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纳米混悬剂各种文献的查询与学习,综述纳米混悬剂的应用、体外溶出及体内药动学研究状况,同时总结并分析文献的研究结果,归纳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说明纳米混悬剂应用范围广泛,能有效地改善难溶性药物的体内外行为,但是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纳米混悬剂的体内外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研究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布、Pd I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了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对制得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并比较姜黄素纳米混悬剂溶液、固化纳米混悬剂和原料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396.4±67.2)nm,Pd I为(0.369±0.061),Zeta电位为(-16.7±3.5)m V;扫描电镜显示纳米混悬剂粒径均一。姜黄素纳米混悬剂溶液和固化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姜黄素原料药。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工艺简单易行,姜黄素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维甲酸药物的纳米颗粒混悬剂,并探讨其对兔眼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了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并对制备条件及配方进行了优化;对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进行了冷冻干燥;用光子相关光谱(PCS)测定了冷冻干燥前后混悬剂中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微观形貌;建立了兔眼PVR模型,并考察了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对PVR的预防作用。结果:混悬剂中维甲酸纳米粒子(RA-NP)的粒径保持在300~400nm之间,大都为完整的球形;PVR预防实验显示,在术后28天,用药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差异(χ2=19.798,P<0.01),表明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能够有效的预防PVR的发生。结论: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PVR治疗用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纳米晶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晶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效应,是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纳米晶体药物的特点、组成、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及纳米效应的定量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N-软脂酰基壳聚糖(PLCS)纳米胶束,改善难溶性药物靛玉红的溶解性与生物利用度。方法首先使用溶胀的壳聚糖与软脂酸酐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反应合成水溶性的PLCS,通过IR和1H-NMR表征PLCS的结构;然后用其负载靛玉红,以激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检测载药纳米胶束的物理特征,用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最后进行载药纳米胶束腹腔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实验,与靛玉红混悬剂对照。结果合成得到的PLCS能很好地负载并增溶靛玉红,载药率可达10%左右。药动学研究表明,用PLCS载靛玉红后较靛玉红混悬剂的AUC提高了2.21倍,显著提高了靛玉红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论PLCS可作为提高难溶性药物靛玉红生物利用度的有效载体,进而可能改善靛玉红治疗白血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利用激光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对粒径及形态进行表征,通过透析法研究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90.215±7.3) nm,多分散指数为(0.297±0.45);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形态圆整,分布均匀,24 h在质量分数1%吐温-80的PBS释放介质中的体外累积释放率为53%,药物体外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方程式为lnQ=0.284 7lnt+3.128 0,r=0.992 8.结论 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简便,有望成为泊那替尼的新型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盐酸美金刚给药频率,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顺应性和连续性,采用难溶性盐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美金刚难溶性盐纳米混悬型长效注射剂,包括美金刚油酸盐(Mem-Ole)、美金刚硬脂酸盐(Mem-Pal)、美金刚棕榈酸盐(Mem-Pal)和美金刚双羟萘酸盐(Mem-Pam),并对其结构、溶解特性和缓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美金刚相比,4种盐在模拟体液中溶解度分别降低了95.1%、96.2%、96.7%和99.6%,其中Mem-Pam在 pH 5~8的模拟体液中溶解度均低于0.07 mg/mL。与美金刚纳米混悬剂相比,4种难溶性盐纳米混悬剂释药速度显著降低,释药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Mem-Ste、Mem-Pal ≈ Mem-Ole、Mem-Pam,其中Mem-Pam可缓释7 d,并呈现近零级释药特征(y=0.549 9x+7.594 2,r=0.988 3)。实验结果表明,Mem-Pam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有望在体内缓释7 d并获得平稳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纳米晶体是以少量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为稳定剂,将难溶性药物粒子分散于水或油中形成的纳米级(1~1 000 nm)分散体系。纳米晶体含药量高,制备工艺简单成熟。目前,已上市的24个纳米晶体制剂主要集中在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性以及提高生物利用度上。近几年来,关于纳米晶体通过控制粒径或表面修饰实现靶向给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用于延长纳米晶体体内循环时间、增加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实现对内外刺激的响应的3种靶向策略,并探讨了纳米晶体技术应用于靶向抗肿瘤药物存在的瓶颈,为纳米晶体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胶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并分别将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制成胶囊,以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比较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P<0.01)。结论 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工艺简单易行,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新开发的活性化学物质数量稳步增加,但大多数是不溶于水的。据统计,高通量筛选获得的药物中有40%难溶于水中,直接合成的药物中又有高达到60%难溶于水[1]。目前通过大多数口服剂型制备出的难溶性药物在服用后很难达到治疗疾病所要求的生物利用度,这大大限制了许多药物的应用。因此,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一直是近年来药物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药物(nanodrug)是指在纳米尺度采用纳米技术从动植矿物资源中提  相似文献   

