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岛状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具有成活率高、可做大幅度转移和可一期修复咽食管瘘等优点。本文报告采用岛状肌皮瓣修复颈部缺损共3例,取得较好效果。例1男48岁,喉鳞癌,先行根治量放疗,后行喉切除重建术,术后感染形成咽瘘约2×4cm,曾两次采用邻近部位皮瓣及颈侧皮瓣修补,均告失败,后采用胸锁乳突肌岛状肌皮瓣修补咽瘘,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喉癌及喉咽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喉咽部组织缺损较大,其一期重建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岛状胸锁乳突肌皮瓣具有血供丰富、操作方便、创伤小及成活率高的优点。本文对岛状胸锁乳突肌皮瓣在喉癌及喉咽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胸大肌肌皮瓣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83至2001年手术治疗了24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用胸大肌肌皮瓣或联合其它组织瓣如胸三角皮瓣、裂层皮片、喉气管瓣、舌根瓣、胃瓣、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会厌瓣等对术中组织缺损进行了整复.结果247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中,肌皮瓣坏死3例,咽瘘31例,切口感染42例,吻合口狭窄4例,严重出血3例.除3例外余者均恢复正常吞咽功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供血可靠,成活率高,操作简单,能满足头颈部手术中广泛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使部分晚期头颈肿瘤患者通过手术得以根治,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者们回顾了自体移植瓣在头颈部整复术中应用的历史,介绍背阔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颈阔肌和胸大肌肌皮瓣的解剖特征及临床应用,详述胸大肌肌皮瓣的操作方法。本文报导67例患者因切除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行的72次肌皮瓣缺损修复术,其中66次为胸大肌瓣,2次斜方肌瓣和4次胸锁乳突肌瓣。应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缺损22次,口咽粘膜缺损19次,喉咽粘膜缺损13次,颈段食管缺损1次,皮肤缺损12次,复合移植(骨肌皮瓣)5次。患者伤口愈  相似文献   

5.
口咽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口咽癌扩大切除一期再建的手术方法,观察并发症及术后语言、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方法:30例口咽癌中软腭癌2例,扁桃体癌3例,咽侧壁癌16例,舌根癌9例;Ⅲ、Ⅳ期患者占63.3%(19/30),颈淋巴结转移53.3%(16/30)。22例用下颌骨切开外旋或切除升支入路进行了肿块根治性切除,同期行颌下清扫术1例,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3例,根治性颈清扫术26例。咽部缺损用带蒂胸大肌皮瓣整复17例,胸锁乳突肌皮瓣4例,额顶部岛状皮瓣3例,斜方肌皮瓣和颈阔肌皮瓣各1例,游离前臂皮瓣+带蒂复合瓣4例。手术+放疗25例,单纯手术5例。结果:3年生存率为66.7%(14/21)。术后局部感染7例,涎瘘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局部缺损范围和选择适宜的肌皮瓣是恢复腭咽闭合及舌可动性的主要因素,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软腭、口咽侧壁及舌根大面积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简便易行、损伤小的下咽成形方法,选择下咽侧后壁癌或梨状窝外侧壁肿瘤,用患侧单、双蒂胸锁乳突肌皮瓣修补咽、舌根缺损.结果:梨状窝癌T3 N1M03例,肿瘤切除后采用胸舌骨肌筋膜修补患侧室带、声带缺损,双蒂胸锁乳突肌皮瓣修补外侧壁缺损.吞咽功能正常,2例拔除套管,1例带小管呼吸.T4 N1 M01例采用单蒂胸锁乳突皮瓣修补咽侧壁及舌根,术后轻度误咽,呼吸、发音功能正常.提示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补咽侧壁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段气管癌的手术治疗途径与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1999年 4月手术治疗 6例原发性颈段气管癌 ,手术切除肿瘤后 ,采用气管端端吻合、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气管缺损。病理类型 :腺样囊性癌 3例 ,鳞状细胞癌 2例 ,腺癌 1例。 2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剂量为 6 0Gy。结果  6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 3d~ 3个月拔除气管套管 ,无术后并发症。随访 3年以上 ,除 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 2年死于肺转移 ,其余 5例患者呼吸、发音良好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复发 ,气管管腔黏膜光滑。结论 手术治疗颈段气管癌可以一期切除肿瘤 ,根据缺损不同采用气管端端吻合或自体组织移植如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重建气管。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颈段气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段气管癌的手术治疗途径与经验。方法 1997年1月~1999年4月手术治疗6例原发性颈段气管癌,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气管端端吻合、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气管缺损。病理类型:腺样囊性癌3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癌1例。2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剂量为60Gy。结果 6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3d~3个月拔除气管套管,无术后并发症。随访3年以上,除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其余5例患者呼吸、发音良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复发,气管管腔黏膜光滑。结论 手术治疗颈段气管癌可以一期切除肿瘤,根据缺损不同采用气管端端吻合或自体组织移植如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重建气管。  相似文献   

9.
