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患者脉管癌栓浸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Ⅱ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脉管癌栓浸润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7%,其中Ⅱa、Ⅱb、Ⅱc期患者分别为79.6%、73.3%、65.8%。统计学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T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切缘阳性、脉管癌栓浸润、淋巴结检出个数及T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切缘阳性和脉管癌栓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52.7%vs.85.6%,P0.05),并且脉管癌栓浸润阳性患者中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非化疗患者(60.7%vs.44.4%,P0.05)。结论:Ⅱ期结肠癌患脉管癌栓浸润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有关,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建议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28例单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在Dukes分期上,主癌分期明显较合并癌晚;且主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较合并癌多见;在病理类型上,主癌分化程度较合并癌差。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率(59.0%)明显高于单发结直肠癌患者(25.0%,P〈0.01)。手术前结肠镜明确为同时多原发癌的阳性率为76.9%,明显优于钡灌肠与术中探查(P〈0.01)。多原发同时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5.1%)明显低于单发癌者(28.2%)(P〈0.05);行根治性手术的多原发同时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则与单发癌患者相似(P〉0.05);多原发同时癌接受根治性手术者的生存期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者(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与单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是不尽相同的,提高多原发同时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根治术后复发的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结直肠癌(结肠癌36例,直肠癌96例)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结肠癌与直肠癌复发者其原发肿瘤在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与直肠癌组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14.0个月和21.5个月(P=0.028);并分别有16例(44.4%)和65例(67.7%)多部位复发(P=0.014);两组复发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15.6%和24.8%(P=0.02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癌与直肠癌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上存在着一定差异,直肠癌复发患者预后优于结肠癌复发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结检出数和淋巴结转移度(LNR)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7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507例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5801枚;转移淋巴结1122枚;淋巴结转移数与检出数呈正相关(r=0.171,P<0.01).淋巴结检出数大于或等于12枚与小于12枚的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患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NR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同一LN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淋巴结检出数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分期及更好的预后,术中应尽量检出12枚/例以上淋巴结.LNR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用其评估患者预后时应兼顾淋巴结转移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4bM0期原发直肠癌外科治疗策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3例cT4bM0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整块切除原则选择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作为外科治疗策略,术后辅以化疗,分析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组患者采用门诊、电话、信访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全组患者行后盆腔脏器切除术20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2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联合脏器切除术9例(联合膀胱局部切除术3例、联合卵巢切除术2例、联合输尿管局部切除术2例、联合阴道后壁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精囊输精管切除术1例),腹会阴直肠癌根治联合脏器切除术4例(联合阴道后壁部分切除术3例、联合骶骨切除术1例).患者均达到R0切除.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 (5/53).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41例、低分化腺癌10例.淋巴结转移24例、淋巴结无转移29例.术后病理检查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25例、Ⅲ期24例.53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4~116个月),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57.3%.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无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和3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4,P<0.05).癌性侵犯和炎性粘连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1.0%和6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8,P>0.05).cT4bM0期直肠癌Ⅱ期癌性侵犯与炎性粘连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和8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8,P>0.05);cT4bM0期直肠癌Ⅲ期癌性侵犯与炎性粘连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3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cT4bM0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6.468,6.596,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T4bM0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797,P<0.05).结论 cT4bM0期原发直肠癌外科治疗应首选肿瘤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T4bM0期原发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相同N分期下,cT4bM0期直肠癌只要达到R0切除,癌性侵犯与炎性粘连患者可获得相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癌神经周嗣浸润(PNI)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行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2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判定为PNI阳性.分析PNI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04例直肠癌患者中PIN阳性65例(31.9%).PNI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生长方式、分化程度、肿瘤切除情况有关(P<0.05).PNI阳性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43.8±1.5)个月,明显短于PNI阴性组的(57.2±1.5)个月(P<0.01).PNI阳性的Ⅱ期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5±3.2)个月,显著低于Ⅲ期患者的(55.7±1.2)个月(P<0.05).结论 PNI可作为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新TNM分期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至2002年7月诊治的192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192例,分为辅助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术后总5年生存率为51.0%.按AJCC第6版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ⅢA期77.8%、ⅢB期57.4%、ⅢC期33.3%,3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P<0.01).辅助化疗组125例,未化疗组67例,按新TNM分期分组,ⅢA+ⅢB患者辅助化疗组5年生存率71.4%,未化疗组3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P<0.01),而ⅢC患者化疗和未化疗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1%vs.24.0%,χ^2=1.94,P>0.05).新TNM分期对指导不同亚期的Ⅲ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手术方式与预后无关,而新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新TNM分期是反映Ⅲ期结直肠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结论 新TNM分期对估计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更为精确、合理.ⅢC患者不论是否化疗预后均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1976-2002年间收治的530例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占同期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3.7%,病变部位以直肠(301例)和乙状结肠(102例)多见,占76.0%.围手术期死亡18例,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8.3%和39.7%.470例(88.7%)行根治性切除术,60例(11.3%)行姑息性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45.3%和0(P<0.05).淋巴结转移、脏器侵犯、根治情况、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高龄不是根治性手术的禁忌,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肥大细胞(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2例行首次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TIM的密度,根据TIM的平均密度[(8.4±6.5)/高倍视野],将患者分为TIM少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和TIM大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TIM少量浸润组和TIM大量浸润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5,7.410,P<0.05).随访截至2010年9月,TIM少量浸润组、TIM大量浸润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79.0%和63.1%、59.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不良因素(RR=2.119,95%可信区间1.326~3.386;RR =2.084,95%可信区间1.357~3.199,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IM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RR=1.651,95%可信区间1.009~2.702;RR=1.680,95%可信区间1.047~2.629,P<0.05).