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钙拮抗剂阻滞神经之钙过度内流,防止阵发性去极化。动物、临床实验显示钙拮抗剂有抗癲痫作用,副作用小。作用机理有别于传统抗癫痫药,有希望成为抗癫痫的新型药物。本文简要介绍氟桂嗪,硝苯吡啶,尼莫地平等辅助治疗癫痫疗效的近年报道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考虑提示钙拮抗剂可能有抗惊厥作用。这点已在治疗体外和体内发作模型时得到证实。在人体应用镇剂氟桂的效果是令人鼓舞的。常用的钙拮抗剂异搏定和地尔硫(?)(硫氮(?)酮)则有抑制酰胺咪生体转化的作用并可产生神经毒性。本研究对硝苯吡啶(一种二氢吡衍生物)潜在的抗癫痫作用行进评价。患者,方法和结果: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男8  相似文献   

3.
近年临床开发应用了一些新的抗癫痫药物,其应用理论和疗效比传统抗癫痫药物有所突破和提高。钙拮抗剂可作为重要的非镇静抗癫痫药物。利多卡因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时,可作为地西泮的替代剂,在静注地西泮无效时可首选。  相似文献   

4.
家兔icy 4-氨基吡啶(4-AP)8μg 能诱发反复发作的惊厥,皮层电图(ECoG)呈现高幅棘波。钙拮抗剂尼莫地平(0.2 mg/kgiv)、氟桂嗪(5 mg/kg iv)及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0.1mg icv)均能有效控制4-AP诱发的惊厥,使ECoG 棘波消失。本文结果进一步证明钙拮抗剂与钾通道开放剂具有抗惊厥作用,并提示icv4-AP 诱发家兔的惊厥可能与该药阻滞神经细胞的钾通道有关。以4-AP 惊厥建立的筛选抗癫痫药的动物模型可能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预防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药物预防性治疗可预防头痛的发作或降低头痛发作频率和强度。本文介绍多种药物预防偏头痛发作,如抗癫痫药、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的神经血管疾病,具有反复及周期性发作的特点。本文列举了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镁剂、辅酶类、维生素类以及中药类等多种药物之间联合应用以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因其临床效果满意,医师不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钙拮抗剂的血管扩张和抗血管收缩作用对各种组织的缺血性疾病有治疗效果。基础研究表明,这种抗缺血作用不仅依靠血流动力学效应,而且靠钙拮抗剂引起的组织细胞的能量保存。大量临床资料也证明了钙拮抗剂的器官保护作用,如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再梗率和死亡率,减轻脑出血后的神经系统损害,延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拮抗肾小球前的血管收缩效应,防止某些药物引起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8.
颅脑手术后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在脑外科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探讨抗癫痫药物在颅脑手术后癫痫的预防作用以及各种药物作用的强弱。方法:查阅2001~2007年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术后使用抗癫痫药是否对术后癫痫的发生率产生影响,并比较4种常用抗癫痫药对术后癫痫的预防作用。结果:非癫痫患者有预防性用药的93例,术后无发作的89例,发作4例;未使用抗癫痫药物的38例,术后无发作的36例,发作2例。有预防性用药与无预防性用药的术后癫痫发生率分别为4.30%和5.26%(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4种抗癫痫药对非癫痫患者术后癫痫的预防作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非癫痫手术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效果并不理想。外科中常用的四种抗癫痫药物在预防作用方面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钙拮抗剂是一类主要作用于细胞膜表面慢通道,抑制Ca2+进入细胞而使细胞内Ca2+浓度下降的药物。而细胞内的Ca2+主要是使心肌的收缩力增强、自律性增高,血管平滑肌收缩,故钙拮抗剂可使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脱偶联,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钙拮抗剂的代表药物有:异搏定、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等,尽  相似文献   

