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北省2003年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河北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规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10个区(县)20529人,以入户方式询问被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状况,分析样本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及疾病构成。结果: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16.952%,城市(29.669%)高于农村(12.633%),女性(18.934%)高于男性(14.990%),2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患病率最高的前5位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疾病(7.852%)、运动系疾病(2.367%)、消化系疾病(1.905%)、呼吸系疾病(1.408%)、内分泌代谢疾病(0.984%),占全部慢性病病例的85.63%。结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疾病,而青年人群的慢性胃肠疾病和椎间盘疾病防治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和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方法 采用卫生部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统一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四川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5 0 . 5 8‰,城市174 . 84‰、农村14 6 . 36‰。四川省居民前5类疾病按疾病系统分类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按病种排位前5位疾病依次为:急慢性胃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胆结石症和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结论 四川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同期调查12 .3 3‰的水平。城市和农村患病率最高的前15种疾病中有9种疾病相同。城市居民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任务十分繁重,而农村除了这些慢性病外,还面临着结核和贫血等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绛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制定其防治对策。方法 2013年8~10月新绛县疾控中心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县年龄≥17岁的常住居民4 300人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4 300人,慢性病患者906例,患病率为26.78%。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0.53%,冠心病患病率为6.12%,脑卒中患病率为2.00%,糖尿病患病率为3.62%,慢阻肺患病率0.18%,肿瘤患病率0.06%。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最高;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快速增加,不同年龄间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城乡患病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高,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首要问题,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改变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降低慢性病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枣庄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其就诊情况,探讨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为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5~6月,在枣庄市分层随机抽取城区6个居委会、农村9个高收入行政村和9个低收入村,对5207名常驻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合计调查4828人,过去1年内慢性病患病率为12.32%。慢性病患病率城区居民为16.41%,高收入村为9.33%,低收入村为11.60%,主要慢性病(按患病率排序)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胃病、关节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城区居民最高,胃病患病率低收入村居民最高。调查5042人,两周患病率为12.53%,两周就诊率为10.13%。两周患病率城区居民为lO.13%,高收入村居民为10.70%,低收入村居民为16.33%;两周内所患主要慢性病中,心血管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分别占5.58%。居民两周就诊率城区为7.33%,高收入村为9.40%,低收入村为13.48%;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人年收入者的两周患病率与就诊率存在差异。依据是否方便选择就诊医院的占83.39%,就诊医疗单位城区居民以县、市级医院为主,高收入村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低收入村以村卫生室为主。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天津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居民32287人。结果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4.901%,其中城市21.058%,高于农村(10.457%),χ2=696.685,P<0.000;女性(16.609%)高于男性(13.212%),χ2=74.424,P<0.000。位于前5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运动系疾病,患病率分别为3.986%,1.580%,1.276%,0.997%,0.753%。糖尿病由1998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3位,椎间盘疾病首次进入前10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享有医疗保障、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但在城乡表现不同。结论 天津市慢性病患病率与1998年基本持平,但60岁以下患病率有明显下降,与多年来天津市加大慢性病综合防治力度有关。慢性病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与管理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制定防病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4个县区257 614名30~79岁居民入户访谈调查.