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LN  Qiao J  Li R  Hu W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5):298-301
目的研究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基因表达。方法9例PCOS患者(PCOS组)及7例非PCOS因男方原因不孕者(对照组)行阴道超声监测结合血清激素测定确定排卵时间,于种植窗口期对两组妇女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提取cDNA,其中6例PCOS患者应用含有21571个基因序列的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扫描,经过分析后得到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与对照组相比的差异表达基因;另外3例PCOS患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基因的表达。结果PCOS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16个,占全部表达基因的比例为1.23%(116/9421)。PCOS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表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占0.12%(11/9421);表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占1.11%(105/9421),其中,MMP-26在基因芯片中表达下调10.6倍。与对照组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比较,3例PCOS患者子宫内膜MMP-26基因的相对表达率(Ratio值)分别为0.31、0.11和0.05。结论PCOS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MMP-26基因表达下调,提示PCOS患者存在子宫内膜容受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对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中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数量及其亚型含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妇女植入窗口期的子宫内膜14份,将每份内膜组织平均分为3部分,分别用浓度为65 nmol/L米非司酮(A组)、200 nmol/L米非司酮(B组)和0 nmol/L米非司酮(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运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uNK细胞数量及CD-3CD+56CD-16亚型、CD-3CD+56CD+16亚型的百分含量.结果 (1)A、B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CD+56uNK细胞数量分别为(148±11)、(150±12)和(121±7)个,A、B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和B组子宫内膜中CD-3CD+56亚型百分含量分别为(44±5)%和(48±4)%,高于对照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子宫内膜CD-3 CD+56CD-16亚型百分含量分别为(42±5)%和(45±5)%,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56CD+16亚型百分含量分别为(2.70±0.24)%、(3.26±0.37)%和(2.33±0.2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米非司酮可通过增加uNK细胞数量及CD-3CD+56CD-16亚型百分含量,使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局部免疫微环境失平衡,从而可能导致胚胎植入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蠕动波在正常生殖功能调节和胚胎着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阴道超声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最经济的检测方法。在正常未孕子宫,子宫内膜蠕动波的频率、方向、振幅等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发生变化,与子宫相应的生殖功能一致。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蠕动波的变化趋势与自然周期相似,但频率更高。移植前高频蠕动波显著降低体外受精(IVF)临床妊娠机会。添加孕酮、间苯三酚、阿托西班可能通过有效抑制子宫内膜蠕动、促进胚胎着床而改善IVF妊娠结局,特别对于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但有待于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子宫内膜蠕动波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谭冬梅  何明忠  赖国旗  王立芝  谭毅 《生殖与避孕》2005,25(12):707-711,723
目的:检测TRAIL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它在蜕膜细胞凋亡中的作 用。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妊娠d 1-8小鼠子宫组织TRAILmRNA及蛋白的表 达情况。结果:妊娠d 1-8的小鼠子宫组织均有TRAIL mRNA的表达,且着床期间的表达较着床前 明显增加(P<0.05)。妊娠d 1-3,小鼠子宫内膜无TRAIL蛋白表达;妊娠d 4,TRAIL表达在小鼠胚 胎定位、黏附点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妊娠d 5-6,TRAIL定位于胚胎着床点附近的蜕膜细胞中; 妊娠d 7-8,TRAIL表达在与子宫蜕膜邻近的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 TRAIL诱导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胚胎跨越上皮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且TRAIL诱导的 蜕膜细胞和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在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内膜的适度侵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着床期兔子宫内膜凝集素结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七神凝集素ConA、DBA、PNA、RCA-1、SWGA、UEA-1、和WGA 为探针,通过组化方法,观察了兔子宫内膜在着床期间糖复合物表达的变化。发现在植入期(D_4~D_7)内膜表面DBA、SWGA 和WGA 受体含量变化不明显。植入时(D_7)PNA 受体增加,而RCA、ConA 和UEA-1受体均见减少。结果表明在着床期间子宫内膜表面糖有规律性改变。提示子宫内膜糖的变化与胚泡着床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检测Meis1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定量检测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eis1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胞质以及基质细胞和蜕膜细胞的细胞核中,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妊娠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着床后在基质和蜕膜中的表达增强;在孕第4日显著增加,孕第5日达高峰,孕第6日表达下降。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eis1的表达随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强,孕第4日明显增强,孕第5日达高峰,孕第6日开始下降。结论: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呈规律表达,与小鼠着床窗吻合,提示Meis1是调控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胚胎着床的过程极为复杂,包括定位、粘附和侵入3个阶段.着床仅发生在一个极其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即所谓的"着床窗"),需要子宫内膜和胚胎发育的同步化、相互作用和配合.目前,胚胎着床机制尚未充分阐明,但胚胎成功着床的要素包括:高质量的胚胎、有接受性的子宫内膜和适宜的内分泌环境.  相似文献   

8.
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早孕小鼠胚胎植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妊娠1-7d小鼠子宫内膜Slug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Slug的表达高于未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妊娠4d达最高。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也显示小鼠子宫内膜有Slug蛋白表达,且其表达规律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结论:Slug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胚泡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9.
