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万镇  范修才  郑爱东 《当代医学》2010,16(34):95-95,8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病因、适应证,电极植入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10例患者平均年龄71岁,常规采用头静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224例选用VⅥ型,86例选用DDD型起搏器。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得到提高。结论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认为精确的电极定位和严格的囊袋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6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病因、适应症,电极植入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62例患者平均年龄71岁,常规采用头静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56例选用VVI型,6例选用DDD型起搏器。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得到提高。结论: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认为精确的电极定位和严格的囊袋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4.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刘庆山 《中级医刊》1995,30(11):7-7,6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5.
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6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防治对策。方法 常规采取头静脉切开插入法及有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选用VVI型起搏器,用体外临时起搏器测试电极状态植入起搏器。结果 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改良,生活质量、劳动力提高。结论 基层医院缺乏起搏器检测仪,用体外临时起搏器亦可安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术后可出现电极脱位、局部部肉抽动、晚期起搏阈值升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防治对策。方法:常规采取头流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选用VVI型起搏器,用体外临时起搏器测试电极状态,植入起搏器。结果: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劳动力提高,出现并发症3例:1例电极脱位,再次手术,1例局部肌肉抽动,未作特殊处理,1例晚期起搏阈值升高,需调整起搏电压。结论:基层医院缺乏起搏器检测仪,用体外临时起搏器也可安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但应注意术后常见并发症如电极脱位、感染、皮囊溃破,局部肌肉的动,晚期起搏器阈值升高等问题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446例次临床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电极导入途径和并发症。446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414例患者,平均年龄54±1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45.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41.9%。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3.3%,生理性起搏占6.7%。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占59.2%,锁骨下静脉穿刺占34.6%。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电极插入途径建议采用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法。  相似文献   

8.
郭勇  冯胜红  孙向阳  朱冰 《海南医学》2002,13(11):93-93
分析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电极置入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112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病窦综合征占52.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35.7%。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1%,生理性起搏占9%。电极置入经头静脉切开占26.7%,锁骨下静脉穿刺占72.3%。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8%,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2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腋静脉组(均包括单腔亚组和双腔亚组),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手术并发症.结果 除手术并发症中的皮囊内血肿(P=0.047 2<0.05)和腋静脉单腔亚组的X线曝光时间(P<0.05)外,两组不管是在单腔亚组及双腔亚组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还是电极参数、严重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各项重要指标上无明显差别,腋静脉途径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切开头静脉或穿刺锁骨下静脉将起搏电极送至右室心尖部,起搏器埋藏在同侧的胸大肌浅层。结果:10例病人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将起搏器移到对侧后囊袋感染治愈。另1例在植入起搏器术后2年发生猝死,当时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植入的起搏器起搏功能正常。还有1例在安植起搏器术后3年再度出现头晕、视朦,经更换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起搏电极的植入途径及永久起搏器的类型.方法选择1987~1999年安置的80例永久起搏器患者.结果经颈外静脉植入电极6例,手术时间为256±75分;经头静脉植入电极48例,手术时间为247±65分(P>0.05);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26例,手术时间为118±35分(P均<0.01).其中,AAI型3例(4%),DDD型5例(6%),VVI型72例(90%).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方法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优于其它途径.VVI型起搏器在我国仍然是主要使用的起搏器.  相似文献   

12.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永久起搏电极的体会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赵建中,陈云雷,邹瑞秀埋藏永久起搏器通常采用切开头静脉置入起搏电极,由于该静脉较细,暴露较难操作不方便。自1988年至1994年我们应用穿刺锁骨下静脉导引电极技术安装永久起搏器40例,均获成...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院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起搏电极30例成功和失败的体会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30例均为1990年5月至1991年6月我院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锁穿)植入起搏电极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6~69岁。其中Ⅱ°房室传导阻滞6例,Ⅲ°房室传等阻滞1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例,预激综合征伴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室性心动过速1例。30例中发生晕厥16例,17例在安置永久起搏器前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二、随机抽取30例采用头静脉切开法植入起搏电极的病人为对照组,与锁穿法植入电极病人进行手术时间的比较。三、方法:常规在 X 线下行穿刺点的定位,取锁骨下缘与第一肋骨外缘交点处为穿刺点。穿刺时,用小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71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起搏电极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经验体会及操作过程。71例全部成功,由穿刺到电极达右房平均3~4min,2例误穿入动脉未发生并发症。对如何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放起搏电极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1例,其中初次植入20例,更换1例。起搏电极导管插入途径,右头静脉8例次,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6例次,颈外静脉1例次。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穿刺外套管弯折1例,起搏电极折断1例。随访2个月~9年,5例晕厥未再发作。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提高生活质量。锁骨下静脉穿刺将成为起搏电极插入首选方式。虽然生理性起搏符合人体生理需要,但非生理性起搏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6.
陈开  汤文信 《安徽医学》2009,30(9):1082-1084
目的 探讨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基层医院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6例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靠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电极定位、严格的囊袋处理、定期的随访测试.在基层医院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腋静脉途径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心脏起搏治疗患者83例,将患者按编号顺序分为腋静脉组(35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2例改为腋静脉途径),比较两种手术径路植入起搏器的血管穿刺时间、血管穿刺成功率、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及局部并发症等。结果腋静脉组除x线曝光时间较长外(P〈0.05),手术时间、电极参数和严重并发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腋静脉穿刺安置电极导线简便安全,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在我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320例,其中309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植入电极导线,穿刺处同侧皮下制作囊袋包埋起搏器,11例为左锁骨下静脉路径植入起搏器。结果3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术后出现囊袋血肿4例,囊袋破溃5例,囊袋感染1例,起搏器电极移位4例,心衰加重死亡1例。结论术前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术中良好的手术手技、术后围术期的密切观察以及院外的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处理或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发展,可减少患者痛苦,增加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 ,安置美敦力公司Champion730 2型心脏起搏系统 ,观察 11例病人 ,现将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7~ 73岁 ( 60± 87)。临床诊断 :病窦综合征 (SSS) 6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5例 ,半数有黑朦及晕厥史。起搏器 :美敦力公司 80 79型心脏起搏脉冲发生器 ,起搏电极 :5 0 17硅胶靶状单电极 ,9610程控磁铁 ,放置导管电极入径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 7例 ,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2例 ,头静脉切开 2例 ,使用9— 10F导管鞘。起搏器和电极接口为IS 1型接口。1 2…  相似文献   

20.
徐磊  柳梅丽 《西部医学》2007,19(4):573-573
目的探讨经右锁骨下静脉远端入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沿钢丝置入血管鞘,沿鞘管置入起搏电极至心房及(或)心室,调整电极位置测试电极达标,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结果13例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42个月无电极脱位、头昏、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发作等。结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入路安置心脏起搏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