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每位患者先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束后再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分析两种监测方法所得的心电数据,计算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心律失常检出率并对两种方法检测出的心律失常患者进一步行心律失常类型分析。结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检出率为52.5%,不规则心律失常患者检出3例;远程,心电监测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6.3%,不规则心律失常患者检出2例(P〈0.05)。结论远程心电监测不仅可以实行远程心电记录给心律失常诊断带来便利,检出率较高,而且对不规则心律失常也有一定检出率,是院内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有力补充,在临床诊断心律失常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56例晕厥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玉敏 《安徽医药》2009,13(1):58-59
目的为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晕厥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1次或多次24h动态心动图检查,并嘱患者在检查中尽可能诱发晕厥发作,记录其发作时心电图变化。结果56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4例,占42.86%,其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5例,占8.9%,缓慢性心律失常5例,占8.9%。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检出心源性晕厥,其简便的诊断方法为临床上防止心脏性猝死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心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心脏病患儿78例,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常规生活状态下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化、心律失常以及ST-T的改变。结果78例患儿中,异常心电图检出73例,占93.6%。在所有异常心电图表现中,心律失常占57.7%,ST-T改变占42.3%。结论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简单、经济、安全、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对小儿心脏疾病诊断可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可以为进一步采取其他诊疗措施如药物或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类型及相应治疗。方法:对317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病因及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给予治疗。结果:心律失常患者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9.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原因。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室上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0例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GP公司BMS Holter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271例有心律紊乱,心肌缺血,阳性率达90.33%。器质性疾病199例占73.43%。结论:Holter析出率较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及时提供介入治疗、减少心血管重大事件的必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受检者10000次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的心电图特点。方法:记录和分析3493例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检出74例10000次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占2.12%。心肌缺血481例,占13.8%。R—R间歇〉2.0s的长间歇93例,占2.67%。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及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燕  韩忠  李永玲 《黑龙江医药》2005,18(6):F0003-F0003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监测19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伴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中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率以及ST—T缺血性改变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在于了解影响心肌梗塞患者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全部做常规12导心电图,然后24小时Holter监测,记录时问或4个月-2年不等。结果:下壁心肌梗塞和前壁心肌梗塞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P〈0.01。其中170侧心肌梗塞患者ST—T缺血改变者占65例,占38.2%。结论:下壁心肌梗塞患者除AVB等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外,其余各类快速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早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前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8.
颅通定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通定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患者近期内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在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时静注硫酸颅通定,单次用量按2mg/kg,将所需用量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稀释,于5分钟内静注完毕。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转复过程记录心电图以供分析,并测量用药前后血压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后显效18例(占53%),有效10例(占29%),无效6例(18%),总有效率为82%。结论 颅通定具有转复AVNRT和镇静作用的双重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原因的认识。方法分析10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而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6.6%,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2.4%,室性心律失常占13.4%,房性心律失常并室性心律失常占9.8%,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占24.3%。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退行性变以及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1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监测结果。方法:采动态心电图对147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24h监测。结果:监同室上性早搏为78.20%,室性早搏61.9%,窦性心动过速34.69%,窦性心动过缓31.29%,房性心动过速27.21%,心房颤动9.52%,右束支传导阻滞 4.76%,房室传导阻滞4.76%,窦性停搏2.72%,室性心动过速2.04%,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1.36%。与常规心电图112例比较,其中心房颤动高1.78倍,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1.5-4.76倍,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11倍。结论:对于一过性、暂时性和阵发性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的类型、各型心律失常与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关系,从而评价临床意义及使用价值.方法 对369例老年人进行24 h动态检测,对其结果 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369例病例中各类心律失常<500次/24 h占53.6%,各类心律失常>500次/24 h,占42.8%.结论 老年人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中,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动态心电图是检出心律失常的重要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心律失常9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娟儿 《江西医药》2006,41(8):607-609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住院危重新生儿1500例,发现心律失常95例(6.3%)。结果期前收缩31例(32.6%),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5例(15.8%),房室传导阻滞17例(17.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10.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3.2%),心房扑动5例(5.3%),心房颤动4例(4.2%),复合心律失常10例(10.5%)。结论为提高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率,应注意认真、仔细听诊,对高危儿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应予心电监护。必要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360例资料分析。发现正常动态心电图83例(23%);心律失常241例(66.9%);缺血性改变45例(12.5%,其中41例(91.1%)为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例合并有心律失常。分析提示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的心律失常检出出率较镐,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远较心绞痛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性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酒精依赖病房近5年1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常规检查心电图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急性酒精中毒的一次饮酒量为50—1000克。分析1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率占3.33%,异常率占96.67%。经积极救治24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均恢复正常,其中有23例1周后随访也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时所致心电图异常改变属非特异性改变,大部分是可逆性改变,说明酒精对心脏自律性、传导性、血供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可逆转的,但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则愈后差。  相似文献   

15.
海拔4,500m高原心律失常心电图3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300例心电图中共检出心律失常24种,其发生顺位依次为窦性、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和预激综合征。病因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共182例次,占60.67%。各种高原病住居第二,共63例,占21%,由其他疾病所致者55例.占18.33%。结合有关资料就高原低氧环境与心律失常的关系,高原地区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以及高原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8例同时具有高血压病、心阻抗图和彩色多普勒所测EF值〈50%及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利尿、扩血管为基本药物,连续治疗4~6周,观察EF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2例EF值〉50%,其中25例室性心律失常全部消失;7例和EF值仍〈50%的6例合计13例,占34.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P〈0.001),每例室性早搏(143.8±66.1)次,较治疗前的(2561.6±1257.2)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P〈0.001)。结论提示随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心肌生理异常改变具有可修复性,改善心功能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及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I临床诊疗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09例,发生率为65.66%。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39.44%,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畅雪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76-1877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其心脏的传导系统也发生退行性变化.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随年龄而增高,笔者对286例老年人和235例中年人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美  朱春霞 《江苏医药》1996,22(10):709-710
定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基础心脏病及其心功能密切相关,本院1988年8月~1994年10月对临床确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经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3例,进行心肌活检(EMB),探讨病因,强调EMB在病因诊断上的价值。资料和方法本文13例病人,男8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2岁。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心脏无阳性体征,常规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定性心律失常,其中宣早呈二联律、三联律8例,致死性定性心律失常一短阵室速5例,2例会并室早RouT。UCG检查结果除2例左心室内腔径在正常高界外,余11例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作用。方法 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90例冠心病人连续监测24小时,并详细记录其检测时间内活动情况。结果 90例冠心病人中,有SMI的有61例ISMI发作的次数,ST下移最大,最长时间均以上午6~12点为多IST段下移越严重,下移时间越长,合并室上性早搏越多。47例单纯SMI病人中有43例(90.2%)ST段下移发生于休息及日常轻度活动时,结论 SMI与心绞痛发作有同等的预后意义,可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加强其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