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技术同平面全程显示内耳精细结构的方位和方法。材料和方法:运用64排螺旋CT对76例内耳行高分辨率容积扫描后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确定耳蜗、半规管结构的基础显示方位、重组基线旋转中心点解剖标志,测量旋转角度。按全程显示程度对内耳轴、冠、矢图像及MPR图像进行分级统计,进行Ridit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多向调整MPR耳蜗底周,外、上、后半规管的同层全程显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轴面、冠状面、矢状面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排螺旋CT颞骨容积扫描只需一次扫描,后经多次MPR处理,就可取代内耳多次多方位扫描。结论:各向同性扫描技术上的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可以取代多次多方位扫描,可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内耳精细解剖结构全程显示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枢椎在螺旋CT扫描后椎弓根多平面重建(MPR)的影像表现。方法 收集行颈部薄层螺旋CT扫描显示上颈椎正常的成人18例原始数据,分别行经C2椎弓根轴的斜矢状面及垂直斜冠状面重建,与枢椎常规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显示C2椎弓根结构影像对比。结果 斜冠状面相在同一断面完整显示C2椎弓根轴的垂直断面影像呈肾形。斜矢状面相显示椎弓根长轴断面影像较矢状面完整,均呈喇叭口状。结论C2椎弓根CT影像以椎弓根轴为参照多平面重建,可更完整、客观地显示C2椎弓根解剖形态、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9例SPN行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HRCT扫描及薄层冠状位、矢状位MPR重建。图像分析分为2种方法,方法A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轴位HRCT图像,方法B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薄层冠状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判断方法A和方法B对SPN基本形态和基本征象的评价有无不同。结果:方法A和方法B对39例SPN基本形态和征象评价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螺旋CT结合轴位HRCT的方法将2例炎症误诊为肺癌,螺旋CT结合MPR图像则作出正确诊断。与MPR图像比较分析后发现,轴位图像未能真实显示病灶的基本形态。结论:薄层MPR在显示SPN的基本征象方面同HRCT的作用相同、在评价SPN的基本形态方面优于单纯轴位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取向轴和冠状面成角,从而进一步调整MRI扫描角度,建立新的扫描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分别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四肢关节核磁共振室、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对既往前交叉韧带全长显示清楚的120例成人(男女各60例)的MRI影像(斜矢状位)按左右膝、性别分组,在Artoscan-C上测量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成角及前交叉韧带长度和厚度。将国人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在改进的TK-6350型数控铣床上,进行矢状位冰冻薄层解剖切片,对前交叉韧带进行解剖观察。以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所成角度试行膝关节斜冠状位扫描,使MRI扫描方向与前交叉韧带斜冠方向上的解剖取向轴一致,并分析简化操作,建立斜冠状位扫描方法。结果:①左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测量值在斜矢状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男性前交叉韧带在斜矢状位测量长度和厚度高于女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45±1.98),(34.52±1.93)mm;(6.09±1.07),(5.45±1.13)mm,P<0.01],和冠状面的角度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4±2.5)°,(35.4±2.5)°,P<0.05]。伸膝位下前交叉韧带与冠状面的角度相对较恒定,走行平直,可以依据该角度行平行于前交叉韧带的薄层斜冠状位MRI扫描。结论:薄层斜冠状位MRI扫描是一种显示前交叉韧带解剖结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重建方式。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和黄韧带肥厚。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 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病人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MPR图像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外伤性眼眶损伤患者,分析轴位、多方位MPR图像显示眼眶骨折的能力.结果 68例中,轴位像显示骨折63例,效果最佳者39例,主要为眶内、外侧壁骨折;冠状位像显示骨折68例,最佳者共66例;矢状位图像显示骨折43例,最佳者共27例,主要为眶上、下壁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组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对肺部病变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398例患者行胸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采用MPR技术将横断面图像重组,分别获得矢状和冠状位的MPR图像。三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在横断和矢冠状重组图像上确定病变部位,两位或两位以上均诊断为同一位置者确定为病变部位,纳入统计分析。所有资料用χ^2检验。结果:398例中,矢冠状重组图像组无定位诊断错误,横断图像组有22例定位诊断错误。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PR图像定位准确性较高,对少数横断图像难以定位的病变可加作MPR重组图像。  相似文献   

8.
