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治疗克罗恩病(cD)的手术率及再手术率,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42例CD患者的手术与再手术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手术率64.8%,起病后5年累计手术率为52.0%。手术风险:男性患者高于女性(P〈0.01);40岁以上患者高于20岁以下者(P〈0.05);回肠型及空肠以上型患者高于结肠型患者(P〈0.05,P〈0.01)。本组再手术率33.9%,初次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为21、0%。再手术风险穿孔型患者高于非穿孔型患者,结肠型及回结肠型患者高于回肠型患者(均P〈0.05)。结论半数CD患者在起病5年内需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的患者于术后3年内需接受再次手术。病变位于结肠者具有较高的再手术风险,初次手术适应证为穿孔型者增加再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手术是克罗恩病(CD)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手术并不能治愈CD,多数病人术后会出现疾病复发.CD术后疾病复发与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吻合方式、肠系膜切除范围、手术切缘等手术相关因素相关.手术作为影响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引起重视.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优化、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以及CD外科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以消除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3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患者行单次手术,26例行再次手术.分析可能影响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25项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术前WBC、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Hb、术前Alb、术前前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表达、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表达、病变原发部位、疾病类型、肠外表现、肛周病变、吸烟史、阑尾手术史、初次手术前病程、初次手术前1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初次手术前BMI、术前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初次手术前应用肠内营养、是否急诊手术、初次术后并发症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前白蛋白、hs-CRP、病变原发部位、疾病类型、吸烟史、初次手术前1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初次手术前应用肠内营养是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x2=5.928,4.805,7.491,12.363,5.229,9.026,16.5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变原发部位为回结肠型(L3型)、初次手术前1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初次手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提供热量<500 kcal/d是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08,3.535,5.489,95%可信区间:1.035~3.518,1.087 ~ 11.494,1.816 ~ 16.590,P<0.05).结论 克罗恩病病变部位为回结肠型(L3型)、初次手术前1年内行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初次手术前2周内每日肠内营养制剂提供热量< 500 kcal的患者有较高的复发再次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因急症或并发症需行肠切除手术。肠切除术后CD病情可获得暂时缓解,但复发率高,需反复手术的风险较高。本文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和术后内科治疗等角度对与肠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相关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通过综合控制各种影响因素,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提高CD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IgA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肾移植的149例原发病为IgA肾病的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程序性肾活检结果,将肾移植后是否有IgAN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和未复发组(109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供体类型、透析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复发再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995-2009年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例CD复发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手术组),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65例CD初次手术患者(初次手术组)。比较再手术与初次手术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再手术组复发再手术后有25例(38.5%)出现并发症,显著高于初次手术者(12.3%)。术中行预防性肠造口的19例患者术后仅3例(15.8%)出现并发症,而未行预防性肠造口的46例患者有22例(47.8%)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831,P=0.016)。与初次手术相比,再手术组手术时间更长、腹膜粘连更严重、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结论CD复发再手术术式复杂.有着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性肠造口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肠切除手术的11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x。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4/114),其中吻合口瘘7例,腹腔脓肿6例,肠外瘘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大于150(DR=2.185,95%CI:1.098~6.256)、术前使用甾体类药物(OR=2.674,95%C1:1.118—8.786)及合并腹腔脓肿和(或)瘘(OR=3.447,95%CI:1.254—10.462)是术后出现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无上述危险因素者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7%(3/53),有1个危险因素者为11.4%(4/35),2个危险因素者21.1%(4/19),3个危险因素者则可高达42.9%(3/7)。结论术前使用甾体类药物、CDAI大于150及合并腹腔脓肿和(或)瘘是CD肠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如果这些危险因素术前无法消除,肠切除术后行一期吻合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8.
