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骨盆径线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地对45例直肠癌病例进行术前盆腔CT增强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测量8个骨盆径线参数:骨盆人口前后径、中骨盆前后径、骨盆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上下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问径、骶尾径、骶尾曲径.结果 代表骨盆宽度的骨盆入口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女性显著宽于男性(P<0.05);而代表骨盆深度的耻骨联合上下径、骶尾径、骶尾曲径男性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结论 CT测量骨盆径线可判断骨盆的宽窄与深浅,能基本反映中国男性和女性骨盆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T)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17例骨盆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1571岁,平均38岁)术前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三维SSD及VRT。结果:术后创口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Ⅱ期闭合伤口;术后16个月复发1例,行半骨盆切除及人工半骨盆重建后恢复健康,患者行走正常;肺部转移1例;其余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螺旋CT三维表面SSD及VRT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肿瘤的细节,以最易理解的形式立体直观地显示了病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手术应切除的范围,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有效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CT三维表面遮盖与容积重建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T)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17例骨盆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15~71岁,平均38岁)术前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三维SSD及VRT。结果:术后创口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Ⅱ期闭合伤口;术后16个月复发1例,行半骨盆切除及人工半骨盆重建后恢复健康,患者行走正常;肺部转移1例;其余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螺旋CT三维表面SSD及VRT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肿瘤的细节,以最易理解的形式立体直观地显示了病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手术应切除的范围,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有效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4.
Colorectal neoplasms always present with thickness of the intestinal wall or a soft tissue mass in the enteric cavity.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advanced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can demonstrate the above signs of the tumor, and the invasive signs of adjacent structure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mbined with three dimensional reformation images, MSCT shows a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at of double contrast barium enema and electronic colonoscope. MSCT is promis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colorectal neoplasms. 相似文献
5.
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评价术前直肠癌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行CT结肠成像(CTC)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行CTC检查,运用多种后处理方法显示病灶,根据改良Dukes分期法进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64排螺旋CT检出全部直肠癌,敏感度为100%,Ⅰ期诊断准确率为89.19%,Ⅱ期为78.38%,Ⅲ期为72.97%,Ⅳ期为100%,总准确率为85.14%。结论 CTC检查对直肠癌术前分期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确切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CT检查不仅有助于明确直肠病变的性质,还可判断病变侵犯肠壁的深度、向外蔓延的范围和远处转移部位,是直肠癌术前评价的主要影像学检查之一[1]。本研究分析直肠癌局部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原发部位及邻近结构侵犯的CT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42例,通过临床和CT检查,分析鼻咽癌原发部位及邻近结构受侵的规律。结果本组42例,原发灶位于鼻咽侧壁29例(69.0%),顶后壁13例(31.0%),咽旁间隙受侵34例(81.0%),颈淋巴结转移31例(73.8%),颅底骨质破坏16例(38.1%)。其中,有咽旁间隙受侵的病例中,颈淋巴结转移达82.4%(28/34),明显高于咽旁间隙未受侵的病例37.5%(3/8)(P=0.02)。有颅底骨受侵者发生头痛和颅神经症状为87.5%(14/16),明显高于颅底骨未受侵的病例19.2%(5/26)(P<0.01)。结论鼻咽侧壁是鼻咽癌好发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旁间隙受侵程度有关,头痛和颅神经症状阳性是颅底骨受侵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多次采集计划CT(MAPCT)获取前列腺癌靶区运动数据及直肠形变,评价治疗前靶区各向位移与直肠形变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于靶区内置入金标志物,于单次采集计划CT后第1、2及3天行3次MAPCT扫描,获得靶区各向位移数据和直肠戴斯相似系数(DSC);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靶区位移与直肠形变之间的相关性,以直肠DSC为自变量(X),以MAPCT登记匹配位移为因变量(Y),对具有相关性的指标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前后方向靶区位移与直肠DSC呈正相关(r=0.915,P0.05);左右及头足方向位移与直肠DSC无明显相关性(r=0.341、0.397,P均0.05)。前后方向靶区位移与直肠形变量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20.39+26.56X(P=0.001)。结论利用治疗前MAPCT数据可预估前后方向直肠形变,优化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9.
霍少华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2,32(4):492-494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膀胱病变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使之在膀胱肿瘤病变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就目前国内相关文献对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膀胱肿瘤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are common mesenchymal neoplasm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The result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iagnosis,treatment planning and fo...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内充气CT在直肠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的直肠内充气CT表现,评价直肠内充气CT在直肠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直肠内充气CT患者直肠及乙状结肠充分扩张,包绕直肠周围脂肪密度结构,与相对较高密度的肠壁及极低密度肠腔对比清晰。直肠内充气CT对直肠癌TNM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6%(44/52),T分期的准确率为90.4%(47/52),N分期的准确率为86.5%(45/52),M分期的准确率为98.7%(51/52)。结论直肠内充气CT能够清晰显示直肠癌的大小,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周围器官关系及远处转移情况,获得清晰的直肠系膜影像学特征。直肠内充气CT与TNM病理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直肠癌术前诊断与临床分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在诊断小于3cm肾实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于3cm肾占位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EUS及CECT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比较其诊断准确率,CEUS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比肾脏占位性病变与病变周围正常肾组织在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及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CEUS明显增强42例,肿瘤可见假包膜征31例,呈快进慢出39例,与CE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准确度92.59%,显著高于CECT(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对于小于3cm肾实性肿瘤在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与CECT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CEUS诊断小于3cm肾实性肿瘤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CECT. 相似文献
13.
