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脑囊虫病患者60例经临床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囊虫寄宿部位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51例、脑室型2例、脑膜型1例和混合型6例.结论:脑囊虫病CT、MRI表现多种多样,X线、CT、MRI是诊断脑囊虫病最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可显示各型脑囊虫病改变,尤以非活动性脑囊虫病更佳.CT、MRI增强扫描可发现脑实质更多病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分型、分期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MRI特点。结果:40例中脑实质型32例,脑室型2例,混合型6例,无1例单纯脑膜型;分期处于脑炎期者2例,存活期18例,变性死亡期20例,7例有钙化期表现。各期MRI表现不同。结论:MRI能反映脑囊虫病的病理学过程,其分型、分期对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不同分型、分期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手术或酶标试验确诊的脑囊虫患者的MRI片。结果:脑囊虫分型为脑实质型66例,脑室型5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2例;脑囊虫分期为活动期13例,退变死亡期48例,钙化期5例,混合期20例。结论:MRI对各型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袁忠武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83-84,89
目的 分析脑囊虫病的MRI影像特点,探讨脑囊虫病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98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 脑实质型77例,脑室型5例,脑膜型4例,混合型12例,主要MRI特点:脑实质型活动期表现为多发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一致的囊腔,大小2~8 mm;囊腔T1WI呈低信号,内可见偏心或居中的等或较高信号头节影,T2WI呈高信号;慢性期,囊虫呈点状钙化,MRI显示不敏感,T1WI及T2WI呈低信号.脑室型表现为脑室非对称性扩大,脑室内可见结节影,第四脑室多见,第三脑室次之,常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脑膜型表现各脑池或脑沟不规则增宽,内可见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大小不一,可呈簇状,常见不到头节.混合型表现为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表现同时存在,多为脑实质型和脑室型混合.结论 脑囊虫病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确定脑囊虫病部位、数目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MRI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和MRI诊断的脑实质型囊虫病患者。全部病例在常规T1WI,T2WI扫描后均加扫了FLAIR序列,其中29例行增强扫描。分析其各期MRI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 活虫期6例,退变死亡期20例(早期11例,晚期9例),非活动期2例,混杂期4例。MRI发现头节,是诊断脑实质型囊虫病的可靠依据,而MRI上"白靶征","多环、分层征"是脑实质型囊虫病的典型征象。结论 MRI多种序列的联合应用对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可以给予定性、定位、定量诊断,同时MRI的准确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不同分型、分期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手术或酶标试验确诊的脑囊虫患者的MRI片。结果:脑囊虫分型为脑实质型66例,脑室型5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2例;脑囊虫分期为活动期13例,退变死亡期48例,钙化期5例,混合期20例。结论:MRI对各型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MRI在脑囊虫病的诊断及分型、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6例脑囊虫病例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26例全部行MRI检查及增强扫描,脑实质型14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5例;其中活动期9例,退变死亡期6例,非活动期4例,混杂期7例.结论 脑囊虫病MRI图像表现典型,能够准确对脑囊虫病进行分型及分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45例脑囊虫病CT平扫及强化表现和特点。结果:脑实质型35例,脑膜型2例,脑室型1例,混合型7例。其中具有典型CT表现37例,不典型脑囊虫8例,分别占82%和18%。结论:CT常可确诊,但对不典型病例需结合临床和CT强化特点综合判断,对CT检查阴性者应行MR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已临床确诊的63例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脑MRI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T1WI、T2WI及FLAIR序列扫描,其中1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活动期18例,变性死亡期37例,非活动期(钙化期)2例,混杂期6例,其中活动期均显示囊虫"头节"、变性死亡期均显示"白靶征"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特征性MRI表现。63例患者中多发58例(占92.06%),单发5例(占7.94%),病灶主要位于双侧大小脑半球各叶皮层下。行增强扫描的16例强化程度不一,8例囊壁及头节均强化,7例仅有囊壁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能清楚显示病变在脑内的大小、范围、数目和部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分析 2 5例脑实质型囊虫病病人和与之相似的 2 5例脑转移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所有病例均行腰穿、头颅MRI平扫及强化。结果表明 ,脑转移瘤病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体征较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明显 ,颅内压增高突出 ;影像学方面也各有其特点。提示 :脑转移瘤与脑囊虫病有相似之处 ,但应注重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结果、脑脊液病理学和影像学的特征等 ,对鉴别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囊虫病的病理演变特点,探讨脑囊虫病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6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并结合12例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脑实质型18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1例,主要MRI特点:①囊虫存活期,病灶呈圆型,多发常见,附壁囊虫头节呈偏心型小点状影,T1WI呈略高信号,T2WI呈中低信号;囊液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FLAIR上脑脊液呈低信号,而囊液呈相对高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②囊虫退变坏死期,头节消失,囊腔扩大,周围水肿明显。③病灶钙化后,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周围水肿消失。