改良血管蒂胸锁乳突肌岛状瓣修复下咽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血管蒂胸锁乳突肌岛状瓣修复下咽癌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3年12月至2010年9月应用以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血管蒂,以中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为主的改良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12例梨状窝鳞癌术后缺损患者,年龄47 ~ 72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未接受过术前放疗;肿瘤分期参照2002年UICC分期:T2NOM0 5例,T3N1 M0 5例,T4N1M0 2例.结果 2例原发T4期患者肿瘤侵犯甲状软骨板及患侧甲状腺,未保留喉功能;2例T3期患者侵犯梨状窝前壁,患侧声带固定,1例侵及杓区,均未保留喉功能;3例T3和5例T2期患者保留喉功能.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7 ~88个月,中位数30个月.4例患者术后15~ 32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8例生存至今,其中4例已生存5年以上.结论 利用显微外科精细解剖血管化蒂部的岛状胸锁乳突肌皮瓣具有成活率高且制作容易,创伤小等优点,是修复下咽部缺损的良好修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颅底病变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多种带蒂复合组织瓣的应用.方法术中应用颞肌复合组织瓣、额肌复合组织瓣、帽状腱膜组织瓣、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前颅底缺损10例,侧颅底缺损11例.结果21例均一期愈合,随访6月以上,无颅内感染,无脑脊液漏,无脑疝形成.结论带蒂复合组织瓣是一期修复颅底缺损的理想材料.需根据缺损部位和不同组织瓣的特点选择,大面积缺损可采用联合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制作单一血管为蒂的头颈部局部带蒂肌皮瓣或皮瓣的安全性。方法 解剖学观察20例胸肩峰动脉分支,观察最远入肌点走行特征。通过术前超声观察和术中透视法观察定位最远入肌点,在最远入肌点上方1~2 cm断离肌肉,形成单纯动静脉血管为蒂的胸大肌岛状肌肌皮瓣。利用同样的技术方法,设计岛状的胸锁乳突肌、下位斜方肌的岛状肌皮瓣。结果 解剖学观察胸肩峰动脉分支分为单支型12.5%(5/40),双支型67.5%(27/40),多支型20%(8/40)。术前超声定位胸大肌皮瓣的最远入肌点成功率为29.1%(14/48),DSA成功显影乳内动脉穿支66.7%(12/18),共完成胸大肌岛状肌皮瓣48例,乳内动脉岛状皮瓣12例,颏瓣18例,下位斜方肌岛状肌皮瓣4例,胸锁乳突肌岛状肌皮瓣4例,颈横血管岛状皮瓣3例,胸肩峰动脉穿支的岛状皮瓣3例。失败2例,1例为胸大肌肌皮瓣的岛状设计中电刀误伤胸肩峰动脉胸肌支;1例为颈横血管浅支,术中修复扁桃体癌咽侧壁缺损。3例胸大肌部分坏死,清理完坏死组织,换药后痊愈。结论 在头颈部设计单一血管为蒂的岛状肌皮瓣(皮瓣)的改良设计安全可行,在受区皮瓣容易塑形固定,供区不仅外形美观且功能保全。  相似文献   

12.
