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为3DCRT治疗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8年6月~2004年6月在本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煤工尘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为3DCRT组,选择同期单纯放射治疗的30例煤工尘肺合并NSCLC患者为对照组。用肺功能评价比较3DCRT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3DCRT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肺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3DCRT是一种治疗煤工尘肺合并NSCLC较为满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尘肺患者77例为尘肺组,其中矽肺组42例,煤工尘肺组35例,同期职业健康检查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3ml,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结果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中CD3、CD4和CD4/CD8均低于对照组,煤工尘肺组和矽肺组中CD8均高于对照组,矽肺组中CD4和CD4/CD8均低于煤工尘肺组;矽肺组中IgG和C3均高于对照组和煤工尘肺组;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贰+叁期IgG和C3高于壹期尘肺组和对照组,壹期矽肺组IgG和C3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体液免疫亢进,这对阐明尘肺的免疫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泡利酚制剂用于治疗煤工尘肺后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单纯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2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泡利酚口服,第3组给予维生素C口服,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服药前后(6个月)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经泡利酚治疗后,第1、2组CD3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1),第3组CD3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泡利酚制剂治疗煤工尘肺患者能够提高外周血全T淋巴细胞的数量,且无明显毒性不良反应,对煤工尘肺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107例尘肺患者,其中石棉肺47例、矽肺45例、电焊工尘肺15例,单纯尘肺无并发症者53例,并发感染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者41例,并发COPD者30例(其中伴感染19例)。以同期40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尘肺组外周血中CD3+总T细胞、CD3+CD4+辅助/诱导T细胞及CD3-CD16+CD56+NK三类细胞百分数均降低(P0.05);三种不同类型尘肺之间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尘肺并发感染者外周血中CD3+总T、CD3+CD4+辅助/诱导T、CD3+CD8+抑制/杀伤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并发COPD组外周血中CD3+总T、CD3+CD4+辅助/诱导T、CD3+CD8+抑制/杀伤T、CD3-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提示尘肺患者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明显,并发肺部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并发COPD者免疫功能损伤严重。因此,对尘肺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对阐明尘肺发病机制、监测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检测64例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全肺灌洗术后煤工尘肺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升高,CD8降低;IgA、IgM有降低趋势,IgG明显降低。矽肺患者CD4及CD4/CD8升高,CD8降低,CD3无明显差异;IgA、IgG、IgM有降低趋势,C3明显升高。提示全肺灌洗术后尘肺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增加,体液免疫功能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6.
检测64例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全肺灌洗术后煤工尘肺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升高,CD8降低;IgA、IgM有降低趋势,IgG明显降低.矽肺患者CD4及CD4/CD8升高,CD8降低,CD3无明显差异;IgA、IgG、IgM有降低趋势,C3明显升高.提示全肺灌洗术后尘肺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增加,体液免疫功能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煤工尘肺患者(煤工尘肺组)、36例井下健康工人(井下对照组)及32例井上健康人(井上对照组)血清IFN-γ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百分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果提示,随着病情加重,煤工尘肺患者IFN-γ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力下降,IFN-γ与T淋巴细胞共同参与了煤工尘肺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茶多酚制剂用于治疗煤工尘肺后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单纯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2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茶多酚(0.4 g和0.8g)口服,第3组给予维生素C(0.4 g)口服,用BAS组织化学法检测服药(6个月)前后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经茶多酚治疗后,第1、2组细胞分化抗原3(cell differential antigen 3,CD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3组CD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茶多酚制剂治疗煤工尘肺患者能够提高其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的数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煤工尘肺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41例肺癌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分期相关:Ⅰ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抑制;Ⅱ期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但较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患者所有亚群均降低,分别与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期增加,CD4+/CD8+明显降低,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NK细胞和CD4+/CD8+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的进展进一步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探讨其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3 8例结核性腹膜炎治疗前、治疗后及 2 9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和 (或 )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①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 (CD3 + )、T辅助 /诱导淋巴细胞亚群 (CD4+ )、T辅助淋巴细胞 /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 (CD4+ /CD8+ )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 (P <0 0 1) ,抗结核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 (P <0 0 1) ;②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水CD3 + 、CD4+ 、CD8+ 、CD4+ /CD8+ 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 (P <0 0 1) ,与外周血比较除CD8+ 降低 ,其余亦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异常 ,其免疫功能紊乱 ,表现为全身细胞免疫力低下而腹膜腔局部免疫力增强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腹膜炎一项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Journal of agromedicine》2013,18(2):189-20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HR ZE/4H3R3和2H3R3Z3E3/4H3R3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社会效果评价,为结核病的社会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2HR Z E/4H3R3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监测资料和2003年对《中国结核病控制规划(2001—2010)))阶段评估,抽查“世界银行贷款 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落实较好的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下,两方案已达到国家规划目标。目前2H3R3Z3E3/4H3R3未能达到国家规划目标,治愈率明显较强化期每日服药方案低,而失败率、丢失率、副反应停药率明显较高。结论 经费落实不到位导致患者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不能很好落实,是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原因。由于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不能很好落实,致使全程隔日服药方案不能胜任规划目标的要求,提示结核病控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3·3认知策略训练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测试量表>,对15名参加3·3·3认知策略训练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干预因素对逻辑思维和空间-视觉能力、总数学能力的影响有显著意义,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3·3·3认知策略训练可有效提高儿童的数学能力,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X线三维成像和三维显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X线三维成像和三维显示进行了研究。首先讨论了基于锥形束扫描成像结构的直接体积重建的理论和应用问题,接着形成并实现了基于体积显示的三维显示方法,体积显示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优于表面显示。结果表明X线三维成像和三维显示对于应用于临床和计算机辅助手术和医疗评价等的三维影像系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酰裂解酶(HMGC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方法收集2014年12月7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1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该患儿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MGCL基因检测,并于患儿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均获得受试对象及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结果患儿年龄为1岁1个月,男性。因"不明原因腹泻、呕吐,反复呕血,发热2 d,昏迷3 h"收入本院。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氨水平高、代谢性酸中毒;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双侧侧脑室旁及双侧额颞顶皮层下异常信号。确诊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经限制蛋白质摄入,静脉滴注葡萄糖和左旋肉碱治疗后症状缓解。该患儿HMGCL基因c.509G >T(鸟嘌呤>胸腺嘧啶)发生点突变,c.348+1G > C(鸟嘌呤>胞嘧啶)发生剪切位点突变,导致外显子拼接错误,其中c.509G >T是来自母亲的杂合突变,c.348+1G > C是患儿新出现纯合突变,c.348+1G > C剪切位点突变,导致第170位的半胱氨酸剪切突变为苯丙氨酸。出院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示:患儿年龄为1岁7个月,智力运动发育稍落后,但无明显倒退,无抽搐发作,全身情况良好,各项生化指标及尿3-羟基-3-甲基戊二酸水平降低。 结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系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过HMGCL基因检测及HMGCL基因分析不仅有助于诊断该病,对于指导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18.
Discussion 3     
《Statistics in medicine》1989,8(9):1137-1138
  相似文献   

19.
Discussion 3     
《Vaccine》2000,18(Z1):S7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