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杨颖  张儒 《吉林医学》2012,33(3):521-522
目的:探讨2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注射方案为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加临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对照组注射方案为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普通胰岛素加临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结果:两组达标时间和达标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和2 hPG都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短期临床疗效相同,能达到相同的控制血糖效果,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TC、TG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明显上升,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给药强化治疗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重视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脂、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强  江牡丹 《海南医学》2010,21(6):59-60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给予为期两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结果经两周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迅速纠正血糖、血脂异常,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对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影响,对50例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20例,治疗期间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h及晚睡前血糖,治疗前及治疗后实验室检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C肽,对比两种强化治疗方法的降糖效果及强化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观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空腹及餐后2h血糖、HbA1c。结果,两种强化治疗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SII组胰岛素用量较少,达标时间较早,血糖波动较小,发生低血糖少;强化治疗后血糖下降、C肽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强化治疗后1年,21例患者仅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25例患者口服少量降糖药,血糖维持正常,4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糖升高再次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表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21例患者仅靠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保持血糖良好控制1年;作为强化治疗方法,CSII较MSII更适合。  相似文献   

5.
汪敏  高方  薛耀明  张倩  陈毅光  罗祥蓉  王玲 《广东医学》2012,33(16):2468-247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强化方案对初发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44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T2DM)病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组)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12周的短期强化治疗,患者于4、8、12周随访,并在12周时两组各随机抽取10例血糖达标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检测(CGMS),观察两种强化方案对血糖及血糖漂移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FPG、2hPG、HbA1c治疗前后的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甘精胰岛素组下降更显著(P<0.05)。CGMS示甘精胰岛素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全天血糖最高值、血糖极差低于格列美脲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早餐后平均血糖较格列美脲组显著降低(P<0.01);甘精胰岛素组早餐前后血糖漂移、血糖过高时间所占百分比时间少于格列美脲组(P<0.05)。结论 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两种短期强化方案疗效均佳,且甘精胰岛素组降糖更显著、迅速,血糖波动性更小。  相似文献   

6.
背景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已成为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地处边疆的石河子地区,由于兵团人口构成特点,老龄化更加严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着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加重了社会和经济负担,且该地区目前缺乏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调查2014—2017年石河子市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三级甲等医院联合社区医院综合管理期间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及其联合达标情况,为石河子市社区T2DM的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辖的13个社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300例,对患者综合管理3年。观察管理期间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至2017年11月,共236例患者完成随访。2014—2017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2017年SBP高于2014年,2017年DBP低于2014年(P<0.05)。2014—2017年,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TC、HDL-C水平低于2014年,2016年、2017年TC、LDL-C水平低于2014年,2016年、2017年HDL-C水平高于2015年,LDL-C水平低于2015年,2017年TG水平高于2016年(P<0.05)。2014—2017年,男性、女性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男性、女性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男性、女性血压达标率均高于2014年、2015年,2017年男性血压达标率高于2014年,女性血压达标率高于2014年、2015年(P<0.007)。2014—2017年,男性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女性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2016年血脂达标率低于2014年,2017年血脂达标率高于2016年(P<0.007)。2014—2017年,患者血糖+血压、血糖+血压+血脂联合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糖+血脂联合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2017年血糖+血脂联合达标率高于2014年、2015年(P<0.007)。结论经综合管理后石河子市社区T2DM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达标率较前明显改善,并且管理后各项指标的联合达标率亦较前提高。  相似文献   

7.
裴先锋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67-136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75例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随访2年,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FBG、HbAlc、FINS、HOMA-β、△I30/△G30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治疗后两组FBG与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NS与HOMA-β、△I30/△G30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1)。2年内HOMA-β及△I30/△G30均降低,但观察组HOMA-β在每个随访时点与治疗后3个月时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对照组随访1年时即出现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I30/△G30在随访1.5年时与治疗后3个月时出现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随访1年时即出现显著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保护初发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9.
10.
自从人们认识到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涉及公众健康的疾患需要药物治疗以来 ,在治疗策略上一直存在争议。主要问题是应该从何时开始治疗 ?治疗过程中治疗的目标值是多少 ?以及治疗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由于血压、血糖或血脂浓度尚无明显的临界点可用以指导临床决策 ,所以一定要从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出合理的结论。虽然来自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对指导治疗实践是必要的 ,但将其结果普遍应用则受一定的限制1。这些结果对于证明危险因素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及显示治疗对疾病过程的逆转非常重要。应该具体描述提供这些观察数据的受…  相似文献   

