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降低颅底脑膜瘤手术创伤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2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术前行MSCTA检查,观察瘤体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底骨质的三维关系;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模拟手术操作,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同时随机抽取未接受MSCTA检查的22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输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32例患者MSCTA皆清晰显示瘤体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底骨质的三维关系,与术中观察一致,通过模拟操作皆合理地设计了骨瓣的大小及形状,有效避免了瘤周重要血管的损伤,准确地评估了包裹动脉剥离的危险度,其中9例改变了常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4例术前早期制定了次全切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术中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降低. 结论 MSCTA可以从多角度模拟手术操作,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已逐渐成为部分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肝血管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和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CT血管成像以其无创、方便、快速的特点,在肝移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后处理技术对脾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脾动脉瘤(共20个脾动脉瘤)患者的CTA资料,由2位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等后处理,分别计算VR、MIP、MPR、vR+MIP+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脾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Youden指数。结果VR诊断脾动脉瘤的灵敏度94.74%、特异度75%、误诊率5.26%、漏诊率25%、Youden指数0.73。MIP分别为94.12%、60%、5.88%、40%及0.54。MPR分别为93.75%、54.55%、6.25%、45.45%及0.48。vR+MIP+MPR分别为95%、85.71%、5%、14.29%及0.81。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脾动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胆系成像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胆系成像(MSCTC)检查,成像结果与ERCP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2例PCS患者均获得良好的MSCTC图像,MSCTC检查可明确诊断与胆系相关的PCS的各种病因。结论:MSCTC对PCS患者胆系相关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创伤性ERCP检查,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CT结肠成像(CTC),也叫仿真结肠镜,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结肠检查方法.临床主要应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结肠镜未完成之后的补充检查,结肠镜检查禁忌或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与分期等.本文对CTC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腔镜超声(LUS)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LH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CT三维重建及LUS分为观察组(n=46)或对照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预后。结果 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主体所在肝段、切除方式、肿瘤切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15例,对照组死亡14例;组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40)。结论 LUS联合CT三维重建用于引导LH可降低术中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CC 患者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诊断颅颈交界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分析椎动脉及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寰枕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16例(前脱位),颈椎融合8例,扁平颅底4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8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5例,蝶枕软骨未闭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Arnold-chiari畸形15例。结论:MS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并能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双源CT单能及双能技术进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并对比二者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双源CT双能模式下的虚拟单能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胸部CT增强病患64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单能组及双能组),每组32例。对比剂采用碘帕醇(370 mgI/mL),剂量为1.2 m L/kg,流速固定在4.0 m/s,追加生理盐水40 mL。单能组每个病患得到一组增强图像,双能组可生成40~190 keV多组图像,并通过虚拟单能技术自动得出对比度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最高的一组图像,将得出的两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支气管动脉CT值、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CNR、信噪比(Single-to-noise ratio,SNR)以及辐射剂量等参数进行对比。结果:两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对支气管动脉主观评分结果呈优秀吻合(所有Kappa值>0.8)。与单能组相比,双能组右侧和左侧支气管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明显更高(P<0.001,P=0.001)。除此之外,在双能组中,左右支气管动脉的CT值(P<0.001,P<0.001)、噪声(P<0.001,P<0.001)、CNR(P=0.001,P=0.003)、SNR(P=0.012,P=0.035)均显著高于单能组。辐射剂量方面,双能组与单能组的CTDI和DLP均无明显差异(P=0.097,P=0.132)。结论:双源CT双能模式下的虚拟单能量技术能够提高支气管动脉的血管成像质量,显示更细小的血管走形,更好的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9.