肛瘘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肛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腺源性肛瘘手术患者963例,随访到906例,对随访的患者资料进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12 ~18个月,复发51例,总复发率5.6%.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肛瘘分型、肛瘘位置、存在脓液、内口位置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肛瘘分型、肛瘘高低、存在脓液有关.结论 高位复杂肛瘘、肛瘘伴有脓液术后复发率较高,识别手术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Li Y  Zhu WM  Xie Y  Zhang W  Li N  Li JS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8):593-595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在肠切除吻合时使用不同缝线对CD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102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可吸收线(可吸收线组,48例)与丝线(丝线组,54例)进行缝合的患者术后内镜复发和临床复发情况。结果可吸收线组和丝线组术后1、2、3年累计临床复发率分别为6.3%、14.6%、22.9%和18.5%、27.8%、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两组术后1年和2年累计内镜复发率分别为14.7%、38.2%和22.9%、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CD患者在实施肠切除吻合术时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相对于丝线能够显著降低CD术后内镜复发率;可吸收线可考虑作为CD肠吻合的首选缝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11.
肠部分切除后吻合方式对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后,吻合方式对CD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9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侧侧吻合(SSA组,56例)与端侧或端端吻合(非SSA组,38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内镜复发和临床复发情况。结果SSA组和非SSA组术后1年和2年累计内镜复发率分别为10.7%、46.4%和29.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术后1年和2年累计临床复发率分别为3.6%、8.9%和7.9%、21.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相对于端端和端侧吻合.CD患者在实施肠切除时行侧侧吻合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侧侧吻合可考虑作为CD肠切除后的首选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10年间91例克罗恩病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1例患者共进行120例次肠切除肠吻合术,其中有14例(11.7%)发生吻合口瘘。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急诊或择期手术)、吻合方式(侧侧吻合或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吻合方法(吻合器或手工缝合)和手术时间(3h以上或不足3h)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3.891,95%C1:1.332~13.692)、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OR=3.236,95%CI:1.165~11.950)和手工缝合(OR=5.715,95%CI:1.454~17.328)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时应避免急诊手术,采用侧侧吻合和应用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LL  Liang H  Wang XN  Zhang RP  Pan Y  W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42-1545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41例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复发(≤1年,82例)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结果 早期复发组与对照组(1年后复发转移,59例)的1、3年存活率分别为36.6%、2.4%和100%、45.8%,两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复发组、对照组复发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与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早期复发转移病例生存率低、复发转移术后生存时间短.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获得完整随访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局部复发的患者(复发组)50例,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进行1∶2配对,挑选出100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局部复发患者(未复发组)作为对照.筛选出肿瘤位置、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或神经浸润、T分期、肿瘤直径、获取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目作为分析因素.对8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直肠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Wileoxon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至2013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复发组患者死亡22例,未复发组患者死亡3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在肿瘤位置、T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7,9.652,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或神经浸润、肿瘤直径、获取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9,0.342,0.656,Z=7142.5,8214.5,7241.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位置(低位)、T分期(T4期)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Wald=3.954,5.615,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位直肠癌患者比较,中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没有明显改变(OR=1.893,P>0.05);而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则明显升高(OR=3.201,P<0.05).与T2期患者比较,T3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没有明显改变(OR=4.913,P>0.05);T4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明显升高(OR=16.103,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和T分期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手术根治程度指标对于判断此类患者预后、指导后续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围术期有可疑危险因素的非心脏手术患者480例,年龄18~92岁,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79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术后Price-Henry疼痛评分为4分、合并肺气肿、饮酒≥3次/周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924、0.188、2.251、1.752、18.954、1.779.结论 老龄、全身麻醉、长时间手术、术后剧烈疼痛、合并肺气肿、长期饮酒是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69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率23.4%(162/69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4.1%(120/162),3年内出现者占92.0%(149/162)。3、5年生存率:复发转移组分别为33.1%和19.7%,非复发转移组分别为92.8%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大体类型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因素。分别进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与局部复发有关,而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与远处转移有关。直肠癌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是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浸润深度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且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