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通道电流在NO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变化.方法:离体培养12 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IN-1处理组和SIN-1处理后加氯通道阻断剂SITS组,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氯通道电流.结果:3组神经元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0,P=0.006).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DR1蛋白在氧糖剥夺后的神经元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推测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D孕鼠的胚鼠皮层培养神经元,采用新生SD大鼠皮层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神经元正常对照组、神经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和星形胶质细胞OGD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DDR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MTT法测得细胞活性值降低;与神经元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元OGD组的DDR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OGD组的DDR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OGD处理可诱导DDR1蛋白在大鼠皮层神经元中的表达,提示DDR1蛋白可能参与OGD后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小鼠大脑皮质发育阶段神经元成熟和树突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同窝的发育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脂肪乳剂注射对照组,30 mg异丙酚注射组,60 mg异丙酚注射组.于出生后第7天(P7)经腹腔注射.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异丙酚注射注射对P7小鼠大脑皮质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反应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及NeuN免疫反应阳性的成熟神经元的变化,MAP2B免疫组化检测锥体细胞形态与数量的变化.运用高尔基染色观察异丙酚对P14小鼠大脑皮质内锥体细胞树突棘总数及亚型数量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异丙酚对P7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熟神经元细胞数量均无显著影响,MAP2B免疫组化显示60 mg异丙酚注射显著减低P7小鼠大脑皮质内锥体细胞的数量与树突总数,而30 mg异丙酚注射则无显著改变.高尔基染色结果进一步证实:与对照组比较,60 mg异丙酚注射显著减少P14小鼠大脑皮质锥体细胞树突棘总数(P<0.05)及蘑菇样树突棘数量(P <0.05);30 mg异丙酚注射亦显著减少蘑菇样树突棘数量(P<0.05),而对树突棘总数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 异丙酚单次注射对发育期小鼠大脑皮质成熟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影响不明显,但高剂量注射对皮质锥体细胞树突的发育与树突棘的成熟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96只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组、WJ-MSCs细胞移植组,每组32只。PBS处理组和细胞移植组小鼠通过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术后24h,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注射细胞悬液或PBS溶液。每组取6只小鼠,于细胞移植后对小鼠腹腔注射BrdU溶液,持续5d。于术前及术后1、6、12、24d对各组小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术后6d时,采用神经元标志物NeuN免疫荧光单标记染色技术检测缺血侧大脑梗死灶及梗死灶周围区皮质神经元的变性丢失情况;采用RT-q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缺血侧大脑半球炎症因子的表达量;采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Iba1及增殖标记物BrdU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技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情况。结果与PBS处理组相比,WJ-MSCs细胞移植组小鼠神经功能显著改善(P<0.01),且位于缺血侧大脑梗死灶及梗死灶周围区皮质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1)。与PBS处理组相比,WJ-MSCs细胞移植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的抗炎因子表达量升高,促炎因子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处理组相比,WJ-MSCs细胞移植组小鼠缺血侧梗死灶和梗死灶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显著抑制(P<0.05),且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并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睾丸酮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AST)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切除睾丸及补充睾丸酮后小鼠脑缺血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没有细胞凋亡出现。