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间是否存在遗传效应的差异.方法:调查了精神分裂症Ⅰ型(186例)和Ⅱ型(99例)患者亲属中精神疾病病的患病情况。结果:Ⅱ型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多,一级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的发病风险率高。一级亲属的遗传率高,与Ⅰ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间存在着遗传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高发精神分裂症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及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及其子女的预期发病率,并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在山东省47万人群中进行为期5年的前瞻性观察,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并进行1:2病例对照。结果 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4例,选择对照408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二级亲属的同病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为67.72%,子女预期发病率为4.3%,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及家族环  相似文献   

5.
6.
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患者遗传效应及其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83例和阴性症状患者51例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的对比研究,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和Andreasen的阴,阳性症状标准。结果提示:阴性症状的遗传效应罗阳性为高,有显著性差异,其遗传方式均为多基因遗传,但阴性症状较阳性高,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阴性症状有更多的遗传负因。  相似文献   

7.
早在1913年,H·Jackson首先提出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一词,前者指异常功能的存在,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后者指正常功能的缺乏,如情感迟钝、思维贫乏等。Ey首先将这一概念应用到精神分裂症的划分。80年代初,Grow明确指出阳性和阴性症状代表精神分裂症的两个亚型,并把阳性症状群称精神分裂症Ⅰ  相似文献   

8.
报道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83例和阴性症状患者51例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的对比研究,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和Andreasen的阴、阳性症状标准。结果提示:阴性症状的遗传效应较阳性为高,有显著性差异,其遗传方式均为多基因遗传,但阴性症状遗传率较阳性高,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阴性症状有更多的遗传负因。  相似文献   

9.
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家族遗传是否存在差异?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调查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住入我院符合1984年黄山会议诊断标准的36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供,并对其家族史,尤其一级亲属逐个询问,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对诊断不明者,根据病史和精神检查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352例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Ⅰ型疗效明显优于Ⅱ型,Ⅱ型首次发病年龄明显早于Ⅰ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组精神分裂症的家族遗传对照研究张明廉,董国建,马秋晖,丁子文遗传因素在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病例中的作用结论不尽一致,为了弄清楚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不同年龄组中的作用,我们比较45岁以前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和45岁以后发病者的一级亲属中同病患病机率。所...  相似文献   

12.
13.
抗精神病药对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抗精神病药对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运用Andreasen等的阳性、阴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将研究病例划分为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人组病例随机服用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三种抗精神病药之一,疗程6周,在疗前及疗后2,4,6周运用BPRS,SAPS,SANS,TESS对每一病例进行一次评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与遗传的关系,对有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进行调查。把患及其父母二系三代亲属中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Ⅰ型、Ⅱ型,比较患与其亲属的类型的一致性。患与其父母二系三代及一级亲属的一致性均较高,х2检验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说明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与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收集到2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共54个个体,其中9个受累个体的血样,选取DTNBP1基因附近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D6S422、D6S289、D6S276、D6S309),采用两点和多点非参数连锁(NPL)分析和Genohunter 2.1软件对这2个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D6S276两点NPL值为0.978(P=0.086),多点NPL值为1.033(P=0.069),未达到验证性连锁的阈值。D6S422两点和多点NPL值分别为0.154和0.204(P均>0.05);D6S289两点和多点NPL值分别为0.457和0.685(P均>0.05),D6S309两点和多点NPL值分别为0.221和0.324(P均>0.05)。结论:未能验证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但亦不能排除该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家族遗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遗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 1日在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2 2 0例的发病年龄及其家族遗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 (2 6 75± 7 85 )岁 ,女性为 (2 6 14± 7 97)岁 ;t=0 5 6 2 2 ,P =0 5 74 7。②家族史阳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 6 84± 9 16 )岁 ,阴性患者为 (2 6 2 3± 7 2 7)岁 ;t=0 4 94 7,P =0 6 2 2 2。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遗传史阳性占 2 4 5 1% ,女性占 37 2 9% ;χ2 =4 15 ,P <0 0 5。结论 ①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无性别差异。②家族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无直接影响。③女性患者起病似乎更易受家族遗传因素影响 ,推测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初 ,英国学者T .Crow根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对神经阻滞剂的不同治疗反应和预后等将精神分裂症分为Ⅰ型和Ⅱ型。即Ⅰ型临床表现以阳性症状为主 ,Ⅱ型临床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1] 。近年来 ,人们对这两个亚型的临床相和精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但对其个性差异研究不多。本文应用EPQ为研究工具 ,对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做了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65例全部为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7月间济南市精神病防治中心及济南铁路局中心医院门诊病人。均符合CCMD— 2—R中精神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对缺陷型及非缺陷型在家系中分布的一致性。方法收集 5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 1 1 1例患者 ,共 70对患病同胞 ,用Kirkpatrick缺陷综合征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缺陷症状 ,并将其划分为缺陷型及非缺陷型。采用同胞对法分析患病同胞缺陷型及非缺陷亚型的一致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对缺陷型及非缺陷型不符合随机分布 ,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1 2 40 ,ν =1 ,P <0 0 0 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中缺陷型及非缺陷型的分布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43例Ⅰ型精神分裂症和29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锥体外系反应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支持了Ⅰ型分裂症存在多巴胺活性亢进,Ⅱ型分裂症可能为多巴胺活性低下这一假说。并对合理应用抗胆碱能药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48例Ⅰ型、37例Ⅱ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疗效、社会功能、家族史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Ⅰ型与Ⅱ型的短期及长期疗效、预后、社会功能、家族史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