评分、肺组织细菌计数和菌血症发生率升高,肺组织BD-3表达下调(P<0.01).结论 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与肺组织BD-3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心脏手术后患者撤机时比例辅助通气(PAV)的效果。方法46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年龄18—72岁,体重40—65kg,ASAⅠ或Ⅱ级。测得呼吸系统弹性阻力(Ers)及气道阻力(Rrs),先按80%辅助比例行PAV(PAV80),以PAV80时潮气量(VT)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的目标VT,再随机先后予PAV80、PSV及持续气道正压(CPAP)各通气30min,观察每种模式下呼吸方式指标[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E)、浅快呼吸指数(RSBI)、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Ti/Ttot)、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aw)、呼气末正压(PEEP)、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呼吸作功指标[(压力-时间积分(PTP)、患者呼吸功(WOBp)、呼吸机呼吸功(WOBv)];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PAP时比较,PAV80、PSV时WOBv、PIP、Paw、VT、PaO2、SaO2升高,PTP、WOBp、WOBp/WOBt、RR、RSBI、Ti/Ttot、pH、PaCO2降低(P〈0.05或0.01);与PSV时比较,PAV80时肿、WOBp和WOBp/WOBt升高(P〈0.01),PIP、Paw降低(P〈0.05)。PAV80与PSV间PaO2、SaO2、MAP、HR和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AV是适宜于心脏手术后患者撤机的一种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3.
Wang SL  Nie Y  Wang C  Chen Z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397-1400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后并发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接受脊柱手术患者10993例,其中术后出现肺栓塞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该1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式。结果脊柱术后肺栓塞占同期我院脊柱手术总数的0.1%;出现肺栓塞的时间为术后5~14d(平均9.8d),患者可见呼吸困难、心悸、胸痛、咯血等特征性肺栓塞症状;本组死亡5例,死亡率45.5%。早期使用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早期经肺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结论肺栓塞是脊柱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2周是致死性肺栓塞的高危时段,死亡率高;肺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在早期诊断、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院内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导致院内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能导致院内肺炎的18种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等10项与术后肺炎的发生有关,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并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OR=17.01),麻醉方式(OR=16.45),切口长度*(OR=2.25),手术持续时间(OR=0.90),术前0.5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0.38)及机械通气(OR=0.38)是术后院内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患者并存慢阻肺,术前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和手术持续时间太长,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全麻方式,是术后发生院内肺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180例接受胃转流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1%(29/180),其中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最高为7.78%(14/180);其次是术后胃出血2.78%(5/180);术后急性左心衰竭2.22%(4/180);术后全身瘙痒2.22%(4/180);术后烟雾病0.55%(1/180);术后切口液化0.55%(1/180)。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胃转流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是术后胃出血,以上并发症如术前采取预防措施、术后采用积极治疗手段均可避免和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通气模式的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模型中肺组织β-防御素-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方法: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GMV组和PHY+PEEP组。每只大鼠机械通气24h后,从气管导管中注入铜绿假单胞菌0.2ml复制VAP模型。采用RTRNA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实验RBD-2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GMV组重度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高于PHY+PEEP组:GMV组中RBD-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上调的水平在3h后时段显著低于PHY+PEEP组(P<0.05。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加最佳PEEP通气模式对肺Ⅱ型细胞β-防御素-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水平的影响小,能预防和减缓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渗盐液对腹部手术后病人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手术病人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按3~5 m l/kg于30 m in内静脉输注7.5%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则不用,其余液体复苏措施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24 h、48 h的输液量、尿量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发生并发症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1例(P<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后病人应用小剂量高渗盐液能减少输液量、增加尿量,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泌尿腔内手术患者术后尿脓毒症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 选取泌屎腔内手术后并发尿脓毒症患者73例,其中15例并发尿脓毒症休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史、术前尿白细胞(WBC)、尿细菌培养结果、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肾盂是否积脓、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毕时血WBC和C反应蛋白浓度及术后早期是否出现感染征象.记录尿脓毒症休克患者血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和预后情况.尿脓毒症休克患者最低SP与休克诊断时间、休克纠正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最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间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 女性和术后早期出现感染征象与尿脓毒症休克发生相关(P<0.05).血压突然下降是尿脓毒症休克的首发症状,最低收缩压[(71±10) mm Hg]与休克诊断时间[术后(90±44)min]呈正相关,与ICU停留时间[(3.8±1.3) d]和最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6.1±3.1)分]呈负相关(P<0.05),但与休克纠正时间无关(P>0.05).所有尿脓毒症休克患者出院时器官功能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女性和术后早期出现感染征象的尿脓毒症患者术后易发生尿脓毒症体克;及时诊断和治疗尿脓毒症休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肺部肿瘤同时伴有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采用同期肺切除和心脏手术方法治疗.方法 2003年至2008年,共完成肺肿瘤切除和心脏同期手术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64岁.同期手术中肺叶切除9例,肺楔形切除5例;其中鳞癌4例、腺癌6例、未分化癌1例、错构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同期心脏手术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修复加射频消融各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开胸止血.1例术后发生房颤很快转复,1例发生肺炎、ARDS,经气管切开等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不停跳旁路移植手术手术风险明显减少,为保证肺癌治疗效果在同期手术中采取第二切口行肺切除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此法手术并发症少且病人可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收治的25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诊断,均行手术切除肿瘤.25例中18例行颈动脉外膜下剥离切除肿瘤;4例同时切除部分颈外动脉未重建;余3例同时切除部分颈内、颈外动脉,其中2例行颈内动脉重建,包括颈外-颈内动脉吻合1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例,另1例行颈内动脉结扎.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前的Horner综合征、声嘶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本组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2%(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声嘶、呛咳、舌瘫各1例;迷走神经切除者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抢救1例.无偏瘫、失语发生.本组25中,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0个月,平均(44±6)个月.随访中声嘶、呛咳痊愈,1例舌瘫改善不明显;肿瘤复发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要求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切除彻底和预防严重并发症才能保证满意的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xperience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 up of carotid body tumor. Methods All the 25 cases were diagnosised by DSA and CTA. The tumor was resected under carotid adventitial plane in 18 cases, with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resection in 4cases, and in 3 case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ECA) were resected simultaneously in whic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as reconstructed in two cases including using self vein bypass in one and anastomosis between ICA and ECA in the other. ICA was ligated in the third case. Results No cases died perioperatively. ALL CBT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Horner syndrome and trachyphonia were relieved after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trachyphonia, bucking and lingual paralysis developed in 3 cases, and in one case with vagus resection caused dyspnea tracheotomy was performed. The rate of nerves injuries was 12% but no semiplegia and aphasia occurred. Follow up period was from 4 to 90 months (average 44 ±6 months) for 21 cases. The trachyphonia and bucking were improved during follow up but the lingual paralysis persists, and tumor recurred in two cases with one dying. Conclusions CBT treatment should include active surgery, sufficient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avoiding the postoperative nervou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