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PTE患者(PTE组)及61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hs-CRP及FⅦ活性的测定,hs-CRP、FⅦa、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FⅦc采用一期血凝法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E组患者hs-CRP[(19.25±7.65)mg/L:(29.59±11.77)mg/L,P0.01]、FⅦa[(71.27±26.83):(209.80±87.89),P0.01]、FⅦag[(75.12±19.35):(96.11±21.68),P0.05]水平均显著升高。相关分析显示,FⅦa、FⅦag与hs-CRP呈正相关(r=0.982,P0.01),FⅦc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出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FⅦa是肺血栓栓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较FⅦc或FⅦag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活化因子Ⅶ(FⅦa)、因子Ⅶ相关抗原(FⅦAg)与因子Ⅶ活性(FⅦC),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期法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FⅦa测定结果分别为(2.6±0.8)μg/L、(2.8±0.9)μg/L与(2.9±0.9)μg/L,均较对照组(40例)(2.2±0.7)μg/L为高(P<0.05)。三组中FⅦa/FⅦAg分别为3.20、3.88与3.81,均较对照组(2.60)为高(P<0.05),三组中的FⅦC仅稳定型心绞痛组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AMI组正常,而FⅦAg仅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其他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检测FⅦ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以FⅦa、FⅦAg与FⅦC三项同时测定为好,而且用FⅦa绝对值及FⅦa/FⅦAg相对值作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子比单测FⅦC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及意义.方法活化FⅦ(R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法,FⅦ活性(FⅦc)测定采用凝血一期法,FⅦ总抗原(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多态性分析用PCR-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果60例FⅦ-3230/10 bp多态性检测发现5例0/10 bp多态性,未检出10/10 bp多态性.10 bp等位基因检出率为8%.在存在0/10 bp基因多态性的病例组的FⅦc,FⅦag比0/0 bp组明显减低.结论FⅦ-323 0/10 bp多态性存在于中国的CHD患者中,它与CHD血浆FⅦc、FⅦag水平有关;患者10 bp等位基因是CHD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43例冠心病及10例健康人进行C反应蛋白及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测定。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分别为(0.29±0.17)mg/L、(2.28±1.31)mg/L和(4.97±2.33)mg/L,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FⅦc分别为(7.73±12.29)%、(90.28±16.14)%和(12.66±26.53)%,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Ⅶc未显示有显著差别(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RP及FⅦc水平的增高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来研究三者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间以及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以118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7例、稳定组20例;以35例临床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分别通过一期血凝法和凝固法测定血浆中FⅦ:C、FⅧ:C和Fg水平,同期观察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水平,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以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尤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增高更加显著(p<0.01),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累及的血管数及是否伴有2型糖尿病无关.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之间,仅FⅧ:C与Fg水平呈正相关,同时,FⅦ:C与TG呈正相关,FⅧ:C与Fg与年龄呈正相关,且FⅧ:C增高更多见于男性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血浆中FⅦ:C、FⅧ:C及Fg水平增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存在潜在关系,加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水平的检测,使一些高危人群能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82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可溶性CD105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P>0.05)。2.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可溶性CD105水平逐渐增高。A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3.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hs-CRP水平与血清可溶性CD105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斑块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凝血因子Ⅶ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简称糖尿病组)和73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简称合并病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检测。结果合并病组凝血因子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因子Ⅶ活性明显升高(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及稳定型心绞痛凝血因子Ⅶ活性亦明显升高(P<0.05),全部受检测者凝血因子Ⅶ活性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γ=0.421,P<0.001)。结论血糖可能通过影响凝血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肌氨肽苷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 14 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肌氨酞苷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 ,各组又分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及稳定型心绞痛 (SA) 4个亚组。对照组 2 0例。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GTmax)、血栓素B2 (TXB2 )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 ,各AMI组与UA组的血浆ET、PAGTmax及TXB2 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NO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OMI及SA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2 .肌氨肽苷治疗后AMI组与UA组的血浆ET、PAGTmax及TXB2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NO呈显著性增高(P <0 .0 5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ET下降值分别与PAGTmax、TXB2 的变化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值与治疗前比较虽有变化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肌氨肽苷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血浆ET水平和增加NO浓度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进一步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凝血因子Ⅶ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惟一始动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浆活化因子Ⅶ(FⅦa)非常稳定,近来有人认为FⅦa水平增高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为恰当。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FⅦa及其基因MspⅠ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浆凝血因子Ⅶ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活性升高 ,增加了血液粘度 ,从而促进高凝状态的形成。