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岛市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使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调查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同期门诊患者各500例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残疾组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苯二氮董类药和镇静安眠药较多。残疾组以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门诊组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结论: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内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不变增加内观治疗。治疗前后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评估。结果:治疗后PANSS、CGI、SDSS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内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改善阴性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对6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和安慰剂,疗程12周。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各评定一次。结果:治疗第8周起合用组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同时联用帕罗西汀可改善阴性症状,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拉莫三嗪组,(合用组)和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单用组),疗程12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各评定一次。结果:合用组显效率64%,单用组硅效率40%。从治疗4周起,合用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联用拉莫三嗪,可改善阴性症状,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共情缺陷、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差异,探讨共情能力的相关因素及药物治疗对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男30例,女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个月,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共情水平、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进行评定,比较各项测量指标前后的变化,并通过各测量指标治疗后减分率的相关分析,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临床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的关系,以及药物治疗对共情能力的影响。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予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3个月后,共情能力、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减分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与社会功能呈正相关。结论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改善共情能力、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随着共情能力的改善而改善。  相似文献   

6.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对60例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明显下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家庭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干预前后评分。结果:1年后BPRS、SDSS、QOL评分大多项目较干预前有改善。结论:家庭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28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干预,而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性随访,共干预1年.在基线及干预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PANSS和SDSS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S总分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而PANSS的各因子分和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的研究组中,使用非典型杭精神病药物患者的PANSS和SD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使用典型杭精神病药物者(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社工员)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9例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服用抗精神病药联合社工员干预治疗)40例和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39例。每周干预5次,每次2h,共2个月。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在干预前、后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1),ITAQ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社工员的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及治疗态度的好转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副反应。结果: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著下降,血清TNF-α水平变化不显著。治疗前血清IL-6水平与PANSS阳性因子分显血清IL-6水平显著下降,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氨磺必利6种抗精神病药对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分为6个药物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6种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 WAI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临床记忆量表( CMS)在治疗前后评估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药物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在治疗后各时点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WAIS-RC、CMS、WCST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总智商差值与 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差值呈正相关性( r=0.559, r=0.755;P<0.01或P<0.001),与阳性症状差值无相关( r=0.148,P>0.05)。结论:6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均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主动性社区干预的康复治疗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精神分裂症128例,连续1年的主动性访视干预社区治疗康复效果。结果: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主动性访视干预1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各因子、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下降有显著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因子自我评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1年前。结论:主动性访视干预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2.
社区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系前瞻性对照研究,对上海市区两个街道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的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实施家庭干预结合家庭教育,对社区的精神病患者确能起到缓解病情,减少复发,提高社会功能及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家庭干预组(干预组,45例)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45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家庭功能量表(FA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随访结束后,干预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家庭功能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FACESⅡ-CV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6.7±12.2)分、(57.7±10.4)分、(68.4±10.6)分、(55.8±9.7)分,P均<0.01],干预组FAD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BPRS、SAPS及SAN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均<0.01),随访期干预组BPRS和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0.7)分、(21.8±12.5)分、(16.7±6.4)分、(18.8±7.2)分,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精神症状预后与基线期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基线期家庭功能及发病年龄呈负相关(t=2.65,-2.49,-2.79,P均<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可增加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家庭功能,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和自尊状况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自尊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对56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其中20名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进行逐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的实施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次测评SDS及SES,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SDS评分由(48.96±5.95)下降至(41.76±6.72);SES评分由(26.72±7.84)上升至(34.51±8.6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种内心体验而表现出抑郁或自卑,心理干预可改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和自卑。  相似文献   

15.
In the developed world, comprehensive services for disabled patients are usually well established for children and elderly people. Services for rehabilitation of middle-aged patients generally consist of specific treatment facilities, such as for physiotherapy. On the other hand, a range of service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is now established, with a model suitable for most disorders. Arrangements are flexible, ranging from crisis intervention to long-term care, in some places being remarkably comprehensive and well coordinated. There is a need to plan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social services for patients prone to chronic morbidity from whatever cause; this plan for the physicially disabled should take account of their many needs, and of the many facilities now available, some statutory, some voluntary.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redeployment of resources existing in many countries could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medical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of all ages.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区精神分裂症家属经济负担与生存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经济负担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的172位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进行了一般资料,疾病家庭负担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调查,对经济负担和生存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按照不同医疗付费方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经济负担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家属经济负担评分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呈负相关(P〈0.01);自费医疗比公费医疗经济负担大(P〈0.05);不同医疗付费方式的精神分裂症家属生存质量总分及其4个领域总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经济负担越重,生存质量越低,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患者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开始实施家庭心理干预。药物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入组时和治疗9个月、1年后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经9个月的家庭心理干预后,干预组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药物组相比明显降低。1年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以干预组显著较好。结论:家庭心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103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个体或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2年末进行评定。结果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阴性量表分降低(t=2.47,P=0.04);MRSS症状行为表现因子分明显下降(t=3.35,P=0.01),依赖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12,P=0.01),患者的康复状态有进步;研究组的SDS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52,P〈0.叭),而ITAQ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P=0.05),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对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综合性康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康复效果明显,且康复治疗时间与社会功能恢复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疗效肯定,效果明显,应早期进行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