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发病率占临床确诊室性心动过速(VT)的10%左右,射频消融治疗,可做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诊断IVT必须先进行详细检查,排除任何心脏的结构异常.IVT多发生于右室流出道及左室间隔,但是游离壁VT病例较为少见.其中右室室速中右室流出道VT占70%~80%.我们为1例起源于右室流入道、右室心尖部的IVT成功地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临床多发生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壮年。主要有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治疗这类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现将1999年5月至2003年1月进行的IVT、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导管消融1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目前诊断技术未能明确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术已成为目前根治IVT的首选方法。我院白1994年开始,先后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27例IVT患者,术后随访1~9年平均6.4年,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ficular tachycardia,IVT)指目前检查方法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导管消融治疗(RFCA)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1].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成功经验。103例IVT行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右室特发性VT(IRVT)和其他部位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结果:RFCA治疗IVT的成功率为96.12%,ILVT为92.9%,IRVT为98.4%,复发率为2.9%。IVT起源部位分别位于左室后间隔部32例,左室游离壁1例,左室流出道9例,右室流出道60例、流入道1例。结论:IVTRFCA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标测和确定,可根据VT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估计其起源位置。IVT的RFCA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现在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1],根据IVT起源部位和QRS波形态又分为左室特发性(ILVT)和右室特发性(IRVT).  相似文献   

7.
持续发作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临床上最危险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发作的VT极易猝死。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经常规临床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特殊类型的VT,在临床上约占持续发作的VT的10%。一般认为,IVT发作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预后相对良好,因而为急诊射频消融术(RFCA)提供了可能。我们对5例IVT在持续发作下行RFCA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35~56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2~15年。5例均诉心悸、头晕,1例诉胸痛,1例有晕厥史。经体检和体表心电图(ECG)…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是指一组没有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室速的10%左右。根据其起源部位有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和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以起源于左心室间隔部的ILVT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对IVT的发生机制、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心内标测技术的发展和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在根治这类室速中的应用,不仅对ILVT和RVOT-VT有了深入  相似文献   

9.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VT) ,易蜕变为心颤动 ,极易猝死 ,是临床上最危险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 ,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常规临床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特殊类型的 VT,在临床上约占持续发作 VT的 1 0 %左右 ,射频消融可做首选的治疗方法 [1]。我们对 1例持续发作的 IVT行射频消融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女性 ,35岁 ,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5年。主诉有头晕、心悸 ,胸闷、胸痛 ,每次发作均在当地医院就治 ,静脉推注心律平 70 mg后心动过速可终止。于 2年前到我院作 χ线胸片 ,超声心…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对2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左心室IVT16例,右心室IVT4例),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射频消融中出现快速心室反应 (FVR)与成功消融的关系。观察IVT在射频消融中出现FVR的表现形式、发生率 ,成功消融与无效消融中FVR的特点。 2 8例IVT行射频消融 ,成功率 2 7/ 2 8(96 .4% ) ,均无并发症出现。FVR表现为 :①心动过速消融中出现加速室性心律后心动过速终止 ;②心动过速中间断出现窦性心律 ;③窦性心律中间断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双发或联律、室性早搏。统计结果表明 :有效消融时表现为心动过速在消融中 10余秒内终止 ,恢复窦律 ,窦律下进一步消融出现③或直接在窦律下消融出现③ ,FVR与VT形态相同 ,且随着消融过程进行 ,FVR室性QRS波个数由多至少直至消失。结论 :IVT射频消融中出现FVR很常见 ,其出现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消融中FVR表现为室性QRS波形态与VT相同且个数由多至少直至消失为有效消融指标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方法20例IVT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30.4±12.419~40岁。病史1~8年。心动过速频率146~240bpm。所有病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标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并行靶点消融。结果20例病人中,右室IVT9例,其中右室流出道VT8例,成功7例;希氏束下方VT1例,消融成功;左室IVT11例,其中间隔部VT10例,成功9例,左室游离壁VT1例,成功1例,总成功率90%(18/20)。18例术中成功诱发出VT,2例左室IVT患者术中未诱发出VT,采用起搏标测,记录到与自发VT心电图12导联完全一致的起搏心电图,消融3个月后,1例复发。结论RFCA治疗IVT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左室IVT应以激动标测为主,记录到最提前的浦肯野电位(PP)或异常电位(AP)提示为成功的靶点,且术中能否诱发出VT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右室IVT应以起搏标测为主。  相似文献   

13.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治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18例诊断为IVT的患儿,就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部分患儿的运动试验(Brace方案)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儿童IVT主要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2.37%右室流出道IVT患儿有明屁的心悸主诉,且与运动、情绪、感染等有关:90%左室IVT。有心悸、面色苍白;3.右室流出道IVT常伴有频发室性早搏,VT多数为非持续性VT,运动试验VT的诱发率高;左室IVT均呈持续性VT发作,能为心房或心室的程序刺激所诱发;4.腺苷、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较好地防治,VT的发生;5.大多数儿童,VT具有很好的预后,射频消融能根治IVT。结论 儿童IVT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致心律失常因素的一种VT,预后良好。有部分病人在疾病的某个过程需要药物的防治.其中大部分可以发展为不用药,甚至痊愈。对于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患儿,射频消融可使IVT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室性早搏(VPC)的疗效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72例IVT、VP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心动过速(VT)、VP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结果:19例左室IVT中16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3例起源于左室心尖部,6例右室IVT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24例消融成功,1例失败。47例VPC中43例起源RVOT间隔部,2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44例消融成功,2例复发。结论: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VP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03,43(28):52-5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特发性室速 ,其发生率约为临床确诊室速的 10 %。临床上对 IVT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根据心动过速发作时 QRS波形态分为右束支阻滞型 IVT和左束支阻滞型 IVT,一般将前者简称为左室 IVT,后者简称为右室 IVT。就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而言 ,左室 IVT主要起源于间隔左室面的左后分支区域 ,而右室 IVT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速不同 ,IVT行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且创伤小 ,目前已成为这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室性心动过速(VT)、心房扑动(AFL)和心房颤动(Afib)等等,是一组较常见的临床病症.尽管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目前药物治疗还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以其高效、安全及根治性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已成为其中大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Ⅰ型房扑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室速(IVT)是一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张泽灵等(1981)报道其在室性心动过速中占10%左右。起源于左前分支的IVT伴传出阻滞则很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特发性室速,其发生率约为临床确诊室速的10%.临床上对IVT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形态分为右束支阻滞型IVT和左束支阻滞型IVT,一般将前者简称为左室IVT,后者简称为右室IVT.就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而言,左室IVT主要起源于间隔左室面的左后分支区域,而右室IVT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速不同,IVT行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且创伤小,目前已成为这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重点叙述常见的左室IVT和右室流出道室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15例的临床与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RFCA)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