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观察组给予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给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尿蛋白、抗dsDNA、C3和C4,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2.2%和16.7%,显著好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在血小板计数、尿蛋白含量、抗dsDNA、C3和C4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快速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陆亚华 《江苏医药》2001,27(6):468-469
为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 ,我们对 17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并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7月确诊的 17例SLE住院患者 ,病例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 ,且血小板 <10 0× 10 9/L。女 16例 ,男 1例 ,年龄 18~ 60岁 ,平均年龄 35 1± 12 3岁 ,病程 1~ 15年。 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 1。二、治疗方法 :( 1)血小板 <2 0× 10 9/L ,给甲基强的松龙 (Mp) 50 0mg/d× 3天 ,改强的松 1mg·kg- 1·d- 1维持 ;长春新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SLE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及冲击治疗前后的观察与护理,增强患儿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共同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结果:46例患儿均进行了CTX+MP的冲击治疗,出现皮肤感染2例,口腔内真菌感染1例,合并肺部感染7例。结论: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治疗期间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是本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接受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好,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7.67%比85.71%),且治愈人数多(42比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上升,并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在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治疗中,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法最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颜云霞  黄赛赛  朱赟  王红  马晓蕾 《江苏医药》2022,48(4):341-343+346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SLE合并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男4例,女9例。其中,5例诊断为SLE后确诊为TTP,8例同时诊断SLE和TTP。3例为SLE中度活动,10例为SLE重度活动。患者均出现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12例)、肾功能损害(11例)和神经系统异常(10例)。7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有效;6例患者接受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有效。6例患者长期随访病情稳定,5例死亡,2例失访。结论 SLE合并TTP患者常伴随SLE中、重度活动。当患者出现肾脏及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检测LDH水平与外周血涂片。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基础上早期联用血浆置换有利于改善SLE合并TT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住院的无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作为对照,探讨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85例SLE住院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者有24例,占28.24%,其中14例出现轻度血小板减少,6例出现中度血小板减少,4例为重度血小板减少。SLE患者合并浆膜炎、血液系统受累、ACA阳性及脾大者易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血小板正常患者,但蝶形红斑的发生率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合并浆膜炎、血液系统受累、ACA阳性及脾大者易出现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35-37
目的环孢素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顽固性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3月共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均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行环孢素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数据明显升高、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抗ds-DNA转阴、尿蛋白、补体C3上升及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数据均明显下降,将上述指标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血小板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袁国龙  徐亮  牛林  李兴  岳璟  孙红丽  李双一  马斌  齐姗 《安徽医药》2019,23(11):2291-2293
目的观察大剂量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 9月 13日收住阜阳市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病人 1例,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应用大剂量羟氯喹(硫酸羟氯喹 0.6 g/d)联合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 20 m/d)治疗。结果大剂量羟氯喹联合激素对此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以长期维持血小板数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羟氯喹成功治疗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2例伴有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值维持在(10~20)×109/L至少2个月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片0.8 mg/(kg·d)及吗替麦考酚酯1.0 g/d,2次/天治疗8周,8周后继续予吗替麦考酚酯0.75 g/d,2次/天,总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每个月监测SLEDAI评分、血常规、血清补体C_3、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肝功能、肾功能等,比较开始治疗后第4周、12周、24周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小板明显升高(P<0.05),补体C3上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血小板减少时的系统受累情况分为多系统受累组(21例)和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12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首发症状(皮肤黏膜损伤、关节炎、其他细胞减少)发生率、一般资料(发病年龄、病程时间、性别比例等)、SLEDAI(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评分、SDI(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结果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首发症状发生率与多系统受累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系统受累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高于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患者(P <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早期阶段中可以分为多系统受累类型和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类型,晚期以出血征象为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Hydroxychloroquine (HCQ) is an alkalinizing lysosomatropic drug that accumulates in lysosomes where it inhibits some important functions by increasing the pH. HCQ h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a number of autoimmune diseases includ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the efficacy, and the safety of HCQ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LE have been reviewed. HCQ may reduce the risk of flares, allow the reduction of the dosage of steroids, reduce organ damage, and prevent the thrombotic effects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The drug is generally safe and may be prescribed to pregnant women. However, some cautions are needed to prevent retinopathy, a rare but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the prolonged use of HCQ.

