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青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川芎嗪静滴至TIA终止连续5周;对照组35例,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治疗2周.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6%,对照组为77.14%,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青年人TIA患者应用川芎嗪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川芎嗪治疗青年人TIA疗效显著,疗程短,无不良反应,是治疗TIA的一种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2.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20ml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给予300m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两药分别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qd,连续15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度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在治疗前后2组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均能改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状态,但银杏达莫注射液优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1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36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及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发病因素可能与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关系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奥扎格雷钠治疗57例TIA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相应的血液、超声等改变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的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组,57例)和对照组(三七皂甙组,41例),根据治疗后中止发作的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改变及1年内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进行血浆血栓烷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水平、血液流变学、超声、影像学及预后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3.2%。治疗组在用药后TXB2浓度明显下降,6-k-PGF1α明显增高,对照组两者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提示血管病变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患者的影像学存在异常。结论奥扎格雷钠能够针对TIA的病因,改善血液成分、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分别于治疗前,使用奥氮平治疗4、8及12周对8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检测指标包括: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在治疗第4、8及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治疗第8、12周显著下降(P<0.01),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检验项目,也可用作评价其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尤瑞克林静滴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等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能改善脑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0例缺血性脑卒中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流变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血高切值、全血中切值(H,L)、全血低切值、血浆粘稠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粘稠度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速避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速避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法、随机抽样,观察7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36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2%,显效率为66.6%,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都有明显改变(P〈0.05)。无一例继发出血。结论 速避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注射用速避凝治疗组(50例),注射用血栓通常规对照组(4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 进步)为94.09%,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速避凝能阻止血栓形成,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促使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通心络胶囊 +常规药物治疗组 ) 37例 ,对照组 (常规药物对照组 ) 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起到抗凝、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其对治疗前后血流速度、血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设置4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用降纤酶5U静滴,同时设置4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西比灵及维脑路通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检测其血流变学指标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能降低其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VA、B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流变学指标,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对烟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拟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于入院第二天取空腹血液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对照组,并在拟行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饮、禁食后予以静脉匀速补液至入手术室前并再次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对照组的血液粘度指标中的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实验组,而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实验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能够降低烟雾病患者血液粘度并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09~2009—09门诊及住院符合TIA诊断标准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均采取内科治疗,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d,30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服用降脂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合并TIA患者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作用。方法:持续5年用川芎嗪治疗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171例(治疗组),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脑卒中的复发率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与周期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复发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脑血液循环而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对烟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7例拟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于入院第二天取空腹血液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对照组,并在拟行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饮、禁食后予以静脉匀速补液至入手术室前并再次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对照组的血液粘度指标中的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实验组,而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实验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能够降低烟雾病患者血液粘度并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  相似文献   

16.
刘娟 《四川精神卫生》2004,17(3):141-14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变异特征。方法 对 10 8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第 4、8及 12周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检测指标包括 :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度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上述所测项目在治疗第 4、8及 12周与治疗前相比 ,均呈升高趋势 ,尤其是在治疗第 4、8周明显升高 (P <0 0 1)。联合用药组在治疗第4、8及 12周时其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同期单一用药值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而血沉的变化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期间 ,随着药物的增量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作者认为 ,临床应严格遵守用药原则 ,尽可能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中心医院2015-02—2017-09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5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病情转归程度(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hs-CRP、TNF-α、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IL-6、hs-CRP、TNF-α、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周后、出院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周后2组m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快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昼夜生理节律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6例健康志愿者及31例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的全血经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红细胞变形性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昼夜24小时的动态监测,取血时点分别为6:00、12:00、18:00、24:00、呼指标测定分别采用毛缰管粘度计法,微管离心沉淀法,双缩脲法及激光衍射法。结果表明除红细胞变形指数外,余各指标均存在一昼夜24小时的波动性变化,其中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以及血浆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缺血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急性脑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动态观察了54例急性脑出血和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浆渗透压,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头颅CT的改变。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死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渗透压,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浓度无明显差异,脑梗死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31例脑出血患者治疗两周后复查头颅CT,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新的脑梗死 灶,此4例患者平均年龄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脑出血组(P<0.01),结论:脑出血和脑死是发生于脑血管病变基础上的两个相关联的病变,二者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脑出血发生及演变过程中可继发病脑梗死,而该过程中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能与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脑出血治疗过程 应强调沦的脑功能监测,尽量有脑出血急性期后早期改善脑循环并同时给予脑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颅脑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用于颅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接受高氧液(1000ml/d,静脉输注)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比较。结果经过2周的高氧液治疗,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显著降低,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的TK值减少,血沉减慢,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红细胞电泳指数明显增大(P<0·05),红细胞压积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高氧液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