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科学论证"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对于消除百姓高额医疗费用风险,缓解因病致贫的效果,运用因病致贫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居民大规模家庭入户调查数据进行论证。结果显示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因病致贫的发生率为2.05%,严重程度为15.70%,而组合支付方式可使其分别下降54.43%和89.68%,且效果远大于现行医疗保障的作用(21.52%和31.47%)。提示通过良好的费用共担机制,支付方式改变可大大减轻百姓医疗经济负担,缓解因病致贫,最终实现医改的"让百姓得到实惠"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论证"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对于消除百姓高额医疗费用风险,改善医疗费用所致居民收入公平性恶化的效果,研究借鉴GINI系数原理与方法,利用居民大规模家庭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医疗费用使居民收入公平性恶化了12.61%,而组合支付方式可缓解此种恶化的82.60%,效果显著,且改善作用远大于现行医疗保障的作用(20.68%)。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以及新农合缓解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能力。方法:2011年分别选取浙江、湖北、重庆作为样本地区,通过现场调查获取问卷1 661份,计算参合家庭的年自付医疗卫生费用、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和集中指数。结果:补偿前后,贫困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相对差距均最高,低收入组次之。补偿后,集中指数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进一步向经济困难家庭集中。结论:通过推进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和完善新农合配套措施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和低收入居民抵御灾难性卫生支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国农村人口的健康问题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农村仍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利用灾难性卫生支出率和致贫率作为测量工具,来衡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方法:数据来源于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采用WHO推荐的方法计算灾难性卫生支出。结果:农村人口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4.4%,致贫率为9.2%,且两者与地区经济水平呈负相关,最为贫困的西部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及致贫率最高,分别为15.8%和10.8%;有住院病人的农村家庭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和致贫的风险最大。结论与建议:中国农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较高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新农合制度的保障水平不高,缺乏遏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有效机制,特别是现存以服务项目付费为主导的支付方式,是导致农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制度成因。因此,应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为重点,加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强化各种配套制度和机制的安排。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差异中的差异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对互助医疗项目试点县(陕西省镇安县)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在项目运行前后两年度(2002年和2006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该项目在降低试点地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方面的效果.结果显示,农村互助医疗项目的确有助于降低试点地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随着灾难性卫生支出界定标准的升高,其在该方面的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贫困农村地区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进行分析,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对降低家庭疾病经济风险所起到的作用,为政府控制这类慢性病的经济负担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取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患者家庭的卫生支出和费用报销资料,计算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家庭因病致贫情况。结果研究发现,高血压及其合并症具有很强的家庭致贫作用,因高血压及其合并症导致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22.2%,经过新农合制度的费用补偿,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下降到19.2%。结论贫困农村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较高,但新农合对缓解这类疾病导致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作用有限,政府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降低该类疾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改善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视角,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焦作市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托底救助数据",设置医疗保障政策的保障水平和医疗保障政策对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的降低程度两项评估指标,评估医疗保障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实施效果。[结果]在40%的阈值下,基本医保保障水平为51.56%,基本医保补偿使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下降了7.8‰,下降幅度为63.93%;托底救助使保障水平提升了30.87%,托底救助使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下降了1.2‰,下降幅度为48.58%。[结论]基本医保补偿降低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尤其对于改善医疗费用较高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效果更好;托底救助使大多数家庭实现了避免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目标。该政策对于因病致贫患者灾难性卫生支出改善的效果优于因残致贫,体现了托底救助政策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8.
杨伟  轩莉 《中国卫生经济》1999,18(12):57-59
1998年,上海市普陀区医疗保险办公室改革公费医疗支付方式,对门诊项目实行按人头付费。本文就改革实施一年来公费医疗费用发生情况作一分析,对按人头付费方式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该支付方式较为有效地降低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减少了浪费;对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转变经营策略,重视医疗成本控制,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提出,要注意纠正个别医疗机构控制费用方法简单化的偏差,要考虑人群年龄结构因素对医疗费用的影响,适当调整付费标准,以避免医疗机构在承担费用支出方面出现畸轻畸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制度对降低我国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2008年中国的医保制度已经覆盖87.9%的居民,接近全民医保覆盖的目标。然而,仍存在部分居民现金卫生支出比例过高的现象,导致家庭由于支付医疗卫生费用而陷入经济困境。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致贫率,来探究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力度与水平。方法:本文利用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计算灾难性卫生支出和致贫率。结果: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3.0%,且发生率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总体致贫率为7.5%;家庭中含有住院病人、慢性病人、肺结核病人及60岁以上老人,其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高。