CT在甲状腺切除术中防止神经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手术时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各类并发症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甲状腺组织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粘连,神经解剖位置的变异,加之操作技术的粗糙所致的并发症很难完全预防。我院普外科1998年至今对预防甲状腺手术时神经损伤进行术前CT检查及一些手术时预防性技术操作改进,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CT结肠成像(CTC)已广泛应用于结肠疾病的诊断.计算机辅助检测(CAD),可自动检测可疑病变,供读片者进一步诊断,提高放射科医生对肿块的检出能力,并降低不同读片者间诊断能力的差异.本文对CAD的原理、对结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局限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脾动脉多层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LS)36例,随机分为CTA组和常规手术组各18例.CTA组术前行脾动脉CTA检查,分析脾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类型和走行,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完成LS术.常规手术组采取常规术式手术,完成LS术.对比CTA组术前CTA记录与术中记录的各项指标的例数及其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观察二者是否符合.对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加以比较.结果 术前脾动脉CTA检查与术中录像所记录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组较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短[分别为(124.32±21.43)min与(148.27±28.36)min],出血量少[分别为(80.50±16.42)ml与(101.35±26.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脾动脉CTA可明确脾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类型和走行.指导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对腹腔镜脾切除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加CT血管成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108例发病在6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其中105例进行CT平扫、CT脑灌注和CTA,部分复查CTP的住院患者资料,并对影像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7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6.6%),CT脑灌注83例显示与临床症状对应区域血流灌注异常(79.1%),与对侧比较CBF下降、CBV下降或正常、TTP延长.22例CT灌注未见异常(20.9%).CT血管成像显示53支动脉(39例)有不同密度斑块及管腔狭窄,3例检查未成功.结论 CT脑灌注加CTA成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确定缺血半暗带及病变血管,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脑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能谱CT(DECT)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2021年经病理证实为PDAC的52例患者的临床及DECT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与非转移组(20例).利用GSI viewer软件评估病灶部位、大小、测量病灶平扫有效原子序数(Zef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 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制定手术方案,于内固定前模拟手术过程。然后实施手术,从手术入路、钢板长度、螺钉数量及长度方面进行对比,同时对实际手术时间进行记录。【结果】6例完全采用了计划固定方法,患者术中采用的固定钢板、螺钉数与螺钉长度均与术前计划一致。随访 X线及 CT显示关节面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2例,没有螺钉穿入关节腔。【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有助于术者对髋臼骨折的理解和术前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 can help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 while maintaining its advantages.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advantages of HALS for splenomegaly.METHOD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using the PubMed, EMBASE, Cochrane,Ovid Medline, and Wanfang database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HALS and LS. Odds ratios or mean differences were calculated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fixed-effects and random-effects models. Overall, 754 patients from16 trial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selected.RESULTS In pure splenectomy, blood loss volume(P < 0.001) and conversion rate(P =0.008)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ALS group than in the LS group.Conversely, for splenomegaly, the operative time(P = 0.04) was shorter and blood loss volume(P < 0.001) and conversion rate(P = 0.00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ALS group than in the LS group.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hospital stay length, blood transfusion, time to food intake, complications, or mortalit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oreover, in splenectomy and devascularization of the upper stomach(DUS), the operative time(P = 0.04)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blood loss volume(P < 0.001) andconversion rate(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ALS + DUS group than in the LS + DUS group.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hospital stay length, timing of diet,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HALS is an ideal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 for splenomegaly because it can maximize the benefits for patients while maintaining the advantages of L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全脾或部分脾切除术对外伤性脾破裂(TSR)患者的疗效。 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17例TSR患者,结合术前CT检查和术中腹腔镜探查,并根据2000年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脾损伤分级标准确定脾损伤等级,再行全脾切除或部分脾切除,并观察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17例患者中Ⅰ级脾损伤3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8 ± 12)min,平均回输自体血(750 ± 23)ml,平均出血量(220 ± 45)ml。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 d内肛门恢复排气并恢复饮食,平均住院(11.7 ± 2.1)d,且术后随访无相关远期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全脾或部分脾切除术治疗TSR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析。结果 PET/CT的分期准确率(88.4%)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检查的敏感性(63.3%)、特异性(83.8%)均较单纯CT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内镜检查诊断胃脂肪瘤的效能.[方法]本院收治的疑似为胃脂肪瘤的患者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为胃脂肪瘤,13例为胃淋巴瘤.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内镜及MSCT检查.观察胃脂肪瘤MSCT及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表现;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内镜及MSCT诊断胃脂肪瘤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CT灌注在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灌注在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中对动脉溶栓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超选择动脉溶栓后获得良好效果的颈内动脉系统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术前先经过CT灌注,获得CBF、CBV、MTT参数图.然后行动脉造影及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术后复查CT,认为确定最终梗死区、缺血半暗带、缺血周围区,对应CT灌注参数图,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出现参数间影像不一致,其中以MTT与CBV差异最大,CBF与CBV差异次之。梗死侧缺血中心区的CBV、CBF分别为(2.14±0.59)ml/100g和(19.06±8.00)ml/100g,较正常明显减小,MTT为(7.85±1.65)s,与正常对照区差异显著(P〈0.01),梗死半暗带的CBV、CBF分别为(3.72±0.75)ml/100g和(35.15±6.29)ml/100g,较正常明显减小,MTT为(6.11±0.32)s,与正常对照区差异显著(P〈0.01)。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快速、准确反映缺血半暗带部位,利用参数图不一致性,可作为动脉溶栓病例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时大脑内静脉(ICV)不对称显影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功能康复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AIS并行静脉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tPA溶栓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分为康复较好组和康复较差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与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两组NIHSS评分和溶栓后的CTA影像资料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其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CTA影像、NIHSS评分及CTA+NIHSS评分对患者康复情况评估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康复较差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康复较好组、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卒中发作24h后NIHSS评分变化更小、溶栓后d2双侧ICV不对称例数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A治疗前高NIHSS评分(P=0.041)、24h内NIHSS评分变化,J、(P=0.027)及d2双侧ICV不对称比例多(P=0.031)是预示溶栓后康复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CTA评估的敏感性为83%,高于NIHSS的72%;NIHSS评分的特异性为79%,高于CTA的75%;CTA联合NIHSS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7%和92%,较单独采用CTA或NIHSS评估的特异性敏感性更高,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S患者溶栓后d2双侧ICV不对称较多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溶栓治疗康复较差的指标,且CTA影像结合NIHSS评分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康复情况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