11.
彭方书  王凌  张彤  吴月美  吕燕  宋成 《甘肃医药》2014,33(3):177-179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1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小时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指端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2,P值<0.01),按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结果调整治疗后,血糖控制至正常范围的比例由62.7%上升至86.8%,同时低血糖发生率由4.7%降至1.7%.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2T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标准降糖组(25例),进行为期5年的分组血糖管理,强化降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为≤6.5%,标准降糖组进行一般降糖治疗,HbA1 c控制目标为≤7.0%.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做眼底照相,评估有无新发DR(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在分组血糖控制5年后,两组再进行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分析比较长期强化与标准血糖控制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后续作用.结果 ①分组血糖控制中,强化降糖组的HbA1c水平从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标准降糖组[(6.3±0.6)%与(7.1±2.0)%,t=2.09,P<0.05],并一直维持了4年.②分组血糖控制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发生微动脉瘤、黄斑水肿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少(分别为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及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例次比23例次,15例次比25例次,Z=-4.459,P<0.05).③开放式血糖控制后半年,强化降糖组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达到与原标准降糖组相似的水平[HbA1c分别为(7.2±1.1)%比(7.3±1.3)%,=0.25,P=0.806],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2009年11月).④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期间,两组均无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的发生.强化降糖组新发微动脉瘤、眼底出血、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3例次比14例次,1例次比7例次,2例次比4例次,3例次比11例次,合计9例次比36例次,x2=4.719,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年严格强化血糖控制,对降低DR发生风险的“后遗效应”可持续到开放式血糖控制后2年.  相似文献   

13.
张革 《华中医学杂志》2002,26(3):132-133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空腹、早餐后2小时血糖(B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s)。结果 糖尿病组空腹Hcys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餐后2小时BG、Hcys均较空腹显著 升高。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值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脂差异,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血脂变化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的TG、TC、LDL显著增高,随着糖尿病的控制,HbA1C的降低,TG、TC、LDL明显降低,LDL明显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脂代谢异常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远程随访组及门诊随访组。通过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HbA1c、血糖达标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 PG及HbA1c水平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5)。随访1年时,远程随访组患者的餐后2h PG及HbA1c水平均较门诊随访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1年时,远程随访组HbA1c达标率明显高于门诊随访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远程血糖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对于复查血糖与 C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用诺和灵30 R早晚餐前30分钟注射,观察组用诺和锐3餐前加甘精胰岛素晚上注射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经过复查,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中餐后2小时血糖值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C-P值都明显提高,同时C-P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其作用的发挥与提高C-肽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强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抑制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25例,强化血糖、血压控制;B组12例,A组基础上加用强化血脂治疗;C组20例和D组15例,在B组基础上分别加用维生素E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 A组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水平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浓度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均<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逐步校正年龄、性别、BMI、WHR、血糖和血压后,较高水平的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浓度与强化控制血脂相关(P<0.01).结论 强化控制血脂较未强化控制血脂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水平升高,肥胖抑制素可能与脂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五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与一般控制血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按随机表法将49例年龄为58~70岁、病程为0.6~12.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于2002年至2007年进行为期5年的门诊血糖管理。两组均行降糖治疗,强化降糖组每3个月测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目标为≤6.5%;对照组按我国糖尿病诊治指南,对有心肌梗死史患者或年龄60岁以上、既往无合并症者,血HbA1c控制在7.0%以内,每6个月测定一次血HbA1C水平。每年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双眼进行眼科检查,观察有无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结果强化降糖组的血HbA1c水平从治疗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6.3±0.6)%与(7.1±2.0)%,P〈0.05],并一直维持到第5年;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新发微动脉瘤、黄斑水肿以及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人次数,较对照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5例次比25例次,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4例次比23例次,P〈0.05)。结论强化血糖管理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门诊进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强化血糖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156例 2型糖尿病(DM)中伴有DR患者(DR组)71例、未伴有DR患者(NDR组)85例进行HbA1c、FBG检测,分析HbA1c、FBG 与DR的关系。结果 DR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且HbA1c水平越高,DR发生率也增加(P<0. 05)。但两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水平对判断DR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有参考价值,可作为监测DM患者DR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和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和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以及降低血糖水平,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