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治疗克罗恩病(cD)的手术率及再手术率,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42例CD患者的手术与再手术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手术率64.8%,起病后5年累计手术率为52.0%。手术风险:男性患者高于女性(P〈0.01);40岁以上患者高于20岁以下者(P〈0.05);回肠型及空肠以上型患者高于结肠型患者(P〈0.05,P〈0.01)。本组再手术率33.9%,初次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为21、0%。再手术风险穿孔型患者高于非穿孔型患者,结肠型及回结肠型患者高于回肠型患者(均P〈0.05)。结论半数CD患者在起病5年内需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的患者于术后3年内需接受再次手术。病变位于结肠者具有较高的再手术风险,初次手术适应证为穿孔型者增加再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肠切除手术的11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x。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4/114),其中吻合口瘘7例,腹腔脓肿6例,肠外瘘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大于150(DR=2.185,95%CI:1.098~6.256)、术前使用甾体类药物(OR=2.674,95%C1:1.118—8.786)及合并腹腔脓肿和(或)瘘(OR=3.447,95%CI:1.254—10.462)是术后出现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无上述危险因素者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7%(3/53),有1个危险因素者为11.4%(4/35),2个危险因素者21.1%(4/19),3个危险因素者则可高达42.9%(3/7)。结论术前使用甾体类药物、CDAI大于150及合并腹腔脓肿和(或)瘘是CD肠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如果这些危险因素术前无法消除,肠切除术后行一期吻合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3.
手术是克罗恩病(CD)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手术并不能治愈CD,多数病人术后会出现疾病复发.CD术后疾病复发与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吻合方式、肠系膜切除范围、手术切缘等手术相关因素相关.手术作为影响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引起重视.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优化、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以及CD外科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以消除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3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患者行单次手术,26例行再次手术.分析可能影响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25项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术前WBC、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Hb、术前Alb、术前前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表达、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表达、病变原发部位、疾病类型、肠外表现、肛周病变、吸烟史、阑尾手术史、初次手术前病程、初次手术前1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初次手术前BMI、术前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初次手术前应用肠内营养、是否急诊手术、初次术后并发症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前白蛋白、hs-CRP、病变原发部位、疾病类型、吸烟史、初次手术前1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初次手术前应用肠内营养是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x2=5.928,4.805,7.491,12.363,5.229,9.026,16.5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变原发部位为回结肠型(L3型)、初次手术前1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初次手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提供热量<500 kcal/d是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08,3.535,5.489,95%可信区间:1.035~3.518,1.087 ~ 11.494,1.816 ~ 16.590,P<0.05).结论 克罗恩病病变部位为回结肠型(L3型)、初次手术前1年内行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初次手术前2周内每日肠内营养制剂提供热量< 500 kcal的患者有较高的复发再次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
克罗恩病 (Crohndisease ,DC)是一种慢性、罕见的、易复发的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 ,该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它可累及消化道的每一部分 ,在疾病进展期 ,肠壁由于发生肉芽肿炎症而肥大、萎缩 ,肠袢狭窄、畸形 ,并形成溃疡。患者因程度不等的腹泻、肠痉挛和便血而发生营养不良 ,儿童可导致发育迟缓。CD虽以内科治疗为主 ,但病史在 10~2 0年的患者中 ,约 74 %~ 96 %的患者需手术治疗 ,并在以后的病程中由于复发而作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手术[1] 。CD复发目前仍是胃肠领域的一大难题 ,而反复手术造成肠段切除过多或短路手术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病程中的初次手术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09年既往无肠切除手术史的216例连续CD病例资料及其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初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平均55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有44例(20.4%)行初次肠切除手术,发病后1年、5年和10年累计手术率分别为11%、25%和45%。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年龄和疾病行为是初次肠切除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4例手术患者有40例接受了平均20.4个月的术后随访,术后1年内镜复发率为52.6%(10/19);临床复发率为22.5%(9/40),平均临床复发时间为术后22.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肛周病变是临床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2例患者接受了再次肠切除手术,外科复发率为5%(2/40).再次手术原因均与初次相同。结论cD患者手术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高;诊断年龄和疾病行为对初次手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合并肛周病变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临床复发。  相似文献   

7.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因急症或并发症需行肠切除手术。肠切除术后CD病情可获得暂时缓解,但复发率高,需反复手术的风险较高。本文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和术后内科治疗等角度对与肠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相关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通过综合控制各种影响因素,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提高CD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10年间91例克罗恩病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1例患者共进行120例次肠切除肠吻合术,其中有14例(11.7%)发生吻合口瘘。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急诊或择期手术)、吻合方式(侧侧吻合或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吻合方法(吻合器或手工缝合)和手术时间(3h以上或不足3h)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3.891,95%C1:1.332~13.692)、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OR=3.236,95%CI:1.165~11.950)和手工缝合(OR=5.715,95%CI:1.454~17.328)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时应避免急诊手术,采用侧侧吻合和应用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克罗恩病病人常需行多次手术治疗,第一次手术后10~15年问再次手术率达40%~50%,有关腹腔镜手术治疗克罗恩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有许多报道,但对于该手术是否适宜复杂克罗恩病如:局部脓肿、瘘、克罗恩病复发以及再次手术尚待证实,本研究对此做一评估,同时对一期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治疗克罗恩病复发做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手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素.