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胃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接受手术治疗者4例,化疗28例,骨吸收抑制剂治疗32例,局部放疗8例,仅对症支持治疗23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5个月(95%CI:3.3~6.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0%、1.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性别、合并其他转移及化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O.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是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O.011,RR=2.067,95%CI:1.178—3.626)。结论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远处转移者;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胃癌腹膜扩散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姑息性切除术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79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发生腹膜扩散105例(13.3%)。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Ⅳ型、女性患者与腹膜扩散相关(P〈0.05)。腹膜扩散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3%、22%。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25%和20%,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内各时点生存率均高于接受旁路手术或喂食性造口术患者和仅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3组间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腹膜扩散患者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混合型组织学类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10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总结其中混合组织学类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全组胃癌患者中,混合型胃癌144例(13.0%)。与单一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混合型胃癌肿瘤更大、T4期比例更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更晚(均P〈0.05)。混合型胃癌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6.5%和10.8%,明显低于单一型胃癌患者的58.8%和35.0%(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混合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在混合型胃癌中,高中分化癌加高中分化癌、高中分化癌加低分化癌和低分化癌加低分化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9.5%、10.3%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结论相对于单一组织学类型胃癌,?昆合型胃癌侵袭力更强,总体预后不佳: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并不会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9例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中胃神经内分泌癌14例,其中9例位于胃底贲门,5例位于胃体;另5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者中2例位于胃底贲门,2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全胃。根据2000年WHO肿瘤国际组织新分类标准.本组19例患者可分为Ⅰ型胃类癌2例(10.5%),Ⅱ型散发性胃类癌9例(47.4%),胃小细胞癌3例(15.8%),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5例(26.3%)。临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3例伴肝转移者行同时性肝转移灶切除:另1例胃体小细胞癌伴肝转移无耘.手术切除者予以单纯化疗。本组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3.7%和38.6%。结论胃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贲门、胃底部及胃体,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病总体预后不佳.治疗应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71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纯接受手术治疗者34例(手术组),单纯接受化疗者103例(化疗组),接受综合治疗者134例(综合治疗组)。通过随访比较3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8(3—4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4%、2.9%和0;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7(3-5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1.1%、1.1%和0;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3—8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5.0%和O.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化疗组比较、手术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以及化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程度、治疗方式和肝转移灶是否局部处理是影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以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改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消化道异物致成人肠穿孔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例异物导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异物性肠穿孔患者中十二指肠穿孔1例,空肠穿孔3例,回肠穿孔4例,乙状结肠穿孔2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剖腹探查术,2例行腹腔镜探查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治愈,住院时间2~18 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特殊不适。结论 异物性肠穿孔临床较为少见,对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疑者应警惕异物性肠穿孔可能;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若发现可疑肠管,应进一步探查以免漏诊,其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测在Ⅳb期胃癌(伴有单一不可切除因素的远处转移晚期胃癌)患者腹腔转移精准分期及临床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连续收治的61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临床影像学分期为Ⅳb期且随访资料完整,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直接化疗组(直接行全身性化疗)和腹腔镜探查组(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测,根据探查结果决定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直接化疗组285例,2年总生存率为46.67%。腹腔镜探查组333例,2年总生存率为59.46%,其中P0CY0185例(55.56%),P0CY185例(25.53%),P1CY163例(18.92%),2年生存率分别68.65%、57.65%、3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腹腔镜探查组发生肝转移、肺转移、卵巢转移、16a2/b1组淋巴结转移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直接化疗组中相同转移部位患者(均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测有助于发现腹腔内隐蔽性转移,同时还能为合并腹腔转移的Ⅳb期胃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模式即腹腔镜探查确诊-腹腔热灌注化疗,显著提高临床决策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发生此种情况的方法。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连续收治49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6例合并存在胆管细胞癌,发病率为7.2%,有7例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术,7例CA199阳性中强阳性6例,合并腹水6例。7例均在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CA199强阳性并且合并腹水的患者,应考虑到已发生癌变及已发生肿瘤扩散的可能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胃癌根治术后再发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1970~1992年22年间收治胃癌根治术后再发癌患者26例。其中再次手术切除12例,探查8例,术后均辅以化疗;另6例单纯放疗。随访截止于1993年底。结果显示切除并化疗组之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手术探查加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此,对胃癌根治术后再发癌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对未能切除者应采用化疗。  相似文献   