结果 252013名唐山市城乡居民中,患各种慢性病者共计101987人次,累计患病率为40.4%.慢性病患病率居前5位依次是高血压、慢性胃肠炎/溃疡、心脏病、糖尿病和脑血栓,患病率分别为12.1%,10.2%,8.6%,3.1%和2.6%,占慢性病总数的90.6%;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慢性胃肠炎/溃疡、脑血栓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慢性胃肠炎/溃疡、脑血栓、乙肝和肝硬化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种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27.7%,其中30~、40~、50~、60~、70~岁年龄组患病率分别为14.1%、22.4%、32.6%、44.2%、51.9%,城市(31.3%)高于农村(26.5%),女性(28.2%)高于男性(27.2%).结论 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城市慢性病明显高于农村;高血压、慢性胃肠炎/溃疡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唐山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社区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病状况,为制定社区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8月,对莱芜市部分35岁以上城乡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919人,患有各种慢性病的1930例,患病率为66.12%。其中,患病率最高的前5种慢性病依次为腰部疾病(25.97%)、高血压(22.13%)、胃炎胃溃疡(18.77%)、冠心病(7.61%)、龋齿(4.73%)。慢性病患病率,男性为65.14%,女性为67.30%(P〉0.05);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岁分别为54.52%、60.91%、59.89%、61.57%、70.88%、71.97%、74.37%、79.33%、83.97%、81.33%(P〈0.01);文盲及小学文化者患病率为68.59%,初中及以上文化者患病率为63.48%(P〈0.01);离婚、丧偶者为81.81%,其他为64.82%(P〈0.05);城镇居民为69.81%,农村居民为63.43%(P〈0.01)。[结论]莱芜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主要慢性病患病调查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6个街道(镇)18个里委(村)15岁及以上的居民7563人。采用人户问卷调查及自报方式确认慢性病。结果 慢性病总的标化患病率为30.52%。其中高血压为11.88%,心脏病为7.29%,慢性肺部疾病为5.39%,糖尿病为1.78%,恶性肿瘤为0.57%,脑卒中为0.3l%,其他类型的慢性病为17.74%。慢性病自报患病率存在城乡差异;医疗保障程度越高的人群,慢性病自报患病率越高。年龄、肥胖是慢性病可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人群在地区、性别、年龄等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慢性病干预措施。城市慢性病预防的重点是心脑血管疾病,农村慢性病防治则应将重点放在高血压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常熟市城乡居民慢性病的现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0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443位居民进行个人健康情况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结果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50.58%,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并伴有城乡和性别差异,女性居民贫血患病率高于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镇、进行体育锻炼、不吸烟是慢性病的保护性因素,OR(95%CI)分别为0.63(0.49~0.81),0.65(0.49~0.86),0.54(0.38~0.77);女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向心性肥胖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39(1.15~1.68),2.42(1.96~2.99),2.73(1.51~4.92),3.86(3.0~4-4.91)。结论常熟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与管理、对青少年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本镇重点慢性病患病现状,为本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中心组织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和《广东省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广州、深圳、珠海、清远、梅州5城市155所学校学生2004年的健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5个城市197 817名中小学生,其视力低下患病率为48.88%,龋齿患病率为18.30%,沙眼患病率为6.71%,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7.29%,肥胖患病率为8.26%,贫血患病率为6.21%,蛔虫感染率为1.11%。结论广东省5个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与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对中小学校加强实施健康教育知识干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2004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同时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一起流脑局部暴发疫情进行深入调查。结果2004年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75%(14/1876),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全省共报告流脑27例,死亡1例。2004年3月广东省发生一起由C群Nm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3例,调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分厂的外来工及相邻厂外来工总的Nm带菌率高达13.1%(14/107),检出B群、C群及1892群Nm,未检出A群Nm。用Epsilometertest法对所分离到的15株各群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甲氧苄氨耐药。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但流行菌群发生变化。今后要加强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适当对流脑预防控制措施作相应调整,一旦发生C群流脑疫情,应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  相似文献   

13.