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45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logistic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素.结果:1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患者发现一种以上并发症,肠梗阻9例、吻合口瘘5例、切口感染5例.根据logistic多素回归分析得出术前营养状态、皮质激素的使用、吻合方式,可以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术前营养不良、使用皮质激素、非侧侧吻合方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的影响素.认识这些影响素有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行二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2010年1月-2015年2月单一手术组完成的66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0例患者因术后严重并发症行二次手术,归纳总结这1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10例二次手术患者中,因术后腹腔内出血行止血术3例,因术后肠梗阻行单纯肠粘连松解术3例、行空肠侧侧吻合及空肠造瘘术1例,因术后黄疸再次手术2例,其中1例梗阻性黄疸,行粘连松解+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而另1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见胆管及肠管扩张,考虑淤胆.因引流管与肠系膜粘连,行腹腔引流管拔出术1例.结果 1例淤胆病例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病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术后再次出血,经介入予以成功止血.其余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再次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癌术后二次手术的常见原因主要是肠梗阻和出血;由于腹腔引流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术后消化道瘘无需再次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期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术中输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5 h)为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5岁)、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术中输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5 h)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较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于年龄较大或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术前应全面评估,并给予积极处理;建立专科化队伍,术中应规范操作,控制出血,并尽可能减短手术时间,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3例(24.26%)出现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死亡5例(3.68%).单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P=0.041)、术侧(P =0.014)、出血量(P=0.010)及手术持续时间(P =0.009)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HR3.158,95% CI 1.248~7.992,P=0.015)和手术持续时间(HR2.508,95% CI 1.035 ~6.080,P=0.042)为良性病变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后伴有高并发症发生率.但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科学合理进行围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全肺切除仍然可以作为良性肺疾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postoperativepulmonarycomplications,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接受胃十二指肠手术的连续病例共5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PPC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08例患者有131例(25.8%)发生PP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PPC有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52)、术前伴存呼吸疾病(OR=2.915)、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95)、术中气管插管时间(OR=1.005)、保留鼻胃管时间(OR=1.059)、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1.367)。得出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为:P(1)=1/犤1+e-(-3.780+0.051×Y+1.086×Rd-0.005×Alb+0.005×Dtc+0.057×Dnt+0.312×Dmv)犦。结论高龄、有基础呼吸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术中和术后留置胃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长者,易于发生PPC。  相似文献   

15.
肠部分切除后吻合方式对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后,吻合方式对CD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9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侧侧吻合(SSA组,56例)与端侧或端端吻合(非SSA组,38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内镜复发和临床复发情况。结果SSA组和非SSA组术后1年和2年累计内镜复发率分别为10.7%、46.4%和29.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术后1年和2年累计临床复发率分别为3.6%、8.9%和7.9%、21.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相对于端端和端侧吻合.CD患者在实施肠切除时行侧侧吻合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侧侧吻合可考虑作为CD肠切除后的首选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并发症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148例行PD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患者行PD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33.8%(50/148),死亡4例(2.7%)。单因素分析显示:(1)黄疸持续时间、血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及凝血原酶时间是影响术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2)黄疸持续时间、血红蛋白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术后PF的独立高危因素;(3)血红蛋白和胆总管直径是影响术后BF的独立高危因素;(4)年龄和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5)术后出血、术后胰瘘和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6)黄疸持续时间和糖尿病是影响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独立高危因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是影响PD术后主要的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31、0.047、0.019)。 结论总胆红素、黄疸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是影响PD术预后的主要高危因素,应规范化进行PD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临床干预,以预防PD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再手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再手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我院施行的392例PD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的原因、诊断、处理方式及疗效。结果PD术后并发症133例(33.9%),死亡14例(3.6%)。其中22例再手术,再手术的死亡3例,再手术死亡率13.6%。结论导致PD术后再手术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胰瘘和切口裂开等。再手术是处理PD术后并发症的一个有效手段且不增加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