64层CT不同角度MPR图像诊断腰椎弓峡部裂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64层CT不同角度MPR图像诊断腰椎弓峡部裂的价值。方法利用64层CT扫描的50例腰椎弓峡部裂病例的各向同性扫描的容积数据,采用不同角度的多平面重组(MPR)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对照分析:利用MPR模拟出四种扫描模式:①常规的椎间盘扫描方式的断面图像;②腰椎横断面图像;③沿椎弓峡部方向的斜横断位(椎弓反角度扫描)图像;④沿腰椎长轴的矢状断面图像。分析四种方法的峡部裂隙检出率、峡部裂断端错位检出率、碎骨片检出率、假关节形成检出率。结果峡部裂隙检出率以矢状位MPR图像、斜横断位MPR(100%)最高(u=8.51,P<0.05);峡部裂断端错位检出率以矢状位MPR图像(90%)最高(u=4.18,P<0.05);碎骨片检出率以斜横断MPR(28%)和矢状位MPR图像(20%)最高(u=2.08,P<0.05);假关节形成检出率以斜横断MPR(18%)最高(u=2.237,P<0.05)。结论64层CT MPR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平面分析椎弓峡部裂的各种征象,对于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矢状面重组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住院儿童做鼻咽部螺旋CT检查了解腺样体肥大情况者,共计37例。扫描方法,先扫描鼻咽部水平侧位定位像,在定位像中做扫描计划。图像后处理,进入多平面重组(MPR)操作界面,在横断面鼻咽部层面中,对儿童腺样体进行矢状面重组,取最中间的层面,作为腺样体的测量层面。结果:37例腺样体A/N比值≤0.60者(正常)14例占38%;中度肥大者17例,占46%;显著肥大者6例,占16%。结论:应用螺旋CT矢状面重组图像测量儿童腺样体大小,其方法简便,准确,实用,能满足临床对儿童腺样体诊断与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率MR测量国人正常成年男性视神经长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分辨率MRI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及斜矢状位重建测量国人正常成年男性视神经长度的差异.方法 对500例无视力障碍的中国成年男性志愿者行全脑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扫描.采用Aquariusws软件重建轴位及斜矢状位MR图像,测量各段视神经长度,比较两种重建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及斜矢状位MRI均可清晰显示视神经的结构.轴位测量视神经全长为(43.58±3.41)mm,斜矢状位为(42.13±3.26)mm,轴位测量值大于斜矢状位(P<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可清晰显示视神经整体轮廓,准确测量视神经长度,平行于视神经的轴位重建是测量视神经长度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颊脂垫瓣修复对大龄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大龄腭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腭帆提肌重建+颊脂垫瓣修复)和对照组(38例,腭帆提肌重建+碘仿纱布修复)。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腭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上颌牙弓长、牙弓前段宽、牙弓后段宽、高鼻音与鼻漏音评分、语言清晰度和腭部瘢痕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腭帆提肌重建联合颊脂垫瓣修复治疗大龄腭裂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上颌牙发育,改善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ommerlad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性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不完全性腭裂患儿采用Sommerlad提肌重建术修复。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6个月~3年随访。所有患儿语音清晰度及腭咽闭合的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咽腔造影显示14例(45.2%)获得了完全的腭咽闭合。结论 Sommerlad提肌重建术是目前较理想的不完全性腭裂修复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胎儿颜面部超声解剖成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正常胎儿颜面部的超声表现与显示切面,提高超声对胎儿颜面部正常结构的认识。方法 选用20具颜面部正常的引产胎儿尸体,将其置于盛有自来水的水盆内,对胎儿尸体颜面部进行冠状、矢状及横断面超声探查,并从颌下三角探查研究硬腭与软腭的超声特征。结果 胎儿颜面部表面各个结构均能够通过常规胎儿颜面部冠状切面、矢状切面、横切面正确显示,其深部骨性结构大部分亦能清楚显示,但硬腭与软腭只有在经颌下三角探查才能清楚显示。结论 二维超声对胎儿颜面部大部分表面结构与深部骨性结构均能清楚显示,是显示胎儿颜面部结构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眶内壁纸样板变异中的价值。方法35例眶内壁纸样板变异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处理,评价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结果35例纸样板变异表现为弧形或裂隙状内移;横轴位和冠状位在显示变异位置和凹陷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矢状位(P〈0.05);对凹陷范围评估,横轴、冠状和矢状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以横轴位最准确;容积再现显示9例纸样板边缘位置的凹陷变异。