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划痕症对皮内试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皮肤划痕症是皮内试验查找过敏原的禁忌。为观察皮肤划痕症对皮内试验的影响 ,我们于 1999- 0 3~1999- 0 9连续随机选择了皮肤划痕症及非皮肤划痕症患者 ,进行溶酶皮内试验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了门诊皮肤划痕症患者 40例 ,其中男 18例 ,女 2 2例。非皮肤划痕症的其它过敏性患者5 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2 9例为Ⅰ组 ,进行溶酶皮内试验。同时又随机选择了溶酶皮试阳性反应的病例 44例和溶酶阴性反应的病例 48例为Ⅱ组 ,观察皮肤划痕情况。1.2 试验方法 溶酶皮试 :前臂局部皮肤用 75 %酒精消…  相似文献   

2.
<正>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我县均采用皮上划痕法(简称皮上法)接种卡介苗。1982年11月我们对城关镇中、小学生首次行皮内注射法(简称皮内法)接种卡介苗3454人;农村继续用皮上法接种卡介苗10660人,并对这两种不同方法的效果作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报告102例皮内与划痕法药敏自身对照试验结果。皮内注射法阳性率为8.3%,划痕法阳性率为11.1%。按校正配对卡方检验,2.1,P>0.05,说明划痕法和皮内法具有相同的验证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进展,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免疫学的方法诊断脑囊虫病。现今较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囊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酶标对流免疫电泳等。上述试验方法均需一定的试验设备、技术和药品,故在临床上,特别是基层医院较难开展。有鉴于此,笔者在诊治脑囊虫病的实践过程中,创用了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囊虫皮内试验方法。现将该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结核性胸膜炎(观察组)患者和150例非胸膜炎患者(对照组),同时进行PPD皮南试验,采用北京高科生命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剂0.1ml(5IU),用孟都氏法,皮内注射,72h观察反应,以注射局部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结果:观察组中PPD阳性反应占91.67%,而对照组为24.6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49.35,P<0.001)。结论:PPD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操作简便,可作为诊断结核菌感染与否的首选临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推行的卡介苗预防接种,在接种前常需用结核菌素试验来选择对象。我地区地处边陲,条件较差。而结核菌素有效期短(出厂后一个月),运输及保存均需冷藏,所以卡介苗普种工作受到了限制。有谓可用灭活卡介苗代替旧结核菌素者。为验证其实用价值,我所于1982年6~11月间进行了测试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一、对象及方法观察对象包括7~14岁儿童共500人,全部对象随机分配为A、B、C三个组。三组观察对象均于左右两前臂同时分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结核菌素试验,考核卡介苗接种效果。方法对一周岁内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接种了卡介苗的儿童,于接种后三至六个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卡介苗的接种效果。结果3349名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2965人,阴性384人,阳性率为88.53%;其中有卡疤儿童3075人,阳性2956人,阴性110人,阳性率为96.42%,无卡疤儿童274人,均为阴性。结论大部分儿童接种卡介苗后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效果,而利用结核菌素试验考核卡介苗的接种效果,方法简单易行,结果与传统的根据肉眼观察卡疤的判断方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9.
浅谈皮内试验与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用药安全避免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方法:对皮试结果判断为阴性的6235例中发生速发过敏反应5例的试验结果分析。结果:皮试20min观察结果:皮丘都无增大,红晕<0.8cm,无自觉症状,但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经过细心观察、积极抢救,患者都脱离危险。结论:过敏感试验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第一门诊部于1973年10月在全市开展对学龄儿童普种卡介苗期间,由于误将每毫升含0.75毫克皮内用的卡介苗,当作结核菌素发给某卫生院,到××小学进行结核菌素试验,造成该校644名学生未经结核菌素试验,直接于左前臂皮内注射卡介苗,为了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现将一年随访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第一门诊部于1973年10月在全市开展对学龄儿童普种卡介苗期间,由于误将每毫升含0.75毫克皮内用的卡介苗,当作结核菌素发给某卫生院,到××小学进行结核菌素试验,造成该校644名学生未经结核菌素试验,直接于左前臂皮内注射卡介苗,为了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现将一年随访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至今为止检测出易受结核感染人群的方法仍然为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方法。为了高效率地检测出受结核感染的高发病人群,美国近年来提出目标型结核菌素试验,也就是说把PPD实验对象标定在具有感染后高发病危险或具有该  相似文献   

14.
为了做好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流行、传播,我们对近两届新入校学生共soo名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普查。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互临床资料1.】对象均为刚入校新生,共800名。1.2方法将1:2O00结核菌素稀释液0.lml,于前臂内侧作皮内注射。72h观察结果,注射部位硬结平均直径<smm者为阴性,>smm者为阳性。13结果80O名学生中,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137名,阳性率为17.1%。2讨论结核病为一种常见传染病,流行范围广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特异性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和对儿童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展PPD试验临床监测对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及中小学生,对结核病的辅助检查是很重要的,同时可对未产生免疫予以预防接种,达到以预防为主的要求。方法 作采用5IU的PPD试剂于前臂掌侧中下部皮内注射0.1ml,观察结果。结果 调查接种卡介苗阴性为22.7%,学生普查阴性为58.8%,疾病诊断中儿童阴性为57.45%,这部分都是易感儿童。结论 把PPD试验纳入防保常规工作,对于基层防疫单位及贫  相似文献   

16.
结核菌素试验与临床实践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结核菌素的皮试强度对比观察结果报告,探讨结合菌素试验(PPD)作为结核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重要依据的意义。方法:住院患者中做PPD皮试者147例,以定量结素0.1ml注于前臂曲侧中部皮内,强度对比观察24h、48h7、2h 3次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患者皮试上升型占87.5%;肺部及支气管感染、肿瘤皮试患者下降型各占83.3%、81.8%。结论:结核病患者PPD皮试者大多数呈上升型,非结核患者PPD皮试呈下降型居多。结合菌素试验可以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 kDa蛋白(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两种检测方法,探讨更适合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9月北京市大兴区某大学新生共461名,进行重组11 kDa蛋白和PPD的同体双臂皮肤试验,分别于不同前臂皮内注射0.1 mL重组11 kDa蛋白(10μg/L)和0.1 mL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50 U/mL),观察注射后72 h后皮肤反应。于皮肤试验前采集461名志愿者的静脉血,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检测,采用T-SPOT.TB试剂盒进行。比较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的差异性。结果以注射72 h后的硬结反应进行统计,2种检测结果显示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中阳性反应者为17名,阳性率为3.68%;PPD皮肤试验中强阳性反应者为8名,强阳性率为1.74%。以T-SPOT检测结果为标准,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39.53%,100.00%,94.36%;PPD皮肤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6.28%,99.76%,91.97%。结论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灵敏度高,与体外T-SPOT.TB检测结果一致且简便易行,有望成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新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和全球27个耐多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全国约有5.5亿人已感染了结核杆菌,我国肺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1]。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开展早期、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的实验技术十分重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是传统结核病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型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卡介苗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及植物血球凝集素对20名结核病患儿和123例一般感染患儿进行皮内试验。20例结核病有16例阳性,123例一般感染性疾病阳性为0。说明本试验是小儿结核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物共振检测仪早在1970年代已被许多国家,特别是德语国家广泛运用,近年来被推广至我国。该技术检测变应原具有无创伤、检测方便、可以检测该系统配备的400余种变应原及自备可疑变应原的优点。该方法的原理是生物共振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变态反应检测技术。笔者于2006年7月-2007年9月,同时应用生物共振检测仪与变应原皮内试验对厦门地区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以探讨生物共振检测仪联合变应原皮内试验在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