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评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9月本科收治的NRDS患儿56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试验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和氧疗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PaO2/FiO2、PaO2、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氧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大大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有利于促进患儿的恢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君庆  江英 《江西医药》2013,(8):719-72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儿60例,治疗组(固尔苏)及对照组(不用固尔苏)各30例,在不同时间点对两组RDS患儿治疗过程中肺顺应性(C)、氧合指数(OI)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胸部X线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⑴治疗组经PS治疗后6h、24h、48h,和对照组比较,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OI值均低于对照组、胸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组经PS治疗后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气交换和肺部病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病死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4h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及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H值、PaO2、PaCO2及Sa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2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科新生儿病房入院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36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PO2 、PCO2 、pH、FiO2、PEEP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便于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在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5例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治疗,通过检测肺复张治疗前及治疗后2h的动脉血血气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自主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以适宜的PEEP通气递增肺复张法治疗后2h,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患者的呼吸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能改善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56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联合应用NcPhP+P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X胸片、临床效果和正压通气时间。结果两组在治疗后6、12、24小时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4小时后X线胸片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正压通气时间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NCPAP+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NRDS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机械通气使用比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窒息抢救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氧合指数与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合指数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提高患儿肺泡气体交换的能力,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窘迫症状。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20,(1):166-168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共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40)和对比组(n=40),对比组新生儿行常规呼吸支持治疗,研究组新生儿在对比组基础上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血气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研究组新生儿的PH和PaO2均高于对比组、PaCO2低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比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和用氧时间,改善新生儿血气指标,可在临床中予以广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30例我院2015年1~12月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呼吸窘迫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48 h后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大于对照组,氧指数小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存活率、3 d内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显著改善呼吸窘迫新生儿的肺功能和氧合功能,减少上机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66例N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头罩吸氧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二组肺氧合功能的改变。对两组患儿住院天数、用氧天数和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氧合指数(O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用氧天数和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NRDS新生儿的氧合功能,能迅速纠正患儿低氧血症,快速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用氧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做好患儿的日常护理,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转为高频通气后治愈。平均通气时间为(6.60±5.73)d,平均吸氧时间为(10.93±8.46)d,平均住院时间为(19.73±14.63)d。机械通气后,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值和Pa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治疗NRDS时,可减少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2.
邵民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25-3227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组( SIPPV+VG组)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 NIPPV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替代治疗,并记录呼吸支持0 h、12 h、24 h、72 h吸入氧浓度( 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平均气道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P/F(PaO2/Fi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PO2),并分析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间0 h、12 h、24 h、72 h后MAP、FiO2和P/F( PaO2/Fi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3.247、187.385、376.587、128.509、430.276、259.507,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SaO2、a/APO2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2.756、987.835、796.37、683.508、735.375、679.509,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P和气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2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高NRDS患儿氧合状态、促进气体交换功能,NIPPV法可进一步减少VAP、气漏的发生率,是临床上首选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参照组患儿均送入新生儿CCU病房实施重症监护。给予其常规的保暖、静脉营养、感染防控、水电及酸碱平衡维系及其他相应对症治疗,同时应用CPAP辅助呼吸治疗。临床组在参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案及CPAP辅助呼吸的基础上,额外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比照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中血液pH、PaO2及PaCO2的治疗前后改善情况。最后统计两组CPAP呼吸辅助总时长及吸氧总时长。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1.64%(P<0.05)。两组治疗前pH、PaO2及PaCO2三个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P<0.05),且临床组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临床组其CPAP呼吸辅助总时长及吸氧总时长均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其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恢复患儿的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予以nCPAP呼吸支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12、24h时点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临床转归。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时点PaO2、PaO2/FiO2高于12h时点,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h时点PaCO2低于12h时点,且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NRDS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早期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在有创呼吸支持率、疗效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将胎龄28~34周患有RDS的新生儿分为早期使用NIPPV组和早期使用NCPAP组。观察患儿生后72h内的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结果①NIPPV组生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明显低于NCPAP组;NIPPV组OI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均高于NCPAP组;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PaCO2明显低于NCPAP组;NIPPV组Pa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明显高于NCPAP组;(P<0.05)。②两组患儿氧疗总时间NIPPV组低于NCPAP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NIPPV与NCPAP相比,可明显降低RDS患儿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增加潮气量及通气量,改善氧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高淑强  巨容 《中国药业》2012,21(13):98-10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ARDS患儿25例,随机分为PS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仅采用机械通气,P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结果 PS组的上机时间、最高平均动脉压水平、高浓度氧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8例患有NRDS的新生儿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其中63例给予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65例在此前提下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6 h后PaO2、pH、PaO2/FiO2值均显上升趋势(P〈0.05),而PCaO2下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分别为23.08%与41.27%,观察组相对较低(P〈0.05);两组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及其疗效(分别为95.38%与82.54%)对比观察组均更为理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S用于对新生儿NRDS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病症与缩短治疗时间,也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疗效,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4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和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抗炎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BiPAP无创正压通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PaCO2、Pa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提高氧分压(PaO2)、改善pH值、呼吸频率和心率方面较对照组患者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BiPAP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血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HFOV)治疗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患儿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12例,采用高频通气治疗,B组(对照组)12例采用常频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A、B两组病例,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血性泡沫痰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aO2、OI明显改善。P均<0.05,且A组治疗后呼吸机辅助时间、PaO2、PaCO2改善时间、血性泡沫痰吸收时间均较B组短、且气胸发生率低,提示A组在改善通气、氧合、血性泡沫痰吸收、肺水肿清除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 HFOV用于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疗效显著、肯定、安全性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新型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