睾丸切除+睾丸酮治疗组、脑缺血损伤组、睾丸切除+脑缺血损伤组、睾丸切除+脑缺血损伤+睾丸酮治疗组均检测到细胞凋亡。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睾丸酮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海人酸(KA)活化培养的新生SD大鼠小胶质细胞(MG)及其分泌的一氧化氮/过氧化氢(NO/H2O2)、海马神经元、谷氨酸(Glu)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KA作为MG的激活剂,以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抑制剂氨基胍(AG)或过氧化氢的水解酶(CAT)作为工具药,先检测原代分离纯化培养的MG在KA激活后及工具药作用后各组条件培养液中NO和H2O2含量的变化,再用各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孵育离体海马神经元,观察其对神经元内Glu表达的影响。结果:KA作用后各组条件培养液中NO和H2O2含量明显升高,经AG或CAT处理后各组条件培养液中NO和H2O2含量显著降低;海马神经元的Glu免疫反应性K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在AG+KA组和CAT+KA组较KA组明显减弱。结论:活化的MG可能通过氧化损伤机制作为参与癫痫发作一个重要环节,提示采取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氧化损伤也可能是癫痫防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芩苷、栀子苷配伍组分(BG)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激活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V2小鼠小胶质细胞株,取生长良好的细胞分别加入LPS(终浓度500ng/m L)和不同浓度黄芩苷、栀子苷配伍组分(终浓度12.5、25、50μg/m L)进行干预,并设置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脂多糖对BV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取培养24 h细胞上清液,用Griess法检测NO生成量。结果 (1)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单独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与LPS单独处理的模型组细胞相比,给药组(LPS+BG)有效的提高了LPS处理后的BV2小胶质细胞活性,有统计学意义。(2)Griess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可明显促进BV2细胞NO的生成,有统计学意义;加入黄芩苷栀子苷配伍组分可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NO的生成,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芩苷、栀子苷配伍组分可显著提高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同时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BV2细胞NO的表达,初步判断黄芩苷、栀子苷配伍组分可抑制脂多糖所致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Sprague-Dawley大鼠 (SD Rats) 、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 (Kunming mice) 为研究对象, 探索研究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诱导3种鼠的原代混合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对比.从而进一步探讨、发现研究三种鼠的应用价值、寻找更理想的炎症模型.方法 以一氧化氮合酶 (i NOS) 、环氧化酶 (COX-2) 、白介素-1beta (IL-1β) 和Nitric Oxide (NO) 作为代表激活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表征.获得C57BL/6小鼠、昆明种小鼠和SD大鼠23 d龄乳鼠后, 进行断头取脑和胶质细胞培养.传代至第3代接种于24孔板使用, 经LPS介导24 h后分别用Griess法检测NO浓度变化, Western b Lot检测COX-2、IL-1β、i NOS的蛋白表达.结果 用含N2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后的SD大鼠混合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比较三种鼠混合胶质细胞的正常对照组和LPS组, LPS组的NO释放量显著升高 (P<0.01) ;并且3种鼠混合胶质细胞的LPS组的i NOS/COX-2/IL-1β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 LPS可以诱导C57BL/6小鼠、昆明鼠以及SD大鼠混合胶质细胞NO的释放以及IL-1β、i NOS、COX-2蛋白的表达, 从而诱发炎症反应;LPS可以诱导3种鼠的原代混合胶质细胞形成炎症氧化模型.并且, SD大鼠反应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3个不同胚胎时期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性状,了解胚胎脑皮质发育过程.方法E14、 E18和E20胎鼠前脑脑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原代培养后,用BrdU细胞增生检测试剂盒检测增生能力;诱导分化7天后,对细胞分别进行MAP2和GFAP免疫荧光标记和Hoechst 33342核染色,计算MAP2 细胞和GFAP 细胞占Hoechst 细胞的各自比例;用Annexin 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早期凋亡率.