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60例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6年6月至2003年3月,60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而不留置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其中男性28例,年龄27岁~60岁,中位年龄42岁;女性32例,30岁~70岁,中位年龄58岁,男/女=1/1.1,均为胆总管结石。术前伴黄疸12例。伴胆囊结石、胆囊炎48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2例,术前经B超确诊胆总管结石50例,术中意外发现10例。结果:本组胆总管探查术后60例均行胆管一期缝合,有6例病人置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常规置于Winslow’s孔引流,术后发生胆瘘2例,其余无并发症。发生的2例胆瘘经保守治疗,均于一周内愈合拔管。其余均于三日内愈合拔管,平均住院天数7天,3年跟踪复查无结石复发。结论:传统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引流已成常规,但可发生胆汁大量丢失、T管压迫胆管壁致缺血坏死等不良后果,一期缝合胆总管可克服以上缺点,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痛苦,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3.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术式,但是否所有患者不加选择的均行T管引流值得商榷,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道镜、ERCP等技术及设备条件的改善,众多学者已在逐渐开展胆总管取石后一期缝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术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94年Courvoisier首次报道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既往胆总管探查后 ,常规放置T管引流 ,一般于术后 10~ 14d才能拔除。这一传统的方法有一系列并发症。胆道外科随着医疗设备和操作技术的改进 ,以及术中纤维胆道镜和胆道造影技术的应用 ,使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大为降低 ,因此许多作者[1-5] 主张胆总管探查术后不放置T管。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6月 ,我们对 2 4例患者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行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 ,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18例 ,年龄 2 6~ 82…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11月至2003年3月 ,我们共对37例胆总管结石或蛔虫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道并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26例 ;年龄16~76岁 ,平均43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5例 ,胆道蛔虫病2例 ,均由术中造影与B超检查证实。手术时间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时间。其中8例为急诊手术。随访内容 :以胆道B超、静脉胆道造影或MRCP评估胆管有无结石再生或狭窄。1.2手术方法择期手术29例 ,急诊手术8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并向左侧倾斜。术者站立于患者的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胆管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在满足一期缝合的条件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引流疗效优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常作为肝胆外科的常规手术,但2000~2004年我们选择性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63例,疗效满意,现就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有关临床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的合理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探查术3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35例病例术后无1例胆道狭窄及胆漏.术中结石取净率100%,术后住院时间(8.7±4)d,随访35例,时间1~5年,平均2.7年,35例B超检查均无胆管狭窄.结论 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的合理应用,对预防术后胆道逆行感染,拔管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和胆汁外流所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等有显著效果.此方法安全,可靠,有效,但是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应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进行治疗,经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术后、术中的的有关情况及随访结果,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7.3±5.8)min,术中出血量为(45.2±9.1)mL,术后引流量为(52.2±23.8)mL,术后补液量为(11.7±3.2)L,术前排气时间为(21.4±6.5)h,住院时间为(9.3±1.2)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5 d后2组患者的各项血生化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总管结石应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的疗效相当,但是一期缝合缝合术安全性能高且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3例,胆总管探查后分别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和T形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泌尿系感染1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1例,术后食欲不振、乏力1例,1例术后腹腔引流管有少量的胆汁,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89±1.43)d;T形管引流组:切口皮下脂肪液化3例,术后食欲不振、乏力7例,3例术后腹腔引流管有少量的胆汁,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23±2.36)d。两组比较在胆道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治愈天数、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正确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比T形管引流术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12月行LTCBDE手术治疗的9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LTCBDE手术治疗后56例行一期缝合(A组),42例行T管引流(B组)。记录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指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肛门通气时间、术后输液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2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意外事件致死病例,手术均获成功。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低于B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CBDE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T管引流,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45-4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8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82例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对胆总管切口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对照组42例,行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病例。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好、恢复快、内环境紊乱少、住院费用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的可行性及临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128例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病人全部痊愈出院,B超复查未见胆道残余结石。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疗效好、安全。该术式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体现了微创外科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Ⅰ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并与传统开腹下胆总管切开I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病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后Ⅰ期缝合,乙组病例行传统开腹手术下胆总管切开后Ⅰ期缝合,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甲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的创伤等方面均比乙组影响小,而术后并发症与乙组相似.两组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Ⅰ期缝合是一种疗效好、安全的手术方式,比传统手术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术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性对69例术前经过B超、CT或ERCP等检查,并且术中经过胆道镜探查,检查明确无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肝总管无残留结石,胆道镜能顺利通过Oddis括约肌;胆总管内径大于或等于10mm,胆汁清,胆管壁炎症轻的胆总管结石等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69例中术后发生胆漏3例,经引流等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住院3-14d,平均6.5d。结论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中选择性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住院时间,但对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检查,胆总管一期缝合可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的痛苦轻,体现微创外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因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患者146例,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时间、术后恢复以及手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14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出现漏胆3例,全组无死亡病例。通气时间术后18-45 h,平均31.9 h。术后3 d拆除戳孔缝线。术后出院时间5-16天,中位时间8 d。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8.6±10.6)个月。1例患者术后38个月出现胆总管结石再发。其余获访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治疗适合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J"形导管内引流术的临床疗效和适应指征。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间我院为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内J形导管引流术,总结该术的临床操作适应证及手术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取石顺利,术后无胆漏及残余结石。置入的J形导管30例脱落并排出体外。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J"形导管内引流术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