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比较和评价骶管阻滞与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行骶管阻滞和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治疗,两组均以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维生素B1与生理盐水混合液行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A、B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40%(16/40例)和88.2%f30/34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26/40例)和92.5%f37/40例),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P〈0.01)。A、B两组出现下肢乏力的发生率分别12.5%(5/40例)和2.5%(1/40例)(P〈0.01)。结论骶管阻滞和和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比前者疗效更优,下肢乏力现象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 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0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1],术后疗效评定:优14例,良32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76.7%,有效率为91.7%,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少,创伤轻微,是治疗早中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3月,对16例确诊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直视下气化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减压和松解受累神经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末次随访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5min;出血量20~180ml,平均40ml;随访2-12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照Macnab标准评定,本组优12例,良2例,可2例.结论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3月,经治的34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访资料。临床效果评价指标:VAS 评分、ODI 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复发及再手术情况等。详细记录病变的节段和突出类型。结果本组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27.6(16~35)岁,平均随访137(120~159)个月。腰腿痛的平均VAS评分术后下降了7.15分。ODI评分术后平均下降了65.05分。末次随访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的优良率为79.4%。性别与 BMI 对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影响。病变在L5~S1节段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改善优于病变在L4~5节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包含型与包含型患者相比,术后ODI及VAS评分改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8.4%的患者(13例)术后症状有复发:9例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正在保守治疗;1例因原位复发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1例因邻近节段突出,原手术节段椎管狭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论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满意,且与性别、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无相关性,与病变节段及类型有相关性。青壮年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率较高,但绝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麻木症状的疗效。方法门诊纳入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在5分以上的患者56例,分为甲钴胺组及神经妥乐平+甲钴胺组。不使用其它药物及按摩针灸等治疗,并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及麻木缓解情况。结果服药后第1周及第2周两组间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妥乐平+甲钴胺组和甲钴胺组对疼痛缓解的显效率于第2周时分别为:62.5%,8.3%,有效率分别为75.0%,41.6%。两组对麻木症状的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甲钴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缓解优于单独应用甲钴胺,而对于麻木的缓解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已为骨科医师普遍接受.但其术后优良率仅为70%~80%.远低于传统椎管开放手术。如何提高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一直是临床骨科医生关注的话题。本院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行APLD35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9.1岁.并发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7例、心脏病4例.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19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9例,多点开窗减压后路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均安全完成.平均随访2年1个月,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9.1%.结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内科并存症多,多节段退变和椎管狭窄者多.正确处理内科并存症,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及术中探查情况恰当减压,能获得较好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微创TLIF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其中伴有节段不稳定6例,超外侧间盘突出9例;腰3/4节段2例,腰4/5节段10例,腰5骶1节段3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大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的X线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15例微创TLIF的手术时间平均3.4h,出血量100ml,切口长3cm,无伤口引流管,术后1d下地活动,术中X线透视时间27-38s.随访6-30个月,患者术后症状缓解,VAS评分从术前8.3分恢复到术后第3天4.7分、1周时3.8分、1个月时2.6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患者出现椎弓根钉进入椎管内,出现下肢无力,再次手术重置椎弓根钉同定,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微创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脊柱结构破坏少,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1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误诊患者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MRI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8例,其中椎管内外哑铃状1例;脊膜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所有病变均完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3年,功能基本全部恢复者9例,残留右小腿外侧麻木1例,左侧臀部麻木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分析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与CT检查结果,才能避免误诊;MRI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有效的手段;及时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保守与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1945年至今的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语种不限。搜集国内外关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前瞻性对照试验(随机或非随机)。制定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利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6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27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156例,手术治疗1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守治疗总体优良率不及手术治疗[OR=0.47,95%CI (0.24,0.91)],随访1年及5年以上结果均显示手术治疗优良率优于保守治疗(P=0.003,P=0.04),而随访时间1年的结果显示保守与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与保守治疗中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中长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与保守治疗中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有适应证的青少年患者,经适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开窗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1年6月至2005年2月期间行双开窗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42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发现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时出现双侧腰骶臀部症状或交替性腿部症状,且症状与影像学相符。对所有患者通过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Macnab评定标准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结果4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6.2年,随访患者JOA评分为(23.58±6.35);根据Macnab疗效标准,优3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85.71%,无同节段症状复发和腰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双开窗有限手术能彻底减压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且远期疗效好,是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硬膜外应用选择性磷脂酶A2 (PLA2)抑制剂麦帕克林(mepacrine)治疗对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建立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硬膜外置管,采用早期预防性给药及晚期治疗性给药方法,观察麦帕克林对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及磷酸盐缓冲液组(PBS)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和PBS组相比,早期预防性硬膜外给予麦帕克林完全抑制了大鼠1周内双侧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而当术后3周机械刺激阈值降到最低时治疗性硬膜外给予麦帕克林对疼痛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 在椎间盘突出的早期阶段,PLA2在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硬膜外应用PLA2抑制剂麦帕克林可以有效地减缓早期疼痛的产生;当椎间盘突出到一定阶段,压迫因素成为致痛的主因,这时硬膜外再给予麦帕克林对疼痛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探讨不同时期硬膜外地塞米松治疗对大鼠后足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确定炎症和压迫因素的不同作用。