结论与建议:通过分析脆弱人群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增强其对居民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调查89个国家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情况,对支付医疗费后家庭承担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国家的卫生系统、人口结构等与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关系,提出通过税收、保险机制或其他途径增加预付筹资,降低个人卫生筹资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是减少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梳理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救助政策的制度,救助对象的实际医疗费用负担以及救助实施效果。方法:利用上海市民政局救助数据分析救助对象医疗费用负担、医疗救助效果和救助前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情况。结果:2015年,上海市医疗救助对象的人均医疗费用17344元,自负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27.4%。救助对象人均救助金额为2276元,救助占自负费用比例为48.0%,救助后自负费用占比14.3%,救助后自负费用降低了13.1个百分点。救助前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27.1%,救助后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人数比例降为17.2%。结论:上海市医疗救助对降低自负费用作用、减少灾难性卫生支出较为明显,不同人群的救助水平有所差异。建议要实现救助对象的基本医保全覆盖,完善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组合支付方式设计原理出发,利用我国常规统计数据进行论证,发现"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下,明确设立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总额及按GDP同步增长的增速指标,医疗费用支出可预测、可调控,能确保医保费用支出与筹资基本同步,为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提供稳定的环境。另外,由于对每次服务实行定额收费,所以易于与医保给付方式接轨,收支平衡补偿方案容易制定。由此,医疗保障部门担忧的收支失衡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因病致贫"从绝对概念推广至相对概念,立足于"灾难性卫生支出"指标,探索"灾难性卫生支出"指标与"因病致贫"最佳匹配模式,最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灾难性卫生支出"指标的计算方式和阈值。方法:运用统计模拟方法,基于国际卫生经济学使用的三种"灾难性卫生支出"计算指标,分别将其与"因病致贫"指标相匹配,寻找10%~80%阈值内的最佳匹配率。结果:以"可支付能力"作为分母的匹配效果最差,以"可支配支出"作为分母的效果次之,二者的匹配效果都低于50%;以收入作为分母的"灾难性卫生支出"指标匹配效果最好,在2011年和2013年样本中分别达65. 92%和72. 57%。结论:在中国的国情下,中国式"灾难性卫生支出"指标应以"收入作为分母,12%~17%左右作为阈值"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3—4月,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算法计算灾难性卫生支出,分析不同特征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9.73%,致贫率为9.54%。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成员中有老年人(OR=1.443,95%CI=1.273~1.631)、5岁儿童(OR=1.639,95%CI=1.135~2.439)、慢性病人(OR=2.285,95%CI=1.935~2.516)的家庭其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比例较高;多种不利因素的组合增加了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风险;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人口学因素均是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论建议决策者今后通过扩大医疗保险项目的覆盖范围、发展补充医疗和大病保险,增强居民保健意识等,减轻居民现金卫生支出。  相似文献   

15.
灾难性支出家庭对卫生筹资公平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家庭支出中,有一些家庭由于疾病,必须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当所支付的医疗费用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家庭的其他支出,甚至是正常的生活。当卫生保健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超过5 0 %时,WHO就把这类家庭称之为灾难性支出家庭(catastrophicexpenditurehousehold) [1] 。灾难性支出家庭与低收入家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灾难性支出家庭反映的主要是卫生支出对一个家庭的影响,这种家庭,单纯从收入水平看,可能处于中等收入,甚至是高收入水平。但对于任何一种家庭,如果其卫生支出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大于5 0 % ,都可以认为卫生服务已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血压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状况。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和2014年家庭入户调查数据,比较不同年度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平均差距、相对差距和集中指数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平均差距呈下降趋势,灾难性卫生支出相对差距变化不明显;灾难性卫生支出集中指数下降。结论:当地实施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医疗费用,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密度和总体影响度减弱;需要进一步调整医保补偿机制调控灾难性卫生支出向低收入高血压患者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8个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典型城市居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情况、分析卫生筹资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方法:采用集中指数比较不同经济水平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分布。结果: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及平均差距呈负相关;杭州和合肥集中指数为负值,武汉、成都、无锡、宝鸡和石河子集中指数为正值。结论:贫困家庭通过减少医疗花费避免灾难性的经济支出;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经济水平和居民家庭经济收入,减少灾难性卫生支出,维护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合理确定病种费用标准回应支付方式改革刍议(2011年第7期P38专栏)要对不同的医疗服务实行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住院患者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对门诊患者实行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也可二者结合使用)相结合的支付方式。这两种支付方式实际上都是针对每种疾病支付固定的治疗费用的支付办法。科学合理地确定病种费用标准是能否顺利推开病种付费的关键。目前不少地方也在推行单病种付费改革,但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的现实可操作性,研究以"协调各方利益,实现预期效果"为目标,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适用于全国、省、市、县,乃至单个医疗机构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运用华东地区某省卫生财务年报资料进行了现实模拟设计,测算得2009年华东地区某省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总额医疗费用应控制在400.5亿元之内,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医疗机构中,以城市医院为例,其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床日费用的收费标准分别为228.5元和697.3元。证明"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是易操作可推广的,为组合式支付方式的现实实行、实现医改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日本医疗保险病例组合支付方式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日本医疗费用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为此,在2003年4月实施了按病例组合支付制度来代替传统的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制度。这个新的支付系统包括两个部分:每日预付部分和按服务项目付费部分。根据诊断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相对于这个医院的平均住院天数的比例,每天预付的医疗费用标准分为三个阶段,这项调整是为了保证每个医院能够获得前一年应得的报酬。支付给医生的按服务项目付费仍然是按照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来支付。这种新的支付方式虽然降低了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但并没有减少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日渐增长的医疗支出。院内死亡率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是,通过预约的再入院率却明显增加,这显示再入院率并不是随机增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