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和目的:结膜松弛症是泪溢症的继发性病因,常常出现在老年人,表现为球结膜突起,沿下睑缘堆积在下睑缘一侧或者下睑缘中央。一项前瞻性、干预性、临床病例对照及组织病理学研究。18例患者(29只眼),以手术方法切除部分松弛的结膜来治疗泪溢综合征,对这些患眼的相关特征进行检查。对照组由24例行常规白内障手术的年龄配对病例组成。方法:对照组24例(24个标本)及患病组18例(29个标本)行结膜活检,对照组水平切除下睑缘的球结膜,患病组取临床症状明显的松弛结膜,用于组织学研究。结果:对照组24只眼中有23只眼表现出正常结膜的变异,29例患病组标…  相似文献   

2.
结膜松弛症是由于球结膜过度松弛,松弛组织堆积在眼球与下睑缘之间引起的疾病,此病很常见,但常被认为是老年性改变而忽略。我国结膜松弛症发病率较高,结膜松弛症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现综述结膜松弛症有效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陈祎祎  彭建军 《中外医疗》2011,30(34):45-46
目的 观察结膜松弛症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方法 结膜松弛症与正常对照组各30例(60眼)进行泪液羊齿状实验(tear ferning test,TFT)检查,同时采用PAS,AB和HE染色方法观察10例松弛球结膜组织和10例对照组球结膜对应区组织的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 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羊齿状结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密度为(2.74±1.98)/100个上皮细胞,对照组为(4.63±2.35)/100个上皮细胞,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随着结膜松弛症程度加重,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4.
结膜松弛症及改良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华英  梁小琼  王国平  王丹玲 《四川医学》2001,22(12):1191-1191
我院自 2 0 0 0年 4至 2 0 0 1年 4月对 12眼伴有症状的结膜松弛症患者采用了改良手术方法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我院共诊治 12眼伴有症状的结膜松弛症患者 ,其中男性 4眼 ,女性 8眼 ,年龄 5 5~ 78岁 ,平均 70± 9.6岁。患者中有异物感症状的 10眼 ,有溢泪症状的 8眼 ,有结膜下出血症状的 4眼 (一个患者多合并 2或 3种症状 )。1.2 手术方法 :用 0 .5 %丁卡因表麻后行 0 .5 %利多卡因下穹窿部结膜下浸润麻醉 0 .2 ml。开睑器开睑。用有齿镊夹住下直肌止端 ,起固定眼…  相似文献   

5.
1注射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眼滴0.5%~1%地卡因溶液3次,每次间隔3 min~5 min,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开上、下睑,必要时用眼睑拉钩拉开眼睑,注射部位可选在靠近穹窿部的球结膜,选在上方时,嘱患者眼体向鼻下方转动以暴露注射部位.右手持装好药液之注射器,在角膜缘5 mm~6 mm以内颞上方球结膜进针;若在下方注射时,嘱患者眼球上转,在角膜缘下方近穹窿部球结膜进行,进针角度与眼球表面呈10°~30°角,避开结膜血管,挑起球结膜进针,然后将药物缓慢注入,此时,可见结膜呈血泡样隆起,即为注射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的效果、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鼻侧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1、12个月的视力变化、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术后92眼视力提高43眼(46.7%),术后随访12个月,翼状胬肉痊愈、显效共87眼,总有效率94.6%,复发率5.4%。结膜松弛症主观疗效总有效率90.2%;客观疗效评价手术区结膜正常83眼(90.2%),复发率9.8%。未发现肉芽增生、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应用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视力,有效修复结膜松弛、堆积的问题,缓解眼部不适,降低翼状胬肉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替代自体皮肤移植矫正义眼台植入术后结膜囊畸形的材料,避免供皮区的创伤,减少结膜囊挛缩.方法 我科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已植入义眼台结膜囊畸形患者12例,包括3例义眼台暴露并结膜囊狭窄患者;在狭窄结膜囊中央切开结膜及浅层筋膜,于浅层筋膜下分离结膜及浅层筋膜与义眼台表面筋膜组织粘连,分离至眶缘.制作大小合适的心脏涤纶补片,覆盖于结膜囊中央结膜缺损暴露区,补片周边固定于眶缘骨膜,结膜及浅层筋膜边缘固定于穹窿底部心脏涤纶补片上,结膜囊内植入隔膜,永久睑缘粘连.结果8例术后3月分离睑缘粘连后植入义眼,2例行再次下穹窿成形术后植入义眼,外观均得到明显改善;2例心脏涤纶补片排斥并感染去除后应用自体全厚皮片行全结膜囊再造成功.结论 心脏涤纶补片是修复义眼台植入后无眼球结膜囊畸形及义眼台暴露的理想材料,但不宜用于重度结膜囊狭窄或结膜囊闭锁患者.  相似文献   

8.