1909年,Jinau 首次提出可用胸锁乳突肌修复头颈部缺损。1955年,Owens 报告了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之后,许多学者采用。作者报告为26个病人采用27个胸锁乳突肌肌瓣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主要用于修复口腔缺损,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气管组织瓣在喉咽癌累及颈段食管手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术者近5年利用喉气管组织瓣修复15例喉咽癌累及颈段食管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喉气管组织瓣合并单侧双蒂带状肌瓣修复10例、喉气管组织瓣加单侧双蒂带状肌瓣加椎前筋膜修复3例、喉气管组织瓣加单侧双蒂带状肌瓣加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例。上述病例中,喉咽缺损修复后用胸锁乳突肌加固4例。结果术后喉气管瓣及修复组织瓣无坏死。5例术后并发小咽瘘。1例术后8个月发现舌根复发,再次手术,13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局部复发;1例术后13个月发现对侧II区转移,再次手术,健在;1例术后11个月肺转移,化疗,健在;1例术后36个月,发现气管造口后复发,再次放疗后仍健在。12例术后16天内恢复了吞咽功能,其中10例同时恢复较好的发音功能;5例咽瘘皆在1个月内愈合并恢复了吞咽功能。经随访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37.5%。结论喉咽癌累及颈段食管手术后组织缺损有选择性应用喉气管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发音恢复快、质量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咽瘘口周围皮肤内翻缝合联合胸锁乳突肌皮瓣转移双层修补咽瘘的疗效.方法 1998-2009年期间对13例喉癌下咽癌术后咽瘘,经1~3个月换药末愈而遗留左右直径为2~5 cm瘘口的患者,实施咽瘘口周围皮肤内翻联合胸锁乳突肌皮瓣转移双层修复术.结果 13例患者全部修复成功,术后5 d后试饮流质,饮流质不呛咳则可拔除胃管,9 d拆线.其中11例患者Ⅰ期愈合,10 d出院;2例Ⅱ期愈合,术后17 d出院.随访半年时间没有复发.结论 咽瘘口周围皮肤内翻缝合联合胸锁乳突肌皮瓣转移双层修补治疗咽瘘具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喉癌下咽癌术后咽瘘瘘口在2~5 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气管造瘘口复发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随访资料完整的12例气管造瘘口复发癌患者,其中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3例,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补术后缺损。对复发癌灶扩大切除,缺损处单纯以胸大肌肌皮瓣修复9例,胸大肌皮瓣联合断层皮片修补3例。结果重建的喉咽腔无狭窄,无吞咽困难。8例皮瓣I期存活,1例肌皮瓣皮肤远端轻度坏死,3例出现咽瘘。随访3年以上,Ⅰ、Ⅱ型中各有3例无瘤存活,其余6例在1~2年内死亡。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操作简单、组织量丰富,对挽救瘘口复发癌手术后巨大缺损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术后缺损 9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3例 ,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全切除 1例 ) ,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4例 ,直接修复 4例 ,胃咽吻合术 1例。不保留喉功能 2 0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2例 ) ,舌瓣修复 16例 ,喉组织瓣 2例 ,胸大肌肌皮瓣与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联合重建下咽 2例。结果 :术后 8例Ⅰ期恢复吞咽及喉功能 ,1例下咽狭窄 ,Ⅱ期行残喉切除。余 2 0例中 16例Ⅰ期恢复吞咽功能 ,1例下咽狭窄经扩张进食 ,3例咽瘘 ,其中 1例咽瘘行Ⅱ期胃咽吻合术。 1、3及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 %、6 4 .7%和 4 6 .2 %。