10.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42例胃NE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42例胃NEC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的0.83%(42/5046),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诊断年龄平均6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者40例,R,切除者2例;术后有40例行常规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70(中位2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26.2%和11.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肿瘤分期及手术根治程度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结论胃NEC较为罕见,手术治疗是改善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关键,而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74例胃癌合并其他器官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74例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患者的1.7%。同时多原发癌10例:异时多原发癌64例.其中胃癌前异时多原发癌42例,胃癌后异时癌22例。共发生胃癌以外恶性肿瘤80个,以结直肠癌最多,占43.8%(35个),乳腺癌其次,占16.3%(13个)。异时癌的发生时问距胃癌诊断前后7-354(平均82.2)个月。胃癌诊断年龄33~84(平均61)岁。全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42.3%.其中同时多原发癌为15.2%.胃癌前异时多原发癌为42.9%.胃癌后异时癌为51_3%。36例死亡患者中,24例(66.7%)死于胃癌复发或转移,11例死于其他器官癌,1例死于肾脏衰竭。结论胃癌治疗时需注意同时并发其他器官原发癌的可能。胃癌合并其他器官原发癌患者的主要死凶可能是胃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伴或不伴癌栓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胃癌合并脉管癌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且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5例胃癌切除术患者,不伴癌栓者250例,伴癌栓者45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二聚体水平是胃癌发生癌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原发胃癌淋巴结转移、TNM高分期、高D-二聚体水平、存在脉管癌栓是影响总体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淋巴结转移、TNM高分期、高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伴癌栓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不伴癌栓及D-二聚体水平低的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伴癌栓及D-二聚体水平高的胃癌患者(癌栓情况:50.3个月比40.5个月,χ~2=20.489,P=0.001;D-二聚体水平:53.3个月比43.0个月,χ~2=12.670,P0.001)。结论术前监测D-二聚体水平对评估胃癌患者癌栓形成、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和治疗的47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的1.1%(47/4189).其中食管类癌5例.食管小细胞癌42例(其中局限期40例。广泛期2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8例接受术后化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3例予以术后放化疗。类癌和局限期小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5(10.0~168.0)个月和13.0(4.7~21-3)个月。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少见.宜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和随访结果的36例IPB患者的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1例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合并有尿路上皮细胞癌成分,术后27例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9例仅作定期随访,其中1例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者术后3年复发.结论 IPB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良性肿瘤,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TURBT是治疗该病的标准方法,术后应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近远期预后以及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7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 Ⅳ型、女性患者因素与腹膜扩散相关,而Borrmann Ⅳ型、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肝转移相关(P〈0.05)。肝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腹膜扩散患者(P〈0.05);而3、5年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扩散组中姑息性切除术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旁路手术/喂食性造口术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肝转移患者3种手术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近期预后比腹膜扩散患者差;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腹膜扩散胃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而对肝转移患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69例胆囊癌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特征,分析探讨影响预后有关因素以指导原发性胆囊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手术治疗的69例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模型、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囊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9%,施行根治性手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42.8%、29.4%、15.2%,与姑息手术组、对症手术组、剖腹探查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及手术方式与胆囊癌预后显著相关。结论胆囊癌患者尽可能施行根治性手术,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两者均为提高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生肠穿孔患者的资料.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8例患者中,1例肾移植术前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其余7例术前无胃肠道病变.1例于肾移植术中切除了双侧多囊肾.1例在发生肠穿孔前因急性排斥反应而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8例患者均接受了剖腹探查术,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果 肠穿孔发生于肾移植术后3~18 d.5例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腹部绞痛,不同程度的急性腹膜炎体征;3例急性腹膜炎体征不明显.患者体温为36.5~38.4℃.腹部X线检查显示,5例右侧或双侧膈下出现游离气体,3例出现肠管扩张及肠梗阻征象.诊断肠穿孔后3~96 h患者接受了剖腹探查.术中证实,7例为同肠穿孔,1例为降结肠穿孔.剖腹探查的同时,3例接受了小肠穿孔修补术,4例接受了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接受了部分结肠切除吻合术.经手术治疗,5例患者痊愈出院.随访0.5~3.5年,肾功能良好,未再发生肠穿孔;3例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后30~108 d因肠穿孔并发症死亡.结论 肠穿孔是肾移植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腹部X线检查结果对早期诊断具有较大意义,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合并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2例(观察组),并筛选同期单纯TACE治疗的患者42例(对照组)。比较2组1、2、3年存活率及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肿瘤影像学的改变。观察组患者肿瘤及门静脉癌栓坏死、缩小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AFP降至正常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观察组患者1、2、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行单纯化疗64例,化疗联合TACE19例,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19例。患者在术后3年内,每3个月来院随访复查1次,3年后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复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102例中行单纯化疗的64例患者,部分缓解15例、稳定22例、进展27例;化疗联合TACE的19例患者,部分缓解6例、稳定9例、进展4例;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的19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胃癌复发死亡者16例,其中局部复发10例、多灶复发6例。102例患者中有8例失访,随访时间9~149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2~7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17.7%、6.8%。其中64例单纯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2—3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5.6%、3.5%、0;19例行化疗联合TACE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3~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6.1%、6.5%、0;19例行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5~7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31.6%、16.8%。联合肝转移癌切除者与单纯化疗和联合TACE者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癌直径、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肝外转移、肝转移癌类型、肝转移癌数目和治疗方式与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预后相关(,=6.307,7.908,4.375,45.188,18.234,23.9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癌类型和肝转移癌数目是影响胃癌异时性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OR=5.217,3.292,95%CI:1.428~2.882,1.054~2.514,P〈0.05)。结论手术切除肝转移癌仍然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考虑肝转移癌数目和转移癌类型这两个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