结论 TIM与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并且TIM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DNA倍体分析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DNA倍体异常与结直肠癌预后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82例Ⅱ、Ⅲ期结直肠腺癌癌组织标本的DNA倍性。结果在82例标本中,二倍体36例,占43.9%,异倍体46例,占56.1%。近侧结肠癌的二倍体数目明显多于远侧结肠癌(分别为65.7%和27.7%,P=0.001),DNA倍性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关系。全组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DNA异倍体肿瘤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二倍体患者(P=0.043)。此外,在近侧和Ⅱ期结直肠肿瘤中,均以异倍体组患者的预后为差(分别为P<0.0001;P=0.0005)。结论流式细胞DNA倍性分析有助于阐明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s, Gankyrin)在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黏膜组织检测Gankyrin蛋白的表达,检测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各组资料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3%,其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χ2=24.109, P<0.01);Gankyrin蛋白在同一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阳性表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χ2=6.722, 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Ganky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χ2=6.139, P<0.05),在TNM分期中,(Ⅲ+Ⅳ)期的癌组织Ganky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阳性表达率(χ2=5.130, P<0.05);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有无浆膜浸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 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SFRP2基因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超甲基化水平的测定,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FRP2基因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分析3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FRP2基因超甲基化水平,并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SFRP2基因超甲基化发生;TNM分期中结直肠癌Ⅲ、Ⅳ期(7.24±1.13)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癌Ⅰ、Ⅱ期(5.92 ±0.97)组织中甲基化水平(P<0.05);在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7.31±1.11)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结直肠癌癌组织(6.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位置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RP2基因超甲基化对结直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T1~2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T1~2期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部位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本组T1~2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P<0.01和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CEA水平、肿瘤直径均与其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淋巴结转移和术后随访过程中远处脏器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影响T1~2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但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Tspan-1基因蛋白在80例结直肠癌组织,13例结肠腺瘤组织及27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本组80例结肠癌组织中Tspan-1阳性表达率为90%,13例结肠腺瘤组织中表达率为23%,27例正常结肠黏膜中表达率为7%,3组之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阳性表达在低中分化癌中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中表达显著高于Ⅰ期组(P<0.01).Tspan-1与肿瘤浸润深度、5年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结论 Tspan-1基因表达可以被用作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标志;Tspan-1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大肠腺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石腊标本60例,取距癌组织至少10 cm的近端切缘组织30例,作为癌旁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ECK、MMP-9及VEGF-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本组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REC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2/60)和100%(30/30),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60)和23.3%(7/30),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13.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RECK与MMP-9和VEGF-C表达呈负相关,MMP-9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均P<0.05);三者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RECK呈低表达,而MMP-9和VEGF-C呈高表达,联合检测这3个指标对于评估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及判断病情、监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浸润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测量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49例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的肿瘤浸润深度及直肠系膜厚度,计算直肠系膜浸润程度;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2%(6/49),远处转移率为26.5%(13/49)。直肠癌直肠系膜浸润程度Ⅰ度20例(40.8%),Ⅱ度13例(26.5%),Ⅲ度16例(32.7%),Ⅰ、Ⅱ、Ⅲ度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7.7%和31.3%(X^2=7.357,P=0.01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23.1%和50%(X^2=7.405,P=0.025);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90.9%、69.2%和28.6%(p=0.013)。直肠系膜浸润程度与肿瘤直径(X^2=6.849,P=0.033)、T分期(X^2=34.845,P=0.000)、N分期(X^2=17.266,P=0.002)有关。结论直肠系膜浸润程度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在结肠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浸润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原发性结肠腺癌组织芯片中局部浸润Tregs在癌巢、癌间质及癌旁正常黏膜的分布及其与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浸润Tregs多于癌旁正常黏膜浸润Tregs(P <0.01);癌巢浸润Tregs少于癌间质浸润Tregs(P<0.01);癌组织浸润Tregs与OS呈正相关(P<0.05),癌巢浸润Tregs与OS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局部浸润Tregs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神经旁浸润(PN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78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胃癌组织石蜡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判定为PNI阳性.分析PNI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NI阳性78例(43.8%).PNI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和TNM分期(P<0.01)有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与PNI、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1);PNI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期(28.6个月)明显短于PNI阴性患者(44.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NI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相对危险度为2.257,95%CI为1.268~4.019,P=0.006).结论 PNI与肿瘤的进展有关,胃癌术后检测PNI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相比结肠癌,过去人们认为直肠癌的生存率更低。目前,已有随机试验证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有改善,而生存率的改善尚未被证实。为了证明直肠癌的生存率相对结肠癌有了提高,Renouf DJ等人分别比较了1989~1990年和2001~2002年2个时间段内375例和1052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和患者整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发现:围手术期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明显增多(P〈O.001),围手术期放疗(P〈0.001)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P〈0.001)在直肠癌的应用增多;直肠癌的DSS明显提高(P〈0.001),而结肠癌的DSS没有提高(P=0.069);1989~1990年的5年OS直肠癌低于结肠癌(46.1%比57.2%,P=0.023)。  相似文献   

20.
241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6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241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0个月;5年总生存率45.1%,其中Ⅰ期患者75.2%,Ⅱ期48.1%,Ⅲ期21.3%,Ⅳ期8.8%.按照不同的直肠癌诊断时间,患者的5年生存率1976-1986年段为41.2%,1987-1996年段为43.0%,1997-2003年段为49.1%,显示生存率逐步升高(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性质、肿瘤大体、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肠梗阻和TNM分期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x2变化值),肿瘤大体类型(68.744)、肿瘤浸润深度(81.344)、淋巴结转移(42.951)、肠梗阻(37.856)和TNM分期(85.329)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以TNM分期x2变化值最大.结论 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在逐年改善;TNM分期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