Expert opinion: HCQ may offer several advantages not only in patients with mild SLE but can also exert important beneficial effects in lupus patients with organ involvement and in pregnant women. The drug has a low cost and few side effec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encourage a larger use of HCQ, also in lupus patients with organ involvem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sever thrombocytopenia,STP)对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妊娠结局、产科并发症影响.方法 对2006至201 1年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SLE性ST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妊娠合并狼疮患者中,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于40× 109/L)11例(中位数为28×109/L,范围为5~38×109/L).STP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常常合并多脏器损害.该组病例中4例胎儿丢失(包括治疗性引产3例.治疗性流产1例),余7例活产,其中早产儿5例,低体重儿4例,新生儿体重中位数为2212 9.结论 SLE相关的STP患者全身系统性病变严重,经过及时处理,在严密的围产期监测下,注意防治妊娠并发症,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浆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浆膜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15家三级医院SLE住院患者1956例临床资料。结果浆膜炎组327例,发生率16.7%;非浆膜炎组1629例。浆膜炎组肾脏病变、血液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浆膜炎组(63.9%vs.47.5%、66.4%vs.54.1%)(P<0.01);浆膜炎组颊部红斑、光过敏、关节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浆膜炎组(40.1%vs.59.3%、11.9%vs.21.0%、49.2%vs.58.6%)(P<0.01);浆膜炎组SLE疾病活动评分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浆膜炎组[(14.1±6.3)分vs.(11.2±5.6)分、15.9%vs.6.9%](P<0.01)。结论 SLE浆膜炎并不少见,且易出现肾脏、血液等重要器官受累,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特点及其病因学。方法分析23例SLE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组的比较。结果男性SLE的发病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女性类似,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男女SLE总的发病、临床表现和预后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轻到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对照组加用双氯芬酸钠(75 mg/次,2次/d),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4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DAI积分、ESR、CRP、补体C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露  杨淑珍 《中国医药》2010,5(1):14-1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30例给予醋酸泼尼松足量(1mg/kg)治疗(单纯激素治疗组)。30例(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足量1mg/(kg·d)的同时,口服六味地黄丸6g/次,2次/d。直至激素减量至每Et15mg、患者无明显肾阴虚症状时,逐渐减少六味地黄丸的剂量,改为6g/次,每日1次口服。分别在患者入院当时及用药后2、4、8周检测血清TC、TG、HDL—C和载脂蛋白A1,B浓度。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水牛背等症状。结果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组患者用药后2、4、8周血清TC、TG、载脂蛋白B浓度较前不同程度降低(F=22.88、4.84、90.66,均P〈0.05),HDL-C、载脂蛋白A1较前有所升高(F=10.02、4.50,均P〈0.05))。30例单纯激素治疗组患者血清TC、TG、载脂蛋白B浓度逐渐升高(F=21.14、5.01、68.73,均P〈0.05),HDL-C、载脂蛋白A1较前有所下降(F=9.98、5.69,均P〈0.05)。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组TC、TG、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及HDL-C均较单纯激素组改善明显(均P〈0.05)。单纯激素治疗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水牛背等症状一直持续到激素停用2个月之后。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治疗SLE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7例老年SLE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中青年SLE128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SLE占同期住院SLE的11.7%,女性占多数,患者起病多缓慢、隐匿,全身症状较轻,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71.7个月。初发症状以关节痛或关节炎(52.9%)、雷诺现象(35.3%)为主。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关节痛或关节炎、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增高,皮疹发生率低,肾损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抗体阳性率、补体C,、抗SSA/SSB抗体均异常,ANA、抗Sm抗体阳性率无差异性,对激素反应好。结论:老年SLE患者病情轻,激素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相互影响及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及妊娠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妊娠合并SLE患者,其中选择性妊娠18例,非选择性妊娠13例,妊娠期予不同剂量泼尼松控制病情。分析比较2组患者妊娠期病情的变化和妊娠的结局。结果选择性妊娠组中6例在孕期出现狼疮活动,非选择性妊娠组的13例均出现较为严重的狼疮并发症。非选择性妊娠组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增高(P〈0.05),而新生儿存活率及新生儿体质量则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SLE患者而言,妊娠和SLE互为不利因素;在SLE病情缓解期选择发妊娠并合理治疗将使母婴安全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