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有重要价值,横轴位和冠状位图像对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良好,容积再现对评价边缘位置的变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fetal secondary palat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3D) ultrasound. METHODS: Sonographic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normal fetuses and in one fetu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To avoid acoustic shadowing from the alveolar ridge, the secondary palate was insonated at a 45 degrees angle in the sagittal plane, and 3D ultrasound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axial and coronal planes. RESULTS: The secondary palate was successfully visualized in 10 of 15 normal fetuses, both in the axial and coronal planes. In the fetu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the lesion of the secondary palate was clearly demonstrated, particularly in the coronal plane. CONCLUSION: Angled insonation and 3D ultrasound allow clear visualization of normal and cleft secondary pala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MRI标准冠状位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评估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 纳入130例接受膝关节MR检查患者,分别针对标准冠状位MRI及MPR图识别ALL,并将ALL分为完全可见、部分可见及不可见;比较双侧ALL在2种图像中的可见性,并以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130例中,标准冠状位MRI及MPR图中,左侧ALL分别有93例及83例完全可见、21例及12例部分可见、26例及25例不可见,右侧ALL分别有66例及80例完全可见、29例及15例部分可见、各有35例不可见。双侧ALL在标准冠状位MRI和MPR图中的可见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一致性均极好(Kappa均>0.80)。结论 MPR显示ALL效果较标准冠状位MRI更佳,但在无法满足其扫描条件时,利用标准冠状位MRI也可较准确地评估ALL。  相似文献   

17.
青年脑梗死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20-40岁脑梗死9例,应用MSCT行全脑容积扫描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采集和重建层厚均为1.0mm,重建间隔0.5mm,螺距:5.5。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方法显示横断、冠状、矢状三个方向的脑实质断面图像和遮盖容积重建(SVR)方法显示三维CTA图像。结果 全部病例MPR图像显示脑实质低密度病灶,其中单发7例,多发2例;9例中CTA发现7例脑动脉主干截断、狭窄、分支减少等异常改变。结论 MSCT是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群中胸骨孔的发生率及其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 对连续2100例行胸部CT检查且无胸壁畸形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0~91岁,平均47.9岁,均对胸骨进行横断面、矢状位和曲面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PR)成像.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观察胸骨孔的发生率及其MSCT表现.结果 2100例中100例发现胸骨孔,发生率为4.8%,均位于胸骨体下部,多呈圆形、卵圆形,胸骨孔平均直径约5.7 mm(1.7~15.1 mm),77%(77/100)的胸骨孔上方或下方见条形硬化线.男女胸骨孔发生率分别为5.8%(59/1013)和3.8%(41/1087)(χ2=4.87,P=0.027).20~29岁年龄组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发生率(P〈0.05),而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之间胸骨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人胸骨孔的总体发生率为4.8%,男性(5.8%)高于女性(3.8%),尤其是20~29岁年龄组发生率最高(8.9%).MSCT根据胸骨孔的典型表现,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 SSFP)序列成像多平面重建描述椎管内臂丛正常形态解剖。材料与方法:本组20例自愿者行MRI检查;从283例同时行CTM和MRI检查中筛选CTM未见椎管内臂丛神经根结构损伤的28例与MRI比较。行冠状、矢状及斜横轴位重建,测量20例自愿者各组神经根。结果:冠状图像显示完整的神经前、后根结构,前根表现为“机翼状”,后根表现为“毛刷状”;矢状位脊髓旁层面显示各组神经根与相应椎体位置关系;斜横轴位图像显示神经根连续性更完整,避免了上下组神经根重叠。结论:应用Balance-SSFP序列成像,冠状位、矢状位及斜横轴位重建图像,可提供更多的椎管内臂丛的形态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