焦俊光 《医学文选》1999,18(3):404-405
眼袋通常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征象。老年人眼袋的主要原因是睑组织松弛,伴眶隔脂肪膨出[1],临床上表现为下睑呈袋状臃肿,且皮肤皱纹明显。手术方法是在下睑缘切开,适当去除多余脂肪及皮肤,收紧眼轮匝肌。中青年眼袋表现为下睑眼轮匝肌下方有一皮肤袋状隆起,其原因为脂肪膨出,无明显皮肤松弛及皱纹。对这些人的眼袋若采取传统方法手术,会破坏下睑皮肤的正常外形,使下睑略显呆板,失去了一定的生动美感。而睑结膜入路单纯除脂去眼袋则可取得天衣无缝的美学效果。作者1996~199…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膜新月形切除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疗效.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筛选结膜松弛症23例(42眼)行结膜新月形切除,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临床总有效35眼(83.33%).结论:结膜新月形切除治疗结膜松弛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1 注射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眼滴 0 .5 %~ 1%地卡因溶液 3次 ,每次间隔 3min~ 5 min,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开上、下睑 ,必要时用眼睑拉钩拉开眼睑 ,注射部位可选在靠近穹窿部的球结膜 ,选在上方时 ,嘱患者眼体向鼻下方转动以暴露注射部位。右手持装好药液之注射器 ,在角膜缘 5 mm~ 6 m m以内颞上方球结膜进针 ;若在下方注射时 ,嘱患者眼球上转 ,在角膜缘下方近穹窿部球结膜进行 ,进针角度与眼球表面呈 10°~ 30°角 ,避开结膜血管 ,挑起球结膜进针 ,然后将药物缓慢注入 ,此时 ,可见结膜呈血泡样隆起 ,即为注射成功。2 护理体会2…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下眼袋整复术,无论下睑皮肤是否松弛,都将手术切口设计在睑缘下方的皮肤上,术后遗留的瘢痕往往是眼袋病人最大的顾虑,经穹窿结膜入路下眼袋整复术方法[1],消除了患者这一顾虑,为中青年人眼袋的整形开辟了一条新路。自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穹窿结膜入路眼...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从1976年开始,应用钻孔义眼和中药治疗结膜囊狭窄的患者,效果满意,方法如下。治疗义眼的制作:将普通义眼当中钻通,钻成5毫米直径圆孔,在义眼颞上、颞下、鼻上、鼻下靠近边缘处,钻4对直径2毫米的圆孔,孔间距离为2毫米(图1、2)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和局部浸润麻醉之后,用睑器开睑,在睑裂的正中线上、下切开结膜,剥离结膜达睑缘,下面的疤痕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羊膜和唇黏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矫正眼表热化学烧伤后睑球粘连和重建结膜穹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7例(18眼)眼表热化学烧伤后睑球粘连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Ⅱ度烧伤2眼,Ⅲ度烧伤14眼,Ⅳ度烧伤2眼;所有病例均在分离睑球粘连后,采用唇黏膜移植修复睑结膜和球结膜缺损;做1~3对穹窿加深固定唇黏膜植片,利用健眼或患眼未损伤区的自体角膜缘移植修复角膜缘损伤,以新鲜羊膜覆盖整个角膜至穹窿,上下睑缘临时缝合,术后加压包扎1周限制眼睑活动。回顾患者术后情况和随访资料,分析疗效(成功、部分成功和失败),统计手术成功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24个月)。17例患者中,完全成功12例,结膜穹窿解剖深度与对侧健眼对称,无粘连和瘢痕形成,眼球活动自如;部分成功3例,术后局部瘢痕增生,重建结膜穹窿略狭窄,解剖深度达到正常深度的2/3以上;手术成功率为88.24%;失败2例,术后睑球粘连复发,穹窿消失。结论羊膜和唇黏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能有效矫正眼表热化学烧伤后睑球粘连,重建稳定结膜穹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和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0例,7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单纯自体球结膜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术。比较A、B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 A组35眼,复发3眼,复发率8.6%;B组35眼,复发2眼,复发率5.7%。术后无结膜及角膜感染、无移植片脱落及睑球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和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术在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中,其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率均较低,是治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2例118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局部病变组织联合自体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治疗,并予定期随访,裂隙灯检查,照相。结果 110眼术后角膜缘结构恢复,角膜上皮光滑,鼻侧球结膜平伏;6眼术区和角膜缘有轻微血管翳生长;仅1眼复发;1眼出现类似角膜缘缺陷症的表现。