结果 3组神经干细胞的OD值分别是:E14为1.1771±0.0422(n=22),E18为0.4127±0.0328(n=23),E20为0.2117±0.0456(n=16)(均为P<0.001);E14神经元细胞比例和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分别为:81.96%±4.91%(n=10)和16.63%±4.05%(n=10),E18为27.56%±3.54%(n=10)和58.98%±5.91%(n=10),E20为4.75%±2.39%(n=10)和89.43%±3.40%(n=10)(均为P<0.001);早期凋亡率分别为:E14为41.12%±9.75%(n=8),E18为56.30%±9.35%(n=19),E20为5.74%±3.31%(n=9)(均为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能力随着胚胎发育变得越来越弱,而凋亡比例先小后大,最后逐渐变小.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随着胚胎发育过程会越来越小,而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在形态学上表现为染色质浓缩 ,生物化学上则表现为核酸酶酶切DNA。本研究试图探讨内毒素 (脂多糖 )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显示 ,内毒素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与对照组比 ,细胞吞噬机能显著下降 (P <0 .0 1) ,腹腔灌洗液中NO-2 /NO-3 浓度显著升高。NO阻断剂AG和活性氧阻断剂PDTC均能部分抑制巨噬细胞凋亡 ,细胞吞噬机能也获得部分恢复。用LPS和IFN模拟在体情况 ,也能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凋亡。与整体情况类似 ,AG和PDTC亦能部分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凋亡。提示内毒素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系经NO及活性氧介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对转APP基因小鼠脑内海马神经元蛋白质损伤和蛋白聚集的影响,并探讨海藻糖对异氟醚诱导的神经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12月龄转APP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醚组(Iso组)和海藻糖组(Tre组),每组20只。对照组小鼠不给予任何药物,将其置于持续通入2 L·min-1氧气的麻醉箱中2h;Iso组和Tre组小鼠于麻醉前30 min分别经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或海藻糖(400 μg·kg-1)稀释液,然后给予1.4%异氟醚吸入麻醉2 h。麻醉后6 h 取小鼠海马组织制备脑组织匀浆,应用 DCFH-DA荧光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麻醉后24 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蛋白羰基化合物、硝基化酪氨酸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2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透射电镜检测海马神经元中蛋白聚集物的形成,应用TUNEL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小鼠海马组织中ROS水平、氧化蛋白羰基化合物、硝基化酪氨酸、Aβ1-42蛋白表达水平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 < 0.05);与Iso组比较,Tre组小鼠海马组织中ROS水平、氧化蛋白羰基化合物、硝基化酪氨酸、Aβ1-42蛋白表达水平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异氟醚能诱导转APP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蛋白质损伤和蛋白聚集,加剧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脑内海马神经元凋亡,海藻糖能够拮抗异氟醚诱导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2.
MPTP诱导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滢  陈晓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2):105-108,F002
目的 探讨 1-甲基 - 4苯基 - 1,2 ,3,6 -四氢吡啶 (MPTP)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C5 7BL小鼠腹腔注射 MPTP,总量为 15 0 mg/kg,取中脑黑质 Nissl染色 ,TH免疫组织化学 ,TUNEL法和电镜观察黑质致密带的神经元改变。 结果  MPTP处理后 ,黑质致密带的存活神经元和 TH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 (P<0 .0 1) ,TUNEL结果表明黑质神经元出现明显的 DNA断裂的特征性凋亡改变 (P<0 .0 1) ,黑质致密带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出现早期凋亡改变。 结论  C5 7BL小鼠腹腔注射 MPTP,可诱导黑质神经元凋亡 ,细胞凋亡是 MPTP的毒性作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与蛋白激酶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神经元缺氧后膜性PKA(蛋白激酶A)和PKC(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以及它们的特异性抑制剂对神经元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培养的神经元"缺血"模型,然后用不同浓度的特异性PKA抑制剂Rp-cAMP和特异性PKC抑制剂Calphostin C预孵育培养神经元再进行"缺血"实验,用放射酶分析法测定神经元缺氧后的膜性蛋白激酶活性,各组缺氧神经元的凋亡百分率由TUNEL荧光试剂盒测定.结果随着神经元缺氧时间的延长,神经元膜性PKA和PKC活性均增加;随着Calphostin C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相反随着Rp-cAMP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减少.结论①PKA和PKC信号转导通路均参与了缺氧神经元损伤;②缺氧后培养神经元PKA和PKC对凋亡的调控功能相反,提示在培养的缺氧神经元中PKA和PKC信号转导属于单相控制系统,可能二者在细胞中的比例决定着缺氧神经元的存亡.  相似文献   

14.