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可直接修复或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不保留喉功能者 ,可采用舌瓣、胸大肌皮瓣修复或咽胃吻合术。肌皮瓣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全下咽易引起下咽狭窄或咽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缺损外科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实施外科治疗。其中Ⅰ型7例,颈部单纯切口,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皮肤气管造瘘口缺损;Ⅱ型6例,颈肢或胸联合切口,前臂皮瓣或胸大肌肌皮瓣(游离前臂皮瓣5例,胸大肌肌皮瓣1例)修复部分喉咽切除;Ⅲ型3例,颈腹联合切口,游离空肠修复全喉咽、颈段食管;Ⅳ型2例,颈胸腹联合切口,胃上拉修复全喉咽、全食管。Ⅱ、Ⅲ、Ⅳ型的颈部皮肤气管造瘘口缺损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颈部缺损胸大肌肌皮瓣均成活;咽瘘4例(其中游离空肠1例,前臂皮瓣2例,胃上拉咽瘘出血1例);全部病例术后均能进食;随访6~74个月,3例出现不同程度吞咽梗阻。结论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外科治疗缺损,修复选择应根据原发肿瘤治疗的经过及气管造瘘口复发癌侵及范围来确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14例男性、42~63岁、Ⅳ期喉癌行扩大喉全切除术后并发咽、食管瘘的患者于全麻下行咽颈食管部肌皮瓣成形术封闭瘘孔。手术方法:先计算侧壁残留组织,有些病例可利用其舌根粘膜肌瓣,然后行S形皮肤切口,起点在瘘孔缺损上缘,止于下颌角水平。如图。然后切断皮瓣下端和胸锁乳突肌外侧脚前部,剥离皮瓣至颈动脉分歧部。转移肌皮瓣于咽食管瘘创面上,用残余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保护供区胸大肌功能和颈部外形美观的改良式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安全制作方法 .方法 采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17例,其中6例复发性喉癌和下咽癌,4例下咽癌,3例舌根癌,2例复发性上颌窦癌,1例扁桃体癌,1例术后下咽癌术后咽瘘.术前超声检查标记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走行,以胸肌支最下一个分支进入胸肌的起始位置(最下入肌点)和内乳动脉第四肋间穿支连线为轴设计单血管蒂的岛状肌皮瓣;在皮瓣顶部切口水平向外沿腋前线向上切开;保留胸内侧和部分胸外侧神经;维持胸大肌锁骨部完整,经锁骨上或锁骨下将肌皮瓣送到受区.结果 术中发现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最下入肌点全部分布在胸肋部,该点距锁骨中点最下缘平均(4.9±1.2)cm(x±s,下同),术前超声定位最下入肌点的准确率为76.5%(13/17);内乳动脉的第四肋间穿支距离胸骨外侧缘(1.8±0.5)cm.17例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中,除1例下咽癌术中解离血管蒂时损伤血管放弃外,其余16例均成活,手术成功率为94.1%.术后1例舌根癌患者胸大肌远端与残舌分离,通过换药缝合后痊愈;2例出现术后咽瘘,均系放疗后复发下咽癌,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4周至3个月复查,胸大肌功能正常,颈部外形良好.结论 改良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不仅保留了胸大肌结构和功能,实现高位缺损的修复,还维持颈部和上胸部良好外观.术前超声检查标记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走行和最下入肌点位置有利于术中准确操作.  相似文献   

20.
对舌底癌手术治疗不仅要根治癌并要修复口咽部功能。80~90%病人初诊时肿瘤已是3或4期,约75%已有颈部转移。常先放疗再作广泛切除,并作部分下颌骨切除和颈廓清术,有的需将喉切除。Bakamjian和Littlewood(1964)曾强调一期修复口咽衬里来防止随口咽切除后的唾液流溢、舌运动受限和发音障碍等问题。通常用局部带蒂皮瓣,但缺点是需分期手术。用肌皮瓣一期重建是一明显进步。已有胸锁乳突肌瓣、斜方肌瓣、背阔肌瓣和胸大肌瓣等相继在头颈重建手术呻成功地应用。本文描述用胸大肌岛状皮瓣于舌底一期重建手术。胸大肌是一扇形肌,起自宽阔的胸锁部,向侧方集中成三层肌腱附着于肱骨干上端。它有三处起点:——锁骨、胸肋和外斜肌腱膜。它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的四个终末支之一;胸支,经其穿通支供应上盖之皮肤;还来自胸外、内侧动脉,给胸大肌肌皮瓣提供充足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