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以便为心肺复苏提供更多的复苏途径.方法 选择近年来心肺复苏成功的39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五种不同复苏程序:ABCD、D、C、CD、CABD.结果13例呼吸完全停止的患者采用传统ABCD复苏程序;26例呼吸尚存的患者,7例现场直接给予电除颤(D),其余19例现场不具备立即除颤的,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其中3例通过心脏按压直接复苏(C),9例心脏按压再电除颤后复苏(CD),7例心脏按压时间较长,呼吸逐渐停止,给予人工通气、复苏药物及电除颤最终复苏(CABD).结论对原发性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复苏程序.  相似文献   

2.
心脏骤停临床各科都会遇到,复苏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CPR)的时间。发生于院外的心脏骤停因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施救,因而心肺复苏尤其是脑复苏成功率很低。我科近期抢救1例发生于院外的电击伤致心脏骤停患者,心跳呼吸骤停40余min心肺脑复苏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将109例急诊心肺复苏病人,随机分为选择顺序复苏组(A组,55例),常规CPR复苏程序组(B组,54例),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牌号。结果选择顺序复苏组CPR成功28例(50.9%),高于传统的常规复苏组11例(20.3%),P〉0.05。结论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随病因不同而作出顺序选择时机,能大大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93例心脏骤停急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93例心脏骤停复苏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心脏骤停到开始复苏的时间、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用法和电击除颤等方面。结果93例心脏骤停者中复苏成功23例,占24.7%,存活12例,占12.9%。结论心脏骤停时间、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用法和电击除颤均对复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电除颤前抢救措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住院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电除颤前的更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住院心脏骤停患者113例,根据心肺复苏电除颇前采取的不同措施分为两组,一组为电除颤前给予人工通气,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气管插管加胸外心脏按压,称常规组,共44例,男36例,女8例,年龄35-67岁,平均54±11岁;另一组为电除颤前给予单纯胸外心脏按压,称观察组,共69例,男性56例,女性13例,年龄34-77岁,平均56±12岁。结果 常规组复苏成功21例,成功率为47.7%,出院存活15例,出院存活率为34.1%;观察组复苏成功48例,成功率为69.6%,出院存活33例,出院存活率为55.1%;两组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率分别进行相比,P值均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窗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窗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6 例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中及早使用电除颤时间窗与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在心肺复苏中恢复自主呼吸与循环的44 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尽早使用电除颤与复苏成功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除颤开始的时间距心脏骤停发作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尽早实施电除颤可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的最终成功是复苏后大脑功能的恢复。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物的使用,自主循环和呼吸复苏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心肺脑的复苏成功率仍低于20%。即使复苏成功存活者,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病生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急救医学和重症医学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脑保护脑复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就脑保护与脑复苏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CPR)是急救医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我院急救中心近5年来抢救心跳骤停病人128例,其中28例复苏成功,成功率15.6%,为了提高复苏成功率,现就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冯贵宁  黄基强 《内科》2008,3(5):702-704
目的 分析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CPR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76例实施CPR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患者CPR成功32例(成功率18.2%),CPR的成功与发生地点、复苏开始时间、早期电除颇和及时机械通气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及早CPR、及早电除颤、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时合理复苏药物使用是CPR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的监护措施。方法对8例脑复苏病人采取机械通气、心电监测,亚低温及高压氧治疗等脑复苏手段,营养支持等措施。结果心肺脑复苏成功4例,复苏成功率50%,植物状态2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结论维持有效通气及稳定的循环,预防并发症,采取有效脑复苏措施,维持肾脏、胃肠、血液及新陈代谢功能,加强心电监测及临床观察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技术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珍  高炜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69-871
院外心脏骤停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每年发生约18.4~45万人次,年发生率0.6‰,能到达医院且存活出院者不到5%。新近文献报道心室颤动(室颤)所致院外心脏骤停若能及时电除颤40%能够存活出院。尽管由室颤所致院外心脏骤停逐渐减少,无脉搏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所致者逐渐增加,室颤仍是院外心脏骤停后3~5min的主要节律。最近的随机临床试验取得了很大进展,提示心肺脑复苏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有必要进行修订H0。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肾上腺素是公认抢救心脏骤停最有效的药物〔1〕。心肺复苏(CPR)时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与呼吸通道、尽早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与心电监护、及时心脏电击除颤与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合理应用是CPR成功的关键〔2〕。本文就CPR时采用静脉泵输入肾上腺素和静脉推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对复苏成功率进行对比,观察如何获取最好的临床救治率。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CPR)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32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88.89%,P<0.01。结论 证明心肺复苏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减少心脏猝死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击伤致呼吸心脏骤停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15例电击伤致呼吸心脏骤停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5例电击伤致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经积极的心肺脑复苏治疗后,9例治愈,6例治疗无效死亡,治愈率为60%。结论电击伤致呼吸心脏骤停是内科的危重症,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合理地应用纳洛酮及高压氧治疗,是提高呼吸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院前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86例心脏骤停病人,统计病人CPR成功率,筛选出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21例,成功率为24.42%,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高于其他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不同病人的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CPR持续时间不同病人的CPR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骤停病人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是影响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  相似文献   

16.
郭丽珠  胡大一 《心脏杂志》2010,22(2):212-214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观察并分析家属行基础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连续入选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市3个医院就诊的患者共127例。分为家属行基础心肺复苏组(A组)和未行基础心肺复苏组(B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对患者家属(414人)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现况与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127例患者中,A组27例(21.3%);B组100例(78.7%)。A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22% vs. 7%,P<0.01),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包括:家属是否参与心肺复苏、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操作是否规范有效等。结论: 家属行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优于未行心肺复苏者;目前家属对心肺复苏技术的需求量大,掌握率低,急需普及,普及的关键是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院内抢救的24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萨勃机进行心肺复苏(萨勃机组,n=112例)和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法进行复苏(标准复苏组,n=135例),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开始前的临床状况(年龄、性别、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病因类别等均无显著差异,萨勃机组复苏成功率(46.4%)和患者存活率(16.1%)均显著高于标准复苏组(分别是11.1%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萨勃机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优于标准心肺复苏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组合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06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胸部按压-气道-呼吸(C-A-B)程序51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D)程序37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胸部按压(D-C)程序32例,对照组均采用气道-呼吸-胸部按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A-B-C-D)心肺复苏程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4.17%(17/120),高于对照组的8.33%(10/120)(P0.05)。研究组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9.61%(10/51),行D-C程序成功率为9.38%(3/32),行D程序成功率为10.81%(4/37)。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行D-C程序和D程序(P0.05);行D-C程序和D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结论实施心肺复苏时根据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地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杨慧华 《山东医药》2006,46(11):42-42
近年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细致的护理监测工作。现对我科2003年6月~2005年6月心肺复苏成功的94例患者复苏后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复苏后监测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