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角菜酸酯栓在环状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运用马应龙痔疮膏换药,治疗组术后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在大便便血、疼痛指数、创缘水肿、便秘次数、愈合时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大便便血、疼痛指数、创缘水肿、便秘次数、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术后换药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能明显减轻患者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并能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双料喉风散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将6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术后换药采用红霉素软膏外涂创口、太宁栓纳肛;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术后换药的基础上加用双料喉风散喷撒创口。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加用双料喉风散喷撒创口,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局部注射低浓度亚甲蓝利多卡因合剂与术后吲哚美辛栓塞肛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1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术后每日常规换药使用五黄消痔软膏、复方角菜酸酯栓1粒塞肛,治疗组手术结束时在切口周围皮下组织点状注射低浓度亚甲蓝利多卡因合剂10mL,对照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每日换药时加用吲哚美辛栓100mg塞肛。结果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浓度亚甲蓝利多卡因合剂对混合痔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只要浓度、剂量及注射深度掌握得当,是一种安全可靠、费用低廉、易于操作的治疗方法,值得在混合痔术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环状混合痔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后联合镇痛的效果,将86例拟行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联合镇痛(手术结束前,肛内纳消炎痛栓;术后硬膜外腔接连续型镇痛泵.并根据患者症状追加负荷量)。对照组仅在感觉疼痛时给予曲马多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联合镇痛可明显减轻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中应用盐酸氯普鲁卡因加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对术后止痛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将应用该法治疗的30例混合痔(观察组)与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加亚甲蓝合剂的30例混合痔(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分别记录术后72h内疼痛程度、尿潴留、用药后不良反应、创口水肿及平均愈合天数。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疼痛、创口水肿、用药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O.05),在尿潴留、创面平均愈合天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中应用盐酸氯普鲁卡因加甲磺酸罗哌卡因止痛效果肯定,是一种长效低毒的新型麻醉止痛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手术后的最佳镇痛方法。方法:选取择期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亚甲蓝混合液组(A组),太宁组(B组),亚甲蓝组加特耐(C组),太宁加特耐(D组),亚甲蓝加太宁加特耐(E组),干预后记录患者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及72h舒适度评分,记录曲马多使用频次及总量。结果:各组干预措施均有镇痛效果,在视觉模拟评分和舒适度评分上,临床有效率差异5组间具有显著性(P〈0.01)。E组镇痛效果最确切,其次为D组和C组。结论:术后镇痛的发展趋势,是多途径均衡镇痛和超前镇痛,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复方硝苯地平软膏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硝苯地平软膏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35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地平组、消炎膏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硝苯地平软膏、0.2%硝苯地平软膏、消炎祛腐生肌膏、凡士林软膏换药。结果:治疗组在平均疼痛指数、排便疼痛指数方面低于消炎膏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创面水肿多于其他3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其他3组(P〈0.05)。治疗组和地平组的术后肛管静息压低于消炎膏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硝苯地平软膏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加快创面愈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三联疗法对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将126例拟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换药,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口服地奥司明片、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人、第7天肛门疼痛、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6d,两组均末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三联疗法可有效减轻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及水肿程度,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敷复方多粘菌素B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抹肛周,观察组患者采用外敷复方多粘菌素B涂抹肛周,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d及术后7d时水肿情况,静息时、排便时疼痛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排便时VAS评分、水肿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外敷复方多粘菌素B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减轻肛门水肿,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肛肠病术后创面的影响,将177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术后创面分别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亚甲蓝点状注射,并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85例采用亚甲蓝(亚甲蓝:布比卡因为1:4)点状注射创面。观察两组术后2,5,7d创面疼痛、水肿情况,评分量化比较,并统计两组愈合时问。术后2,5,7d,治疗组创面疼痛、水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O.01)。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能缩短创面炎症反应期时间,缓解创面疼痛、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局部注射对于肛门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肛门手术患者分为4组.手术结束时分别予以创口局部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氢溴酸高乌甲素、亚甲蓝及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组患者术后短期、中期、长期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7.5%、92.5%和91.3%,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组患者术后对氨酚待因及吗啡的需要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创口局部注射用以肛门术后镇痛.是一种高效且长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消痔汤在环状混合痔术后的应用价值,将78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口服中药消痔汤(治疗组),另一组应用西药治疗(对照组),观察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尿潴留、粪嵌塞、痔体脱落期出血、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258例,有效14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118例,有效128例,无效114例,总有效率68.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创缘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尿潴留、粪嵌塞、痔体脱落期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口服消痔汤,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创缘水肿,预防尿潴留、粪嵌塞及痔体脱落期出血,促进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不足,通过对环状混合痔手术方式的改良,以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外剥内扎术(对照组)与小切口外剥内扎及皮桥重建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在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小切口外剥内扎与皮桥重建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显著减少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加减熏洗合毫米波局部照射在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痔术后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先用复方苦参汤加减熏洗15min后,再用毫米波治疗仪局部照射肛门,对照组使用肤痔清软膏,观察两组的水肿消退情况及创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汤加减熏洗合毫米波局部照射对痔术后水肿的消退及创口的愈合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Y—V皮瓣肛管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2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112例)和外剥内扎加Y—V皮瓣肛管成形术(治疗组113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随访6~3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82.0%,创口愈合时间(22.5±5.3)d,术后Ⅱ、Ⅲ度疼痛103例,术后出血15例,术后水肿50例,肛门狭窄18例,复发2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8.5%,创口愈合时间(14.7±3.8)d,术后Ⅱ、Ⅲ度疼痛87例,术后出血5例,术后水肿12例,复发7例。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Y-V皮瓣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行外剥内扎注射术(对照组75例)和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组75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创口愈合时间(23.7±4.6)d,术后Ⅱ、Ⅲ度疼痛68例,术后出血11例,术后水肿23例,肛门狭窄16例。复发1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创口愈合时间(16.9±3.2)d,术后Ⅱ、Ⅲ度疼痛64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水肿4例,复发4例。结果表明,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保留齿状线分段结扎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采用保留齿状线分段结扎缝合术治疗(治疗组),一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且治疗组疼痛轻,创口愈合快,术后肛缘水肿、肛门溢液、肛周皮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保留齿状线分段结扎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治愈率高,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亚甲蓝切缘封闭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亚甲蓝切缘封闭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72例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齿状线、分段外切内扎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加行亚甲蓝切缘封闭注射。观察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术后早期排尿及排便功能等情况。结果显示,在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排尿困难及排便困难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加行亚甲蓝切缘封闭注射,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口复方甲硝唑注射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切口复方甲硝唑注射加常规换药,对照组68例常规换药,观察两组术后2 d、3 d、5 d创面疼痛、水肿情况,评分量化比较,并统计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术后2 d、3 d、5 d,治疗组创面疼痛、水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切口复方甲硝唑注射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能缩短创面炎症反应期时间,缓解局部疼痛、水肿症状,加速创面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比较长效止痛剂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在痔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选择混合痔外切内扎术58例,分为长效止痛剂组(28例)和PCEA组(30例)。长效止痛剂组用1%亚甲蓝2ml加0.25%布比卡因8ml组成复方亚甲蓝注射液,于手术结束时沿切缘及基底作点状及皮内注射。PCEA组以丁卡因、舒芬太尼、氟哌利多配成混合液100ml置于PCA泵内,行自行给药经硬膜外镇痛,持续72h。于手术后12h,24h,48h,72h,96h,120h分别观察记录疼痛评分(VAS)、尿潴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术后72h内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长效止痛剂组(P〈0.05),两组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应用PCEA镇痛效果优于长效止痛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