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娟 《淮海医药》2010,28(4):359-35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应用顺来康治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两组均禁用溶栓、降纤、抗凝药物及其他神经保护剂.分别在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21 d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和常规检查,通过21 d ESS增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7、14、21 d ES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1 d后治疗组显效率(59%)及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37%、63%)(x2=7.99、6.32,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刁学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92-309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措施;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结果 B组、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5,P<0.05),且B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A组(t=3.21,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t=4.07、4.33,P<0.05),B组生活质量提高更明显(t=3.57,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L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的ALACI患者31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剂量为30 mg,2次/d,14 d为1个疗程,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在治疗前、治疗后7、14、21 d对患者进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 d和14 d CSS及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 h内的A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 d,同时给予血塞通0.4 g静脉滴注,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依达拉奉外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天ESS增分率和第90天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1 d后治疗组、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5.3±27.2)%、(33.11±2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 d后治疗组、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5.5±20.8)%(、49.11±4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ACI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3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CSS及ADL,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富国 《中国药业》2008,17(3):55-5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和杏丁注射液(对照组)治疗2周,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87.5%)优于对照组(67.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维生素C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4周.结果 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有9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增高,未给予特殊处理,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21dESS增分率和第90d 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dESS增分率和第90d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浦苏颖  赵蕾蕾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71-1872
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与未给予依达拉奉(对照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定期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比较。结果14d后治疗组ESS增分率及ADL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程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4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治疗,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E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每日2次,连用2周,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2周后评价依达拉奉疗效,治疗组治愈7例,显著进步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治愈3例,显著进步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常规治疗,是消除自由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展航  覃士明  贾兰  季燕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06-2007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阳春  宫伟民 《中国医药》2011,6(2):236-236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导敏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由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我们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标准的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常规药物(对照组)及常规药物+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0、2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邸鸿雁 《中国药业》2010,19(15):78-7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疗法相同。对照组给予丹参、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卒中量表)和疗效、不良反应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