胚泡和内膜发育状态对子宫内膜“着床窗口”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瑶  陆诗华 《生殖与避孕》1998,18(6):337-341
本文应用胚泡移植和改进的内膜上皮细胞与胚泡共培养方法研究了胚胎和子宫内膜不同发育状态对子宫内膜对胚泡接受性的影响.实验证明正常胚泡移植到子宫内膜的“着床窗口”出现时间以妊娠d4天上午9时到下午18时.如果被移植的胚泡是取自延缓着床胚泡,则它们的“着床窗口”出现时间有明显缩短,只能到下午14时为止.另外也证明.子宫内膜本身发育状态对内膜的接受性也有影响.以妊娠d5天内膜的胚泡附着数最多.所以.可以认为胚胎和内膜的发育状态都是可以影响内膜“着床窗口”的出现与消失的.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并获得内异症患者差异表达基因 ,进行功能分析 ,探讨它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标记差异显示技术 (Fluoro DDPCR)克隆测序 ,NorthernBlot杂交验证。结果 :克隆了 33个差异片段 ,大小介于 30 0~ 15 0 0bp之间。根据结果将已测序的差异片段分为 3类 ,第 1类有 15个差异片段的序列 ,与已知基因的同源性高于 98% ,可认为代表着此基因 ;第 2类有 10个差异片段的序列 ,在数据库里有高度同源的EST ,其中有的与其同源EST完全相同 ,但代表基因的全序列尚未找到 ;第 3类有 8个未在数据库中找到高同源序列的克隆 ,可能代表新的基因。在已知基因中 ,PABP ,TPT 1等在内异症组表达显著增强 ,而HIB CoA水解酶则低于非内异症组。并鉴定了 2 0号EST的组织表达特征。结论 :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涉及到新基因的开启表达或某些已知基因的表达量上调 /下降。Fluoro DDPCR可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的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盘组织基因表达的改变,确定与HBV感染胎盘相关的基因,以探讨HBV宫内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未临产以剖宫产分娩的30例HBsAg、HBVDNA双阳性(实验组)和30例HBsAg、HBVDNA双阴性(对照组)妇女的胎盘组织,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建立HBV感染胎盘组织cDNA消减文库,经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证实差异表达基因。RT-PCR验证部分基因在HBV感染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两组差异表达基因35个,对其中含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33个已知基因序列,两个未知基因;并初步判定磷脂酰肌醇3激酶(PBK)基因在HBV感染的胎盘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结论HBV感染胎盘时,基因表达可发生明显变化;PBK基因表达变化,对了解HBV宫内感染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种植窗期子宫内膜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磺基转移酶(N-acetylglucosamine-6-O-sulfo trans ferase)的表达,比较受孕者和未受孕者的表达差异,探讨选择素与其配体相结合与胚泡的附植过程的关系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2004-07-2005-0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在进行IVF-ET治疗前,于黄体中期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孕者14例作为研究组,未受孕者28例作为对照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种植窗期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孕症患者受孕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磺基转移酶的mRNA的表达水平(灰度值)平均为(0.65±0.33),未受孕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磺基转移酶的mRNA的表达水平(灰度值)平均为(0.41±0.36),其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磺基转移酶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受孕组,P<0.05。结论选择素与其配体相结合的机制可能参与了胚泡的附植过程,并可能是子宫内膜对胚胎接受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3.
殷莉  钟刚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9):670-672,675,721
目的:通过检测育龄妇女正常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组织、早孕蜕膜和绒毛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探讨OPN在子宫内膜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检测正常月经周期的子宫内膜组织、早孕蜕膜、绒毛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OPN在月经周期的各期子宫内膜均有表达,以分泌中期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最强,且分泌中、晚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期和分泌早期(P<0.05)。早孕蜕膜和绒毛组织中OPN均呈强表达,明显高于非孕各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结论:OPN mRNA及其蛋白在分泌中期(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明显升高,推测OPN可能与种植窗的开放密切相关。OPNmRNA及其蛋白在早孕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OPN在胚胎着床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High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in the window of implantation (WOI)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implantation. However, a diagnostic tool with high specificity for impaired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remains to be developed. We collected endometrium specimens during the WOI from patients with RIF and women who conceived after one IVF/ICSI attempt. We conducted mRNA microarray on the samples followed by relevant 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Microarray analysis revealed 357 dysregulated mRN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majority of these mRNAs were found to encode membrane proteins by Gene Ontology (GO) analysis. The major functional biological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the down-regulated mRNAs were 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 the p53 signalling pathway and the 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 Up-regulated mRNAs were found mainly to participate in pathways such as PPAR signalling, hematopoietic cell lineage, phosphatidylinositol signalling system, ECM-receptor interaction and notch signalling. AQP3, DPP4 and TIMP3 whose 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down-regulated in RIF patients both by microarray and real-time PCR had a high correspondence with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gen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fects in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in RIF patients. Overall, these RIF-associated mRNAs may help devise new diagnostic tools for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相似文献   

17.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卵巢癌紫杉醇耐药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OC3/Tax300与其亲本细胞OC3(敏感株)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耐药相关基因,探讨基因表达差异与卵巢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以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OC3/Tax300 mRNA为检测子(tester),以其亲本细胞OC3(敏感株)mRNA为驱赶子(driver),构建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文库克隆测序,所得结果在GenBank中做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的特异性cDNA消减文库。从文库中选取阳性克隆,其中76个测序成功,再随机选取36个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初步比对,8个可能为新基因,1个为蛋白序列,另27个来源于16个已知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细胞骨架、凋亡、蛋白翻译合成、发育等相关基因。结论:部分基因表达差异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鼠胚胎着床前后蜕膜组织α 1,3岩藻糖转移酶 (FucT)III~VII型的表达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取未孕和孕 1~ 7d小鼠子宫内膜 ,每组 6例。用RT PCR法测定III~VII型mRNA水平的表达 ,并经测序鉴定。结果 :正常小鼠内膜有一定的FucT IV的表达 ,其表达在妊娠第 1天和胚胎着床前后即妊娠第 4天出现峰值。结论 :5种糖基转移酶中只有FucT IV参与了胚胎着床的过程。它的作用可能是参与了胚泡表面特异性抗原Lex等抗原的糖基化 ,从而促进胚胎的植入。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