结论 该方法操作较简单,对恢复角膜缘和自然解剖结构,降低术后复发率很有帮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睑袋是指下睑皮肤肌肉眶隔退行性变松弛,眶隔内脂肪堆积向前膨出而形成的下眼睑松垂臃肿征象,睑袋的出现是中面部衰老的标志之一[1]。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结膜入路及皮肤入路整复睑袋6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128眼),女51例,男13例,年龄27~55岁。按丁芷林[2]分型标准,单纯眼睑部皮肤松弛型15例,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8例,眶隔脂肪增多型18例,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型23例。1.2手术方法1.2.1术式选择:单纯下睑眶脂肪疝出而皮肤和眼轮匝肌不松弛者采用结膜入路整复,对于下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肥厚及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者均采用皮肤入路整复睑袋。本组结膜入路整复眼袋18例,皮肤入路整复睑袋46例。1.2.2手术操作:术前检查判定睑袋类型、睑袋范围、皮肤松弛量。结膜入路:下睑皮肤用10~20g/L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地卡因结膜表面麻醉,下睑皮肤缝合做牵引,翻转下睑板于结膜最隆起部位略偏内侧做长约1~1.5cm切口,深达结膜下,眼科钩牵拉创缘,眼科剪于结膜下分离达眶下缘,将眶隔筋膜打开,眶内脂肪会自动脱出,轻按眼球,适度切除突出内、中...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3岁,因双眼被铝水烫伤9 h入住我科,入院时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0.6。右眼睑红肿,睫毛全部炭化,睑缘苍白,球结膜及穹隆部结膜苍白、挛缩,上下穹窿极浅近消失。全角膜呈乳白色混浊水肿,全角膜缘苍白。诊断:右眼烧伤Ⅲ度。入院后经保守治疗,烧伤面清洁无感染。入院后第3天,在局麻下行右眼新鲜带结膜和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角膜缘及结膜植床均较少有出血。术后包眼2d,术后第3天,结膜植片开始轻度转红,用贝复舒、泰利必妥、素高睫疗滴眼。术后6 d拆结膜缝线。术后 10 d出院,出院时右眼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月形切除结膜加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球结膜松弛(Ⅲ级或Ⅳ级)患者行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34例溢泪、异物干涩感等症状改善,有效率94.44%;33例裂隙灯检查结膜松弛完全消失,有效率91.67%。结论: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是治疗结膜松驰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糖尿病结膜松弛患者结膜组织及血清中的含量,探讨其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共收集结膜标本36份(糖尿病结膜松弛症6例9眼、单纯结膜松弛症5例9眼、糖尿病不伴结膜松弛症者9例9眼和正常人9例9眼),血清标本29份(每人静脉采血),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量测定其AGEs含量.结果 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组、糖尿病组两组血清AGEs含量(ng/nl)分别为17.5525±4.1593和15.7092±3.1896,明显高于结膜松弛组和正常结膜组的12.0809±3.2551和9.0161±2.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组与糖尿病组、结膜松弛组与正常结膜组病组,血清AGE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膜组织中AGEs含量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组(0.4240±0.0903)、糖尿病组(0.3436±0.0780)、结膜松弛组(0.2682±0.0410)、正常结膜组(0.1895±0.0176)依次降低,各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及结膜中AGEs水平升高与糖尿病结膜松弛症密切相关,高糖环境和AGEs蓄积可能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孕中期不同胎龄胎儿结膜上皮细胞中,角蛋白7、14、19p6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人胎儿结膜上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方法取正常引产6h内的孕中期不同胎龄胎儿眼球前部组织,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角蛋白p63和PCN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PCNA及p63表达情况一致,主要表达在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及角膜缘上皮深层细胞。角蛋白19主要表达在穹窿部及球结膜上皮细胞。角蛋白14表达在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及睑结膜上皮细胞。角蛋白7表达在穹隆部至角膜缘上皮细胞。结论细胞角蛋白7、14、19和p63及PCNA在人孕中期不同胎龄的胎儿结膜上皮细胞的特征性表达表明,人孕中期胎儿结膜上皮细胞普遍具有增殖的活性,干细胞位于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和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深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