④增强扫描,表现为:囊壁环状增强(24/36),或不增强(12/36):囊内小点状影增强(22/36),或不增强(14/36)。⑤脑室型常发生于三、四脑室,其中三脑室1例(1/36),四脑室3例(3/36),均引起阻塞性脑积水。⑥脑膜型因蛛网膜粘连,而引起脑积水(2/36)。结论 脑囊虫病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确定脑囊虫病的数目、大小、部位等发病特点及病理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口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7年6月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27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MRI增强24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脑囊虫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根据MRI影像学特点,27例脑囊虫病患者分成4型,以脑实质型最常见,共17例(63%),脑室型4例(15%),蛛网膜下腔型和混合型各3例(11%)。脑囊虫病分3期,其中活体期11例,变性死亡早期6例,变性死亡晚期10例。活体期典型MRI影像显示病灶中存在等信号点状头节,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无强化;变性死亡早期仍可存在头节,病灶周围出现轻中度水肿,增强出现环形强化;变性死亡晚期的MRI所见头节消失。结论 MRI可以为脑囊虫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脑囊虫病临床分期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田耀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30-2031
目的:探讨脑囊虫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04例脑囊虫病患者行头颅CT平扫,83例做增强扫描。结果:脑实质型81例,脑室型4例,脑模型1例,混合型18例。结论:CT是诊断脑囊虫病最好的影像技术之一,尤其对钙化检出优于MRI,部分典型病例平扫即可确定诊断。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囊虫抗体实验)均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诊断脑囊虫病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8例脑囊虫患者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分为三期:囊虫存活期10例,此期特征是头节、囊壁和囊液并存,T1WI表现为圆形低信号内小点样中等信号影,T2WI囊腔为高信号;囊虫变性期5例,头节消失,囊腔胀大,大小不均,囊周围出现水肿带,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为高信号;囊虫死亡期3例,虫体死亡后发生钙化或纤维化,T2WI呈小圆形边界清楚的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MRI对于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反映脑囊虫病的病理学过程,对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囊虫病是由于食入大量条虫卵而发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本文对15例经MRI检查诊断的脑囊虫病进行分析,其中脑实质型12例,脑实质脑室型2例,脑实质脑膜型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不同分期、分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1例脑囊虫病患者的CT检查及MRI检查的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91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按照脑囊虫发生的部位分型:有71例患者为中脑实质型,有8例患者为脑室型,有11例患者为混合型,有1例患者为软脑膜炎型;按照脑囊虫的病理学分期:有24例患者处于脑囊虫活动期,有28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的退变死亡期,有4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的钙化期,有35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病的混合期。不同分期的该病患者其CT检查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结果均不相同。结论:不同部位和不同活动期的脑囊虫病,在影像学中的表现均有不同表现,其分型和分期对该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瘤型脑囊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CT、MRI特点.方法 对收治的18例疑似脑瘤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些脑囊虫病灶经CT或MRI检查显示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此时临床经过类似颅内占位性疾病,化验检查又无特异性,与脑肿瘤鉴别较困难,因此常怀疑脑肿瘤,但经吡喹酮治疗后病灶消失,支持脑...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小脓肿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 ,对 16例小脓肿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小脓肿型囊虫病人均以癫痫起病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CT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 ,血清及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低。 16例中 3例抗囊虫药物治疗而愈 ,13例予抗囊虫药物或抗感染治疗 15~ 40天 ,CT复查病灶无明显缩小而改为手术切除。认为综合分析小脓肿型脑囊虫病的临床、CT及免疫学检查特点 ,有利于正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手术与药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3例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手术方法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高颅压型脑囊虫病表现为颅内压进行性增高,依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大部分可早期诊断,但对部分不典型者常易误诊,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对有明显占位或脑脊液循环梗阻者,应手术摘除囊虫;对经药物治疗后出现颅内压升高并危及生命者应行颞肌下减压.术后均应配合药物治疗.结论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依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多可早期诊断,其治疗应是手术治疗结合合理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赵卫平  陈文辉 《浙江医学》1999,21(4):212-213
为探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各期的病理改变及其磁共振成象(MRI)表现。对21例经临床、MRI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活虫期13例,变性水肿期15例,肉芽肿期4例,钙化期2例。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的病理改变有不同的MRI表现,提示准确的MRI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