奥曲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 Q  Meng LQ  Liu JC  Hu JP  Ge J  Wan YL  Ji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0):716-718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为奥曲肽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奥曲肽4、7、10 μ g/ml作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24、48、72 h,以空白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凋亡;直接标记单克隆(CD95/CDl78)抗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 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奥曲肽在4、7、10 μg/ml d作用 SMMC-7721 24 h后,SMMC-7721凋亡率从8%升高为40%(P<0.05),Fas表达率从57%升高为76%(P<0.05),FasL表达率从54%升高为63%(P<0.05).结论 奥曲肽能诱导肝癌细胞(Hep SMMC-7721)凋亡的发生,而且能促进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avocado/soybean unsaponifiables (ASU) are known as an antiarthritic agent.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ASU on oxidant/antioxidant systems and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neurons of hippocampal formation aft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ETHODS: Eighteen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equal groups: group I rats were used as controls; group II rats were fed with standard diet and group III rats were fed with standard diet plus ASU pills for 10 days. One day after electrocauterization of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ies for groups II and III,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were occluded for 30 min and then reperfused for 30 min. After these procedures, rats of all groups were sacrificed. The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nitric oxide (NO) and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were measured in the left hippocampus.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neurons was counted by Tunel method in histological samples of right hippocampus. RESULTS: MDA and NO levels increased in group II compared with group I rats (p = 0.002, p = 0.015). In group III, MDA and NO levels decreased as compared to group II (p = 0.041, p = 0.002). SOD and CAT activities increased in group III as compared to group II rats (p = 0.002, p = 0.002).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neurons was lower in group III as compared to group II rats.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ASU could decrease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tic changes in ischemic rat hippocampus.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ASU may be beneficial to prevent or ameliorate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Wang ZH  Zhu JY  Li T  Leng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44-847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体外培养扩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作用,以便从体外获取大量Treg细胞.方法 将从C57BL/6幼稚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提取的Treg与从DBA/2小鼠骨髓中提取的成熟树突细胞(mDC)混合培养,并分别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IL-4或IL-15,检测Treg增殖和凋亡的情况,与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为对照.分别将培养获得的Treg与C57BL/6幼稚小鼠的效应性T细胞(Teff)混合培养,测定扩增后的Treg对Teff的抑制活性.检测扩增后Treg的Foxp3表达,从而证明培养获得的Treg仍保持其表型.结果 在保持其对Teff抑制活性的同时,IL-2组、IL-4组、IL-15组Treg的增殖细胞前体频率分别为31.3%、28.9%、34.5%,明显高于对照组(14.5%),均P<0.05;增殖指数分别为1.9、1.7、1.8,明显高于对照组(1.5),均P<0.05.IL-2组、IL-4组、IL-15组Treg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2.8%、11.4%、1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9%),均P<0.05.扩增后的Treg仍高表达Foxp3(91.75%).结论 IL-4、IL-15和IL-2一样,具有促进Treg增殖、减少其凋亡的作用,并同时保持对Teff的抑制功能.扩增后的Treg仍保持其表型,高表达Foxp3.  相似文献   

17.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证实缺血性脑损伤主要是以细胞凋亡的方式发生。 方法:用TUNEL法标记检测损伤的神经细胞,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 mRNA,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蛋白。结果:手术组检测到TUNEL标记的阳性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区,渐进性增多,第3天达到高峰,可检测到凋亡小体和正在形成凋亡小体的神经细胞。bcl-2主要在海马CA3区表达,Bax则主要在CA1区表达,两者均于再灌注8 h出现,24 h阳性信号达到高峰,72 h明显下降。结论:细胞凋亡是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元丢失的重要原因,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bcl-2 和Bax 的区域性表达可能参与海马不同区域缺血耐受性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缺血性脑损伤主要是以细胞凋亡的方式发生。方法;用TUNEL法标记检测损伤的神经细胞,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 mRNA,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蛋白。结果:手术组检测到TUNEL标记的阳性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区,渐进性增多,第3天达到高峰,可检测到凋亡小体和正在形成凋亡小体的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bcl-6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30例,T细胞淋巴瘤20例)和30例淋巴结炎组织中bcl-6的表达水平,并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淋巴结炎、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6.7%、35.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强表达率达36.7%,高于T细胞淋巴瘤的20.0%和淋巴结炎组织的6.7%(P<0.05).bcl-6阳性表达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过表达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