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早期手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成都某三甲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宫颈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为74.14%,Ⅰ期患者生存率为87.50%,Ⅱ期患者为57.69%。Log-Rank 分析显示,影响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结论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治疗对早期宫颈腺癌患者,特别是Ⅰ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陈兵  刘稢  徐阿曼 《安徽医学》2014,(5):562-565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为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181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1、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83.4%,55.2%,30.9%。通过分析得出3种AEG分型患者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侵犯胃壁神经及临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患者预后与不同Siewert分型及性别无明显相关,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侵犯胃壁神经及临床TNM分期存在相关,其中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AEG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了解宫颈腺癌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00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间收治的125 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中位年龄45 岁, 总的5 年生存率为75.5%, 按FIGO 分期Ⅰ?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66.7%?30.0%?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FIGO分期?局部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9例II期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22)?102例手术治疗患者,63例行双附件切除,卵巢转移4例,其中ⅡB期1例,Ⅲ期3例;39例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患者随访中,2例发生卵巢转移,本组经病理确诊的卵巢转移率为5.9%(6/102)?卵巢保留与否者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本组25例临床检查宫颈外观正常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20例(80%)异常,5例(20%)正常?【结论】 FIGO分期晚?局部肿瘤直径 > 4 cm?肿瘤细胞分化差的患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宫颈腺癌的主要方法,早期年轻宫颈腺癌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功能?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无症状体征宫颈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对40例原发宫颈腺癌和混合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与治疗方式关系密切。纯腺癌5年生存率高于混合癌。乳头型、腺型宫颈腺癌预后较粘液腺癌好。根治手术预后最好,5年存活率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 2010年1月62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癌和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鳞癌355例,平均年龄50.5岁;腺癌270例,平均年龄49.5岁.比较宫颈鳞癌和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及患者年龄、肥胖、月经情况、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宫旁浸润、子宫内膜受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卵巢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625例患者中22例(3.5%)有卵巢转移,宫颈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 17/270,6.3%)显著高于宫颈鳞癌(5/355,1.4%,P< 0.01).41~50岁、绝经前、Ⅱb、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腺癌患者卵巢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宫颈鳞癌.宫颈低分化腺癌卵巢转移率高于宫颈低分化鳞癌(P<0.05).子宫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与宫颈鳞癌及腺癌卵巢转移均相关,而宫旁浸润与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相关.临床分期Ⅱb期是宫颈鳞癌卵巢转移的独立显著变量,肿瘤超过4cm是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独立显著变量.[结论]宫颈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高于宫颈鳞癌,宫颈鳞癌卵巢转移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宫颈腺癌卵巢转移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顸后的因素。方法:对429例DTC患者预后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2%和8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转移、T分期、治疗方式、复发和病理分期等因素差异P<0.05;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P>0.05。T分期、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3个因素差异P<0.05。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转移、T分期、治疗方式、复发和临床病理分期等;独立预后因素主要有T分期、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胰腺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截止2013年12月31日,31例患者死亡,12例生存,术后1年生存人数28例、术后3年生存人数14例,生存率分别为65.12%、32.56%;中位无瘤生存期为8.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0个月;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与年龄与患者预后无关,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s多因素分析,患者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到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对预后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东 《河北医学》2013,19(10):1501-150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可能病因学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6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三组:根治性手术组、姑息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并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根治性手术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49.8%,27.9%;姑息手术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7.5%,1.3%,0%;保守治疗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0%。三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患者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单发或多发、门静脉、淋巴结、腹膜转移、手术方式等影响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肝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学分化程度、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对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肿瘤分化程度对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412例胸段食管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淋巴结转移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5年随访率为94.9%,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4.0%。按淋巴结转移个数分组:无淋巴结转移、1~2个淋巴结转移、3~6个淋巴结转移、≥7个淋巴结转移,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肿瘤分化程度分组,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低分化及未分化鳞癌,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9年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更为合理并能更好地反映食管鳞癌切除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ACC1在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直肠腺癌组织及正常直肠黏膜上皮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直肠腺癌浸润程度、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直肠腺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P0.01),MACC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ACC1阳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7.2%,MACC1阴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CC1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直肠腺癌的病理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为直肠癌侵袭转移的研究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红芳  张娟 《河北医学》2012,18(3):380-382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38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R、PR和HER-2表达分为为三阴性乳腺癌组(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nTNBC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分析TNBC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57例(14.8%),年龄较轻,平均44.3±6.1岁;以绝经前多见(50.9%);肿瘤直径较大,平均4.1±0.8cm;有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较多,组织学分级较差,临床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绝经状态、家族史和病理类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总生存率的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病理类型(P<0.05),而年龄、绝经状态和家族史与总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多为年轻女性,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姚心雨  胡小青  罗兵 《重庆医学》2011,40(1):57-58,61