目前研究发现 ,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的FⅦ凝血活性 (FⅦc)明显升高 ,且与空腹胰岛素水平、血脂和FⅦ基因型相关 ;血脂异常患者血浆甘油三酯 (TG)和总胆固醇 (TC)与FⅦc存在正相关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血浆FⅦc水平也明显升高 ;FⅦ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膳食、药物可降低FⅦc水平 ,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并有益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病不同阶段血浆神经肽 Y(NPY)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劳力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各 30余例发病不同阶段血浆 NPY浓度 ,并选 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 (2 4h)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浆 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 NP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浆 NPY水平高于治疗后 2周病情稳定期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 NPY水平在心梗后 8h左右开始升高 ,2 4h达高峰 (34 6 .2± 5 9.6 pg/ ml) ,7d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 (2 2 8.1± 38.6 pg/ m l)。结论 ,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急性缺血时 ,血浆 NPY水平升高 ,提示 NPY参与了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的病理生理过程 ,NPY可作为观察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78例冠心病患者分成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组,并与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采用无创伤自动检测仪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外周阻力(TPR),左室射血前期(PEP)及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每搏量,心搏出量;左室舒张功能:A峰,E峰,峰值速度比值,峰值充盈,标准化充盈速度。结果:AMI和OMI组心功能明显减低(P<0.01):CI减少,TPR增高,PEP延长,LVET缩短,左室收缩功能减弱,舒张功能降低;UA和SA组心功能减低(P<0.05~<0.01);AMI和OMI组比UA和SA组心功能减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随病情加重,心功能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液纤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测定了1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及20例正常人的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l-1)活性、纤溶酶原(PLG)含量及纤溶酶(PL)活性。发现AMI及UA发作时PAI-1活性增高。t-PA活性降低,PLG含量升高,PL活性降低。表明AMI及UA发作时纤溶活性低下,易诱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此与AMI及UA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变化,在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5例,健康组65例。入院后第二天清晨或症状发作后24 h内采集血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中BNP浓度,循环酶法测定血HCY浓度。上述各组中有31例SA、15例UA、25例健康者进行心电图、超声、运动平板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采集血标本,检测运动前后血中BNP,HCY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AMI组BNP浓度高于UA组(P<0.05)。UA组的HCY水平分别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各组运动平板实验后血中BNP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前(P<0.01),HCY水平运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水平增高表明与心脏缺血或缺氧有关,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BN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AMI组较UA组的更高,提示2者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Atorvastatin is a powerful new synthetic 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 currently in clinical use. Its effects on plasma levels of factor VII were examined in 30 hyperlipidemic patients. After 12 weeks of atorvastatin treatment, factor VII activity (FVIIc) and factor VII antigen (FVIIag) levels had decreased by 13% (p < 0.0001) and 12% (p < 0.0001),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triglycerides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s in FVIIc levels (r = 0.54, p = 0.0023) and FVIIag levels (r = 0.59, p = 0.0006) at 12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atorvastatin.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seen in activated factor VII (FVIIa) levels.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fibrinogen were slightly, but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12 week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seen i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levels. 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FVII may contribute to a decreased thrombotic potential, resulting in fewer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cluding a reduc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冠脉病变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另设对照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TNF-α浓度,用免疫标记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Gensini积分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TNF-α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NF-α、CK-MB、LD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TNF-α、CK-MB、LDH、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组和UA组(P<0.01);UA组TNF-α、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LDH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组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nsini积分与TNF-α呈正相关(P<0.01);AMI组TNF-α与CK-MB、LDH、cTnI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随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已存在炎症反应,TNF-α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冠心病炎症活性的独立指标。CK-MB、LDH、cTnI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的程度,联合评估两种指标的水平对于临床估计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对照组58例的FG和DD含量,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两支病变组21例,三支病变组29例进行PG和DD比较。结果AMI、UA组DD、FG含量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AMI组DD明显高于UA组(P<0.05);SA组与对照组DD、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和UA组的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两、三支病变组FG和DD含量高于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显著(P<0.01),三支病变组高于两支病变组(P<0.05),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升高是冠心病事件的表现和依据,并可能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MP—140)的变化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VWF和GMP—140.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VWF和CMP—140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MI和UA的VWF和GMP—140测值与S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AMI与UA之间上述指标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VWF和GMP—140水平的变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