2003~2004年广东省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掌握广东省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食品安全相关问题,根据2003~2004年收集到的食物中毒的资料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广东省2003~2004年18个市上报的86起食物中毒资料。1·2方法将收集到的资料按季节、中毒原因、病原分类、责任单位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季节分布2003~2004年广东省共发生86起食物中毒,其中以二、三季度发生较多(表1)。表1 2003~2004年广东省86起食物中毒的…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东省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病原监测结果分析。方法采集2004年AFP病例粪便标本,用RDa、L20B细胞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共采集317例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病毒(PV)30株,阳性率为9.4%,均为疫苗株,其中Ⅱ型病毒(PVⅡ)15例,占50%;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8株,阳性率为12%;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零”剂次、1~2次和3次以上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分别为38.5%、36.4%和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岁组、1~2岁组、3~6岁组和>6岁组AFP病例的PV分离率分别为45.5%1、4.6%4、.7%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明显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0岁组AFP病例的PV分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总结2004—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 为广东省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数据, 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1 253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0.135 1/10万;全省21个地级市、106个县(市、区)均有报告疟疾病例, 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东莞, 共报告疟疾653例, 占全省病例数的52.11%(653/1 253);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 无明显的季节分布;男女性别比为3.76:1;病例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 占总病例数的占72.39%, 发病以工人、农民和民工为主, 三者占总数的49.72%;2011—2013年广东省报告的413例疟疾病例, 其主要输入来源地区为非洲和亚洲, 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8.21%和14.77%。结论 2004—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 但是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将成为疟疾预防控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粮油产品和儿童食品安全状况,为日常监管提供信息,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方法在广东省不同经济层次(发达、中等、不发达地区)的五大城市中选择38个批发市场,重复3次采集大米96份、小麦粉80份、大豆油68份、菜籽油104份、婴儿奶粉179份、乳饮料175份共703份,进行产品关键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总合格率为98.7%(694/703),其中乳饮料合格率较低(95.4%),主要为细菌总数超标。结论该次调查粮油、儿童食品合格率高,抽检样品量大,连续性好,提示本次调查广东省粮油、儿童食品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色拉类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广东省色拉类食品卫生质量及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制定色拉类食品的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以现场抽查方式对广东省4个城市共37家宾馆、酒楼、西餐厅、西式快餐连锁店、歌舞厅、咖啡厅的色拉食品、色拉酱、制作用具共298份样品,按国家标准方法(GB/T4789-2003)进行菌落总数、酵母计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及对现场制作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分析。结果219份色拉食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酵母菌的几何均数分别为3.2×103cfu/g、370MPN/100 g和920 cfu/g,检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8份色拉制作用品用具的菌落总数和酵母菌的几何均数分别为270 cfu/cm2、74 cfu/cm2,大肠菌群的阳性率为55.9%;11份色拉酱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酵母菌的几何均数分别为320 cfu/g、<30MPN/100 g和1.3×104cfu/g。结论色拉类食品受微生物污染极为严重,污染主要来自原料和厨房的二次污染。色拉食品、色拉酱和制作用品用具的酵母菌污染情况严重,建议卫生标准增加单增李斯特菌和酵母计数两个项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2004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人员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结果2004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有在职人员8 886人,占全省实有在职卫生人员的2.86%,业务人员、行政人员分别占80.67%1、9.33%,初级以下职称、无学历、无专业人员分别占71.73%2、3.22%、20.14%。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近90%研究生学历和70%的高级职称人员。结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策和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居民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目前广东省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源、梅州、深圳、湛江、潮阳、广州、清远、韶关8个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10 811人,总吸烟率为21.4%,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和职业的人群吸烟率不同,家里和娱乐场所居民吸烟所占比例较高,吸烟的主要原因受他人影响与社交需要。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降低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东省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方法 基于广东省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通过欧洲五维度三水平健康量表对人群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和等级logistic回归评价慢性病对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并用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指标评价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综合影响。结果 共纳入68 550名居民数据进行分析,等级logistic回归显示在校正了社会人口学特征后,慢性病对生存质量各个维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疼痛/不舒服维度的影响最大[OR=4.48(95% CI:4.20~4.77)],其余依次为焦虑/抑郁[OR=3.95(95% CI:3.62~4.31)]、日常活动[OR=3.69(95% CI:3.37~4.04)]、行动[OR=3.63(95% CI:3.34~3.94)]和自我照顾[OR=3.30(95% CI:2.98~3.66)]。慢性病患者期望寿命比非慢性病人群平均少12.7年,健康调整寿命平均减少14.6年(男性减少17.8年,女性减少9.7年)。人群去慢性病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收益为3.8年(男性为5.1年,女性为2.0年)。结论 慢性病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各维度,从而减少患者的健康调整期望寿命,给人群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从卫生政策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需为慢性病患者尤其是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全面可及的医疗照护,照护需不仅关注生理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