11.
纳米载体是药剂学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类新型给药系统,它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纳米载体有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胶束、和纳米结晶等,它们的粒径、表面性质及其释药环境等是影响纳米载体药物口服吸收的主...  相似文献   

12.
液固压缩技术是利用液体赋形剂溶解难溶性药物,然后用涂层材料吸收后得到固体粉末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增加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Ⅱ类水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通过液固压缩技术制得的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工艺简单、成熟。重点介绍液固压缩技术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和制备方法,并对液固压缩技术在难溶药物固体制剂和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溶剂分散法改善小剂量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均一性。方法 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含小剂量难溶性药物格列苯脲的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胶囊,与采用格列苯脲微粉化法制备的胶囊进行溶出均一性比较。结果与结论 溶剂分散法制备的胶囊中格列本脲溶出均一性优于将格列苯脲微粉化制得的胶囊。  相似文献   

14.
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表征.方法:以超声-溶剂沉淀法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利用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其形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透析法研究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体外溶出行为.结果: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冻干粉载药量为(14.7±1.1)%,包封率为(88.1±6.4)%.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105.8±5.2)nm,多分散指数为0.21±0.08,Zeta电位为-(15.5±0.1)mV,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18.5±7.4)nm,多分散指数为0.18 4±0.09,Zeta电位为-(15.9±0.2)mV.伊曲康唑以无定形被白蛋白包裹.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36.900 4 t1/2-8.712 2,r=0.997 7).结论: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简便,有望成为其新型注射给药系统. ±6.4)%.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105.8±5.2)nm,多分散指数为0.21±0.08,Zeta电位为-(15.5±0 1)mV,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18.5±7.4)nm,多分散指数为0.18 4±0.09,Zeta电位为-(15.9±0.2)mV.伊曲康唑以无定形被白蛋白包裹.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36.900 4 t1/2-8.712 2,r=0.997 7).结论: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荆制备方法简便,有望成为其新型注射给药系统. ±6.4)%.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理化手段,进行几丁聚糖纳米(nanoparticles)混悬剂制备及其表征。方法2006年07月-2007年06月运用化学酸解、Co-60γ射线辐照、高压、超声波及稳定剂等综合理化手段制备几丁聚糖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镜(TEM)和激光动态光散射仪(Zetasizer3000HS)进行几丁聚糖纳米粒子尺寸、形貌及分布的表征。结果制备的几丁聚糖纳米粒子为类圆球形;平均粒径25.3nm,占总粒子数99.1%,粒径分布图形较窄,表明颗粒大小均匀。结论运用以Co-60γ射线辐照为主要手段进行几丁聚糖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是一种简便、快速、无污染、重复性好的方法,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纳米晶技术将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制备成方便给药的口服纳米晶固体制剂,以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得到两种稳定的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处方,稳定剂分别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1),以及吐温80;通过流化床底喷包衣工艺将姜黄...  相似文献   

17.
固体分散技术在控制药物释放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分散体 (soliddispersions ,SDS)是指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系。制备固体分散体所用的方法或技术称固体分散法或固体分散技术。文献报道的方法包括溶剂法、熔融法、溶剂 喷雾法和研磨法等。它是 2 0世纪 6 0年代初被发现的一种新的制剂技术 ,其优点是能改善药物的溶出度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自从6 0年代初Sekiguchi和Obi第一次用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而改变了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后 ,这一技术已成为改变难溶性药物溶解…  相似文献   

18.
罗宁  胡富强  袁弘 《吉林医学》2011,32(19):3849-3851
目的:制备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胶囊,分别在空腹和饱腹条件下,有大鼠灌胃非诺贝特纳纳米混悬剂,考察其体内吸收特性,并与市售微粉化非诺贝特胶囊进行对照,评价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前后的血药浓度。结果:与市售微粉化胶囊相比,在饱腹和空腹条件下,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达到136.45%和148.48%。结论: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胶囊与市售微粉化胶囊相比,生物利用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艾拉莫德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物理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考察助悬剂的性质(密度,流变特性),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评价指标对制得的混悬剂进行评价。结果卡波沫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悬效果较好。结论选取合适的助悬剂可制得物理稳定性良好的艾拉莫德纳米混悬剂。  相似文献   

20.
分散片属于一种速释剂型,主要用于解决难溶性药物溶出度问题,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检索了国内外文献,对该剂型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临床使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