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伴下尿路症状的病因及对策。方法:对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仍存在下尿路症状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26例中膀胱功能障碍16例,单纯下尿路梗阻9例,尿道括约肌损伤1例。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仍存在下尿路症状的主要原因为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和梗阻解除不全,尿动力学检查对分析其原因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丹迪尿流测定仪对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尿流率、充盈性膀胱侧压、压力—流率测定、尿道侧压及肌电图检查。结果:不稳定性膀胱9例(45%),低顺应性膀胱5例(25%),膀胱出口梗阻11例(55%),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7例(35%),其中不稳定膀胱合并膀胱出口梗阻6例,低顺应性膀胱合并膀胱出口梗阻4例,不稳定膀胱合并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与不稳定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了解这些相关因素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包括P-Q图及逼尿肌收缩能力的评价.结果 P-Q图提示膀胱出口梗阻70例,P-Q图提示膀胱出口梗阻不明确32例,P-Q图提示膀胱出口无梗阻4例,P-Q图未测出38例.逼尿肌过度活动12例,逼尿肌活动低下或收缩无力36例.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如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下尿路症状既可由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亦可由逼尿肌本身功能障碍所引起,部分患者并不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检查对正确诊治此类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2例有下尿路症状的老年男性患者,年龄54—85岁,平均67岁,均行尿动力学全项检查。结果膀胱逼尿肌收缩减低15例(35.7%);膀胱逼尿肌反射消失4例(9.5%);42例患者中34例获满意压力一流率测定结果,其中膀胱出口梗阻16例,可疑梗阻8例,无梗阻8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有下尿路症状的老年男性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症(BPH)治疗的意义。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技术,检查77例BPH患者的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测定,压力一流率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结果77例BPH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62.3%(48/77)。无梗阻9.1%(7/77),可疑5.2%(4/77),逼尿肌不稳定35.1%(27/77),逼尿肌功能受损6.5%(5/77)。膀胱顺应性改变6例7.8%(6/77)。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产生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很多。尿动力学检查在其诊断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Urodynamic analysis of non- improvement after prostatectom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方法对50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患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本组患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20例(40%);逼尿肌收缩无力12例(24%);膀胱出口梗阻18(36%)例。结论:BPH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收缩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是常见原因。尿动力学技术对确定前列腺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尿动力学的方法对50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9例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本组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2例、低顺应性膀胱2例、高顺应性膀胱3例、膀胱出口梗阻2例。结论BPH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和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检查对预测术后疗效、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查明不良原因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前列腺增生所致的下尿路症候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尿动力学检查仪常规行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及尿道测压,并测尿道外括约肌电图及残余尿量。对膀胱逼尿肌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在掌握膀胱顺应性和尿道外括约肌的协调情况的基础上对Boo作出诊断。结果本组患者427例,340例患者被诊断为Boo,5例被确诊为无Boo,82例属于Boo可疑者。其中137例患者同时存在膀胱低顺应性,70例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已经受到损害,113例患者属于不稳定膀胱者。随着Boo程度加重,膀胱顺应性呈下降趋势。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前列腺增生中极其重要,是下尿路症候群不可缺少的检查仪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Boo(膀胱出口梗阻)的主要原因。而Boo的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极其重要。目前为止尿流动力学检查已被公认为是诊断Boo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 :对 3 8例前列腺术后仍有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全套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 1 0例 ,尿道狭窄 9例 ,膀胱出口梗阻 1 8例。结论 :逼尿肌功能紊乱、尿道狭窄是引起术后症状无改善的主要原因。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例 ,术后分析症状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的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202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162例,可疑28例,无膀胱出口梗阻12例。不稳定膀胱(DI)61例,逼尿肌功能受损(DUA)52例,逼尿肌低顺应性45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与否及术后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尿动力学是借助流体力学及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尿路输送、贮存、排尿功能的新学科。为从尿动力学角度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的尿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5例老年BPH及继发逼尿肌功能变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应用尿动力学技术,检查了患者的尿流率、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压力、膀胱感觉,观察膀胱容量压力相关关系,测定剩余尿量,评估膀胱的稳定性、顺应性及逼尿肌受损程度。结果 35例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不稳定22例(62.9%),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8例(22.9%),膀胱顺应性改变5例(14.2%),表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BPH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排尿障碍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12例,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无力5例,膀胱出口梗阻3例,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1例.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 对72例TUVP术后仍存在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72例患者中,单纯残余机械性梗阻32例,单纯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27例,残余机械性梗阻伴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4例,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9例.结论 残余机械性梗阻、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和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是TUVP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TUVP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尿动力学随访,为排尿困难的分类及正确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尿动力学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Laborie 检查仪对临床诊断为BPH者45例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41例(91.11%),LinPURRⅢ~Ⅵ级各7,12,15,7例, 其中10例顺应性下降(22.22%);逼尿肌活动低下9例(20.0%),其中4例不伴有膀胱出口梗阻(8.89%);逼尿肌不稳定13例(28.89%);急迫性尿失禁3例(6.67%),充盈性尿失禁2例(4.4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BPH的诊断,还能了解逼尿肌功能,并对症状提出病理生理学解释,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手术适应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学研究。结果 52例患者中46例测出程度不等的膀胱出口部梗阻,膀胱出口部梗阻常与其它动力学异常同时存在,外科手术可解除膀胱出口部梗阻,合并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术后大多可消失,但逼尿肌收缩无力术后恢复较差。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为治疗方案设计、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量化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分析研究154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有明确膀胱出口梗阻者采取前列腺手术治疗;有逼尿肌功能异常者,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结论尿动力学检查用于判断前列腺增生症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而且是选择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指征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尿动力学检查(UDS)对BPH诊断、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357例BPH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7.8±3.5)分,UDS检查均提示BPH诊断.其中17例患者UDS检查发现伴有膀胱尿道功能性疾患(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异常与不稳定收缩、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强度过高等),包括低顺应性膀胱5例、逼尿肌收缩无力6例、逼尿肌反射亢进1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8例、不稳定膀胱7例、逼尿肌排尿后持续低幅度收缩1例、尿道外括约肌痉挛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及UDS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340例术前UDS检查无膀胱尿道功能性疾患患者排尿通畅,无梗阻症状,I-PSS (2.3±1.5)分,UDS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间、总尿流时间、尿量及尿流曲线改善等);17例术前存在膀胱尿道功能疾患患者,术后排尿仍不满意,I-PSS(26.8±2.1)分,UDS示膀胱尿道功能疾患仍存在,膀胱与尿道外括约肌的异常收缩无显著改变,但尿道膀胱镜检查未发现机械性梗阻.结论:手术治疗能解除大部分BPH患者的机械性梗阻症状,但对功能性梗阻患者效果可能不明显,手术前后有必要进行UDS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选择手术时机并对术后疗效进行正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短期下尿路症状(LUTS)的尿动力学原因.方法 218例行TURP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对术后短期存在LUTS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前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不缓解者复查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72例患者存在下尿路症状,37例存在排尿不畅症状,Logistic回归显示,逼尿肌收缩力下降(Exp (B)=22.45,P=0.00)、残余尿量增多(Exp(B)=16.25,P=0.00)为危险因素.27例存在尿频尿急症状,Logistic回归显示.逼尿肌不稳定(Exp(B)=20.45,P=0.00)为筛选出的危险因素.8例患者伴有尿频尿急症状同时伴有排尿不畅,术前尿检查提示逼尿肌活动过度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结论 逼尿肌收缩力下降、残余尿量增多和逼尿肌不稳定为导致TUR-P术后短期LUT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