10.
钙拮抗剂与心肌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拮抗剂即钙通道阻滞剂,主要分为二氢吡啶类(DHPs)和非DHPs钙拮抗剂,硝苯地平为DHPs钙拮抗剂的代表性药物,主要作用是松驰血管平滑肌,对心脏的收缩性与传导性比较小。它对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肌梗塞后预防作用比较差,与美托洛尔相比,硝苯地平有较高的梗塞重发率,治疗高血压有副作用,非DHPs钙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和地尔硫Zuo等,它们主要作用于心脏平滑肌和心脏的传导组织,对松弛心血管平滑肌比DHPs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中枢神经系统内钙通道在脑缺血方面的作用及钙拮抗剂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根据近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从神经元钙通道的分型及功能、胞内Ca2+与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以及各类钙拮抗剂对脑缺血及其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等方面,阐述神经元钙通道及钙拮抗剂的抗脑缺血作用。结果至少有6种形式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不同部位的分布与特定功能相关,对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神经元的营养和发育起重要作用。脑缺血时脑细胞的损伤与L-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致Ca2+内流有关,NMDA受体和L-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是脑缺血时神经元Ca2+增多从而致细胞死亡的源头。结论深入认识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各亚型及其在脑缺血时神经元的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钙拮抗剂的开发,为神经保护剂的研发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抑制钙化的物质有抗动脉硬化作用,近年来关于钙拮抗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报告不少。Fleckenstein最先报告了对大白鼠的实验结果,该氏预先绐大白鼠投用钙拮抗剂——异博定,然后投用大量维生素D以增加动脉对钙的摄取;结果因异博定的作用而使动脉对钙的摄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东亚钳蝎毒抗癫痫肽的作用及其与已知药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头孢霉素Ⅱ,马桑内酯,印防已毒素和青霉素造成清醒大鼠实验性癫痫发作,研究了东亚钳蝎毒抗癫痫肽(AEP)的抗癫痫作用,比较了AEP与已知抗癫痫药在作用方式及特点上的异同。实验表明,AEP对上述4种模型癫痫发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的模型上表现了不同的方式及性质。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抗癫痫灵相比,AEP作用强,用量小,毒性低;在印防已毒素模型上作用与苯妥英钠相似,在青霉素模型上作用与抗痫灵相似。  相似文献   

14.
传统抗癫痫药物在控制癫痫发作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但具有多种本身无法避免的缺陷包括药效局限和毒副作用,特别是毒副作用尤其是认知毒性严重降低患者的工作和学习能力,可见弥补传统抗癫痫药物的药效局限并克服其毒副作用对癫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有研究证明,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抗癫痫和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人参皂苷与传统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能否产生较各自更优良的抗癫痫药效,并降低传统抗癫痫药物的毒副作用。首先用戊四氮诱导的小鼠急性癫痫模型观测了人参皂苷对常用一线抗癫痫药物包括拉莫三嗪、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增效作用,结果发现人参皂苷可非常显著地增强拉莫三嗪的抗癫痫活性,表现为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期、降低癫痫发作级别和大发作发生率,但对其它3种抗癫痫药物的抗癫痫作用未见显著加强作用。用异烟肼小鼠急性癫痫模型和硫代氨基脲小鼠急性癫痫模型进一步证实了人参皂苷对拉莫三嗪的抗癫痫增效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主要抗癫痫指标包括癫痫发作潜伏期、癫痫发作级别和大发作发生率,人参皂苷联合拉莫三嗪组均显著优于模型组、人参皂苷组和拉莫三嗪组;于硫代氨基脲小鼠急性癫痫模型,对人参皂苷和拉莫三嗪的协同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二者协同抗癫痫指数(CI值)为0.34302,表明人参皂苷和拉莫三嗪具有非常显著的协同抗癫痫作用。在人参皂苷对拉莫三嗪和苯妥英钠的减毒研究中获得预期研究结果:与临床上传统抗癫痫药物的毒副反应高度一致,拉莫三嗪可导致显著的皮炎和运动毒性,苯妥英钠和拉莫三嗪均能明显降低学习记忆能力;人参皂苷对拉莫三嗪引起的运动毒性、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和皮炎以及苯妥英钠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人参皂苷在加强拉莫三嗪的抗癫痫作用及降低传统抗癫痫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型钙拮抗剂的不断问世,有关钙拮抗剂作用机理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钙拮抗剂对膜通道动力学,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提供新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整体大鼠和猫隔离皮层,研究了东亚钳蝎毒抗癫痫肽(AEP)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实验表明,AEP的抗癫痫作用依赖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121例抗癫痫药物处方,其中单一使用抗癫痫药物(76.9%)基本合理,而合并用药则有较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未根据苯巴比妥酶促作用及丙戊酸钠酶抑作用调整联用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8.
牙龈增生是牙用组织的异常增殖,常表现为疼痛,出血,咬合困难并影响美观.导致牙龈增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且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近10年来钙拮抗剂、环孢素、抗癫痫类药物所致牙龈增生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其处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对药物致牙龈增生不良反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尼莫地平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钙拮抗剂自60年代提出后,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1976年以来实验及临床资料均证实此类药物对神经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N D)为一选择性扩张脑血管作用较强的有机钙拮抗剂,被认为是治疗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疾患很有希望的药物。西德于1985年5月投入市场。国内现已合成生产。  相似文献   

20.
钙拮抗剂具有抑制Ca2+内流的作用,改变心肌,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减轻后负荷、抗血小板凝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保护血管内膜、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其中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有硝苯地平或其缓释或控释制剂、尼群地平、非洛地平、贝尼地平、氨氯地平等,短效的硝苯地平在血压控制时常有波动,长期服用短效硝苯地平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随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不能作为首选[1].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主要有用于心律失常的维拉帕米、冠心病和心绞痛的硫氮卓酮,因其具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及负性传导作用,很少用于降血压.在临床应用钙拮抗剂时常有不良反应发生,为此笔者对其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