14.
原发性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特征。结果肝内周围型胆管癌(19例)平扫呈相对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肝动脉期17例呈边缘环状强化,2例无强化,门静脉期12例呈中心强化,延迟期中心强化更明显,坏死区无强化;48例肝门区胆管癌中42例呈浸润性肿块,增强早期呈轻至中度强化,晚期强化明显,少数无强化;肝外胆管癌(20例)多呈浸润性生长或表现为腔内乳头状肿块,增强早期呈中度强化,晚期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胆管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地显示各类胆管癌的生长特征,延迟扫描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盆Teepee像主体结构的影像解剖,包括其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进行骨盆CT检查的成人检查结果进行筛选,排除骨骼畸形及由肿瘤、创伤等所导致骨盆骨性破坏的患者。将所筛选出的9例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1.2±10.3)岁。应用Mimics 10.01对9例无病损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出的骨盆三维图像进行透明化处理后向髋臼闭孔斜位及骨盆出口位逐渐旋转,直至髋臼上方区域出现标准的“圆锥形帐篷”(即Teepee)样外观。此时的图像即骨盆Teepee像,“圆锥形帐篷”即此投照像的主体。沿主体的边缘进行剪切,对主体及其以外的骨盆结构同时显示,然后研究其于整个骨盆内的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结果:骨盆Teepee像所示主体起自髂前下棘后外侧骨皮质,经尾端、前方、外侧到头端、后方、内侧的指向,止于髂后上棘及髂后下棘之间的骨皮质。其由一顶、一底及两缘围成。其顶由髂骨的内板(形成其内缘)及外板(形成其外缘)的骨皮质相交形成,其底由坐骨大切迹形成。其内侧、下部、后方总包括小部分骶髂关节及所对应的骶骨侧骨质。结论:骨盆Teepee像的主体为丰富的骨性结构,除其内下方小部分区域外可作为容纳某些类型骨盆、髋臼骨折固定物的安全区域。骨盆Teepee像可用于指导固定物的安全置入。 相似文献
16.
唐代荣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2):157-159
目的总结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病灶位于幕上31例,幕下3例,幕上幕下共存4例;病灶多发29例,单发9例;32例呈中重度水肿,4例轻度水肿,2例无明显水肿;26例行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9例,非均匀性强化7例。结论转移瘤多位于幕上,多发为主,"小病灶大水肿"是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对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应用64排螺旋CT评估对于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纳入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51例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检查,记录术前MSCT分期和预计手术方案,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进行比较,诊断一致性试验采用Kappa值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等级Spearman相关.结果 MSCT术前评估得到CT-TNM分期准确度为74.5%,与病理TNM分期高度一致(Kappa值=0.658,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距离(F=3.386,P=0.042)和肿瘤厚度(F=4.542,P=0.016)为影响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的因素.Spearman相关检验显示,CT-M分期(cc=0.369,P=0.008)、CT-TNM(cc=0.365,P=0.008)分期和肿瘤厚度(cc=0.319,P=0.023)与手术方案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分析MSCT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方案的关系,当同时满足CT-M1期和肿瘤厚度≥20 mm时,行姑息性造瘘的可能性为75%;而当MSCT提示CT-T期<4cm,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7cm时,能成功实施保肛手术的可能性为86%.结论 运用MSCT对直肠癌患者行术前评估,可以得到肿瘤厚度、CT-M分期和CT-T分期3个影响手术方案选择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医师预测直肠癌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32层容积CT灌注成像诊断胰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32层容积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对18例胰腺癌患者行常规CT平扫后进行灌注扫描,描绘时间-密度曲线,并分析各项灌注参数。结果胰腺癌病灶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血容量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通透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的TDC无明显特征性改变。结论容积CT灌注增强扫描可有效地显示胰腺癌病灶和相对正常胰腺组织,可作为胰腺CT检查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钡餐和胃镜是目前主要的检查方法,但术前无法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腹腔转移等情况。螺旋CT具有较高组织分辨率与可快速、薄层、多期扫描及后处理重建等特点,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及远处转移诊断上优势明显。我们回顾性分析47例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与螺旋CT征象,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患儿女,14岁,发现头面部肿胀1余月,加重伴气喘1余周入院。CT检查:平扫见前纵隔内见巨大肿块,密度不均,与邻近血管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见前纵隔巨大占位(图1),病灶中心层面大小13.4cm×7.9cm×10.7cm,并包绕纵隔血管生长,实性部分三期强化CT值约45~61HU,上腔静脉腔内见条片状充盈缺损区,考虑侵袭性胸腺瘤侵及心包并上腔静脉、左颈静脉瘤栓形成。经多部位穿刺活检,病理(图2)大体见受检组织呈灰白色,病理结果为(右前上纵隔)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右前上纵隔)HBME-1、Calrentin、CK、Vim、CD117、Cg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