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细胞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鑫康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4,(1)
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白细胞在脑局部缺血和卒中发病时有阻塞血管、收缩血管、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脑实质受损和血栓形成的作用。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卒中危险性则增加2倍,因此卒中时驱散白细胞集聚药物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4.
傅琦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4,(4)
文章阐述了活化白细胞在脑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对脑血流量的影响、对脑实质的损害以及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情况。研究者发现,活化白细胞可使脑血流量减少,并且可以损害脑实质,但是否会损害血脑屏障,目前尚未定论,绝大多数观点认为,活化白细胞对血脑屏障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三烯在脑血管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佳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16(2):77-80
新近发现白细胞三烯(LTs)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并有促血小板聚集作用,在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作用机理尚未明瞭,可能是通过TXA_2介导的。已知磷酯酶A_2抑制剂、脂氧化酶抑制剂、LTs拮抗剂可抑制LTs合成,其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因此可能是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IL-17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血管适影与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而总的检查时间仅稍有延长,它可用于颅内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畸形与硬膜窦闭塞的诊断,也可用于颅外颈动脉(特别是颈动脉分叉处)病变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临汾铁路医院内三科师泽宏综述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邓南伟审校白细胞与炎症反应的密切关系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其与缺血性心脏病的联系直到近年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探讨白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6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6(IL-6)是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之一,也是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因子之一,在脑血管病、脑外伤、神经变性性疾病和癫痫等疾病中起一定作用。在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时期,IL-6可发挥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起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发现部分患者在服用治疗剂量ASA时仍发生血栓栓塞等血管事件,即对ASA的抗血小板作用发生抵抗的现象。直至90年代初,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逐渐得到了专科学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8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均多于健康吸烟者〔1〕。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8(IL - 8)与COP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提示血清IL - 8检测是COPD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的较好指标〔2〕。本文探讨COPD病程与IL - 8含量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经病史,体检,胸片等证实,符合COPD诊治规范标准(草案)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30例,男2 6例,女4例,年龄5 8~82岁,平均72 .4岁,其中有吸烟史者2 0例,均为男性。各患者无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病史,既往及现病史无癌症,胶原血管疾病、心衰、…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卒中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 ,而粘附分子在脑缺血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牢固粘附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必要条件。在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中起主要作用的粘附分子是β2 整合素。下面就 β2 整合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 白细胞整合素的基础研究1.1 白细胞整合素的组成及表达 整合素家族是粘附分子的一种 ,由α、β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通常根据其所含 β亚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亚族。β2 整合素是由 β2 亚基 (CD18)和 3种不同的α亚基(CD11a、CD11b、CD11c)组成的复合体 ,包括淋巴细胞功… 相似文献
13.
血清S-100蛋白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 10 0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血清S 10 0蛋白的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S 10 0蛋白可能还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测定血清S 10 0蛋白的浓度对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估计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CVD)是AIDS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既往报告较少,近年临床病理资料提示其发生率为2% ̄21%。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就AIDS合并的CVD,包括血栓或栓塞性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梗死、脑出血和血管炎等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以及临床表现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6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 6 (IL 6 )是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之一 ,也是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因子之一 ,在脑血管病、脑外伤、神经变性性疾病和癫等疾病中起一定作用。在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时期 ,IL 6可发挥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IL-33(Interleukin-33)是近10年发现IL-1家族的第11个新成员,又称IL-1F11[1]。IL-33是一种核内蛋白质,同时又能被释放到细胞外,像IL-1α一样,扮演着双重角色:不但作为核内转录因子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还作为细胞因子影响信号通路的转导[2]。细胞受损或坏死而非凋亡后,IL-33被动分泌到胞外,启动宿主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激活特定免疫细胞,促进炎症介质、促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类似高迁移率组蛋白(HMGB1)的警报素(alarmin)作用[3]。研究证实,IL-33在哮喘及其他气道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纤维化及肺纤维化等疾病的致病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4-8]。然而,在某些疾病中 IL-33又呈现出保护性作用。比如,在载脂蛋白E(ApoE)缺陷的小鼠模型中注射重组 IL-33可减少泡沫样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9]。同样,这种保护作用也在肠道寄生虫感染中被证实[10]。大量新近研究表明,IL-33参与了多种肝脏疾病的致病过程,尽管具体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其所扮演的角色却是不容忽视的。现就IL-33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及在各类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回顾了近5年来在脑血管疾病领域关于腺苷的研究工作。结论是:脑组织缺血后,内源性腺苷释放到细胞外液中,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递质释放和Ca~(2+)内流、阻止神经元发生缺氧性去极化及降低脑能量代谢等主要环节,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腺苷类化合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2005年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光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4):252-263
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对脑血管病的研究和探索仍然缓慢而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有振奋人心的发现,也有令人沮丧的结果,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卒中的以下几个方面。1卒中的预防1·1降压鉴于75%的卒中是首次发生,显然一级预防比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卒中后所能做的所有一切都更为重要,在对患者进行二级预防的同时还必须向患者及其家属推荐一级预防。无论基线血压如何,收缩压降低10mm Hg都能使卒中风险降低1/3[1]。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病。UC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其发生与免疫、遗传、环境及感染因素有关,细胞因子在UC等炎症性肠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细胞因子中最主要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组淋巴因子,并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免疫应答等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很多IL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在UC中起重要作用的IL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姜黄素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炎、抗凝、抑制血管生成、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通过综述姜黄素的药理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在脑血管病的防治中的降低脑危险因素、脑保护等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