目的分析影响外阴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1980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90例外阴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影响预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外阴癌5年生存率较高。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外阴癌预后影响因素,且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评估和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0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5年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进行筛选和评价独立预后因素,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20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8%、57.7%和49.0%,平均生存时间为39.606(95%CI:36.509-42.703)个月。(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淋巴结转移数、临床分期、侵犯层次、分化程度、肿瘤长度和手术方式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临床分期越高、侵犯层次越深、分化程度越低和采取姑息手术者的5年生存率越低,P0.05。(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RR=1.524)、临床分期(RR=1.697)、侵犯深度(RR=2.258)和肿瘤分化程度(RR=1.394)入选以5年死亡风险模型。结论:淋巴结转移数、临床分期、侵犯深度和肿瘤分化程度是食管癌术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早诊早治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宫颈高分化黏液腺癌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中鳞癌占 90 %~ 95 % ,腺癌占 5 %~10 %。但近年来宫颈腺癌呈上升趋势[1] 。宫颈高分化黏液腺癌是腺癌的一种 ,约占腺癌的 1% [2 ] 。宫颈高分化黏液腺癌肿瘤分化程度极好 ,以致诊断十分困难 ,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延误病情 ,同时宫颈高分化黏液腺癌对放、化疗不敏感 ,易转移 ,预后差。我院 1990年 1月~ 1995年 12月共收治宫颈高分化黏液腺癌 7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0年 1月~ 1995年 12月间住本院治疗的宫颈高分化黏液腺癌患者 7例 ,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患者年龄 37~ 5 9岁 ,平均4 6岁。 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济宁地区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患者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宫颈腺癌患者178例,回顾性分析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电话随访患者生存状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方法对宫颈腺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178例患者年龄23~81岁,平均(47±10)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50岁,大部分患者为超重或肥胖患者,且以农民为主,主要以阴道出血[59.0%(105/178)]为主诉就诊。病理学类型以普通腺癌[56.7%(101/178)]为主,其次为原位腺癌[19.1%(34/178)]、特殊类型腺癌[18.5%(32/178)]和腺鳞癌[6.2%(11/178)]。FIGOⅠ期患者占86.0%(153/178),大部分患者宫颈有肿物,浸润深度>1/2宫颈肌层占37.6%(67/178),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2.9%(23/178)。178例宫颈腺癌成功随访率为99.4%(177/178),总生存率为87%(154/177),1年、3年和5年生存率为89.3%(158/177)、57.6%(102/177)和37.8%(67/17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诊断年龄(P=0.001)、流产次数(P=0.007)、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P<0.001)、FIGO分期(P<0.001)、肿物大小(P=0.040)、浸润深度(P<0.001)、分化程度(P=0.003)和淋巴结转移(P<0.001)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浸润深度(χ^(2)=4.538,P=0.033)和淋巴结转移(χ^(2)=8.701,P=0.003)是宫颈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济宁地区宫颈腺癌发病率较高,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16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16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筛选预后不良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病理切片相关指标,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为87.0%,5年生存率为77.0%;3年局部复发率为7.1%,3年远处转移率为21.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情况、PR、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绝经情况、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是乳腺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85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切除标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上述指标与三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指标及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TNM 分期仍是目前判断胃癌预后的最主要的临床指标,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也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82-85
目的探讨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6月~2013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0例宫颈癌患者,取其经手术切除癌组织70例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7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法检测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分析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颈深部间质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及肿瘤分级程度)的关系及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因素分析。结果 MSP检测发现宫颈癌组织中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为38.6%,未甲基化为43例(61.4%),而正常宫颈组织未见甲基化;宫颈癌中RASSF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年龄、肿瘤大小、颈深部间质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FIGO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70例宫颈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与年龄、肿瘤大小及颈深部间质侵犯无关,但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有关,其中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者5年生存率为66.7%,未甲基化者的5年生存率为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和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为本组宫颈癌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论 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且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Ⅲ、Ⅳ期宫颈癌临床资料,分析5年生存率与临床因素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5年生存率的多影响因素.结果 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2.7%,与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于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均有关(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均为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  相似文献   

20.
吴青松  李思荣  卢钦荣 《广东医学》2012,33(23):3609-3611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7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患者术后生存期为9~66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76.5%,5年总生存率为46.7%。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化疗、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和TNM分期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