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置于L5神经根下,建立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然后硬膜外置管,采用早期预防性给药及晚期治疗性给药方法,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结果早期预防性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完全抑制了大鼠2周内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而3周时机械刺激阈值降到最低时治疗性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疼痛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椎间盘突出早期阶段,炎性反应是诱致疼痛的主要因素,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疼痛的产生;当椎间盘突出到达一定阶段,压迫因素成为致痛的主因时,硬膜外再给予地塞米松对已经产生的痛阈降低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导致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选择性开窗﹑"责任"椎间盘摘除﹑椎板切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108例胸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导致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77例,女31例;年龄43~81岁.病程6个月至18年,平均1.5年.经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腰椎X线片、CT、MRI检查,确定"责任"椎间盘及狭窄间隙.胸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间盘突出84例、胸腰椎间盘突出13例.术中摘除腰椎间盘髓核153个﹑胸椎间盘髓核8个,椎间植骨融合78个间隙,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20例.手术疗效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判断.结果 108例获随访1-2年,平均13个月.优62例,良25例,可21例,无差级病例,总的优良率为80.6%.未出现断钉、松动及骨不融合现象.术后复查X线片所有患者均于6-12个月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结论 选择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准确切除"责任"椎间盘﹑必要时椎板切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导致椎管狭窄,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脊柱转移瘤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56例MESCC患者按Frankel分级进行瘫痪状态评估,并对86个主要病变脊椎进行MRI及CT扫描.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评估因素包括:病变脊椎节段、侵犯硬膜囊、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病变脊椎连续、累及椎弓根、椎体前柱骨折、椎体后壁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结果 多重回归方程表明MESCC瘫痪状态与侵犯硬膜囊、椎体后壁向后突出、椎体前柱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等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特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856,校正决定系数Rc2=0.841.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对MESCC瘫痪状态影响最大.结论 采用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的影像学特征预测MESCC患者瘫痪状态的发生具有明显滞后性.椎体后壁向后突出可预示MESCC患者的神经学不稳定.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的主要病变脊椎常连续发生且易发生运动功能损害.累及椎板的转移瘤易于向椎管内硬膜外间隙侵犯.椎体前柱骨折不能用以预测MESCC患者的运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 1992年,报道经侧后路内窥镜下进行腰椎间盘摘除术以来,许多学者报告了经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技术及疗效。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是指使用带工作通道的硬杆状内镜在持续生理盐水灌洗下进行的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分为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两类技术。Yeung等发明的YESS(yeungendoscopicspinesystem)系统是最早的完全内镜手术系统,最早的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使用YESS系统经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进行的由盘内至盘外的操作技术,适用于椎间孔型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对椎管内包含型突出及韧带下型椎间盘脱出也可以有效处理,但对椎管内脱出及游离髓核无法有效切除。  相似文献   

17.
After the first 5 years of life, cancer is one of the three most common causes of death. Most investigations of cancer pain have shown that 50-70% of patients suffer needlessly. Pain may be due to the tumor or a co-existant benign pain syndrome. Methods of pain management include: 1) neurolytic blockad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celiac plexus block, lumbar sympathetic block, epidural phenol, subarachnoid neurolysis; and 2) non-pharmacologic method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lumbar sympathectomy, 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TENS), dorsal column stimulation (DCS). In summary, we utilize every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therapeutic modalities for cancer pain management. With so many safe procedures available, we encourage the primary physician to refer patients early in their disease process. Neurolytic procedures should be performed prior to initiation of high dose narcotic therapy, radiation, chemotherapy, and surgery when possib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伤椎相邻椎间盘及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转归。方法随机选取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55例(62椎体)得到随访,合并椎间盘损伤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于MRIT2加权像上按Pearce分级标准)、Cobb角改变、VAS疼痛评分改变等。结果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相比,伤椎相邻椎间盘的退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央终板骨折粉碎严重或复位不佳的患者与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差异更加显著(P〈0.01),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组及中央终板骨折复位良好组与中央终板骨折粉碎严重或复位不佳组相比,术前术后VA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很好地避免术后后凸畸形的复发,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术前应尽可能行MRI检查明确椎间盘的情况,术中尽可能复位中央终板骨折,尤其是术前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必要时可切除损伤椎间盘,行椎间融合术。由于坚强固定及融合术的相关副作用,新的固定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 Dynesys 作为非融合器械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应用 Dynesys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全部病例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椎间盘突出。单节段32例,两节段10例。按标准操作置入 Dynesys 螺钉后行病变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切除或保留椎间盘。清除增厚的黄韧带,切除增生内聚的上关节突的内侧部分,开放侧隐窝。测量椎弓根钉间距,截取 PCU 管,将 PET 绳索穿入 PCU 管和上下椎弓根钉间,收紧并锁定绳索与椎弓根钉连接处。术后5天戴腰围下地,腰围佩戴时间为3周。通过 ODI 和 VAS 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动态侧位 X 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椎间运动功能保留及椎间隙高度和近端相邻节段活动度。结果随访10~36个月,平均24.7个月。ODI 指数术前(60.4±21.5)%,术后(23.9±13.5)%,( P<0.05);VAS 腰痛评分术前6.0±1.8,术后2.1±1.7,( P<0.05);VAS 腿痛术前评分7.2±1.9,术后1.9±1.1,( P<0.05),临床疗效满意。影像学评价非融合节段保留有一定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5°,平均3.7°。结论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满意,能够部分保留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可作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Cavernous haemangiomas confined to the epidural space are rare and are therefore infrequently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inal epidural masses. In order to draw attention to this diagnosis, a case in which an epidural cavernous haemangioma simulates a lateral/foraminal disc protrusio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