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讨抗病毒治疗对不同分期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患者64例、中期患者42例、晚期患者12例,各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和人工肝支持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比较各期患者临床特征、生存率及抗病毒治疗12周疗效差异。结果观察3个月,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不同(P <0.01)。随着病情的加重,生存率明显下降。不同分期分析,晚期患者对照组及试验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 >0.05),而早中期患者试验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而对于晚期患者抗病毒治疗对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吸附灌流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采用血浆吸附灌流+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LT、TBIL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吸附灌流治疗,不良反应轻微,提示该方法安全性较好。结论血浆吸附灌流是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率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17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BPC)、凝血比值(INR)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PC高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小板,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诱因、病因、性别、年龄、生化学指标、凝血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病因为乙肝相关84例(70%);发病有明确诱因109例(90 M.83%);死亡组与存活组间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血清钠、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2个以上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发病前多有明确的诱因,对于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有重要意义,并且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与实验室指标、并发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HBV 感染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在常规予以甘草酸制剂保肝、血制品支持、替比夫定抗病毒等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8g慢滴qd,且两组均未给予人工肝治疗。观察两组28天后其临床症状、生化和病毒指标及12周生存情况。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ALT、HBV-DNA、TB水平均显著下降,PTA显著上升;②治疗后治疗组PTA上升及TB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均有少量的胸闷反应;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④12周生存情况比较,治疗组生存率96.7%,对照组90.0%,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在替比夫定抗病毒基础上可以较好地用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诱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引起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未接受正规抗病毒药物治疗者31例(47.7%),自行停止抗病毒药物治疗者19例(29.2%),细菌感染者23例(35.4%),过度饮酒者17例(26.2%),服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者22例(33.9%),情绪波动或者过度劳累者5例(7.7%),合并有其他肝脏病毒感染者5例(7.7%),原因不明者7例(10.8%)。结论没有按时正规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服用肝毒性药物及细菌感染是造成患者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而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过度饮酒和情绪波动或者过度劳累诱发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呈增加趋势,因此抗病毒、保肝和预防感染治疗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减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50例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生化学、血清学、病毒学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eAg阳性及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9±9.2)岁与(46.4±12.7)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之间AST、ALT、总胆红素、清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水平无统计学差异;HBeAg阳性组好转率为35.0%(14/40)、HBeAg阴性组为36.4%(40/110)(P=0.519);两组的HBsAg定量、HBV-DNA定量无统计学差异;低病毒载量(HBeAg阳性组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组HBV DNA〈2000IU/mL)组与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组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组HBV DNA〉2000IU/mL)组好转率分别为11.5%(3/26)、43.0%(49/114)(P=0.002)。结论不同HBeAg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化学、血清学改变及预后无明显差异,但HBV DNA载量可能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38例)和拉米夫定组(34例)。两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HBVDNA、PTA、存活率。结果治疗后4周及48周时恩替卡韦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8.8%及96.6%,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55.5%和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肝功能主要指标、PTA及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恩替卡韦抑制病毒的作用强于拉米夫定,但在改善预后方面未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70-573
目的: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及综合内科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注射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各项指标、用药安全性及病死率。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4.5%,对照组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率为9.7%(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可短期内改善患者肝功能,消除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同样用促干细胞生长素、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氨基酸、血浆及人血白蛋白常规治疗1个月。治疗组患者同时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分别对每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时及其后1个月各做血清ALT、AST、ALP、GGT、TBi I、DBi I、ALB、GLB、BUN、Cr、PT、PTA检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好转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录的8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44例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采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的患者在治疗3月后的PTA和TBil以及ALT与HBV-DNA等的改善情况明显的优于治疗前的水平,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PTA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PTA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存活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慢性乙型肝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30 d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失眠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苗圃 《中国药业》2013,(18):104-104,F000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层黏连蛋白(LN)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血流量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提高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门静脉血流量,降低Ⅲ型前胶元、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照组47例用常规护肝降酶药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同时延缓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远期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及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HBVDNA水平及肝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血清HBVDNA转阴率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肝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1∶1的比例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对照组50例患者服用恩替卡韦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阴转情况及Child-Pugh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HBV-DNA对数值及肝脏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方面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疗效与恩替卡韦片相当。  相似文献   

17.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乃国  徐迎娣 《河北医药》2010,32(21):2980-2981
目的观察单用阿德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治疗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期为72周,观测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48周时,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为68.8%(22/32),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34.4%(11/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P〈0.01),观察组患者HBeAg/抗HBe转换率为28.1%(8/32),对照组患者HBeAg/抗HBe转换率为6.25%(2/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5),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71.9%(23/32),对照组患者ALT复常率为34.4%(11/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5,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较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更好的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6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疫毒蹯肝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HBV-DNA转阴率71.6%,临床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HBV-DNA转阴率44.4%,临床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红素血清水平及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显著提高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促进肝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19.
王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72-1473
目的 比较甲泼尼龙与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于清晨顿服泼尼松,观察组顿服甲泼尼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4.85%)(x2=1.44,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69,P<0.05);观察组患者肝损害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 =5.62,5.13,P<0.05).结论 甲泼尼龙与泼尼松均能有较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但甲泼尼龙的效果优于泼尼松,对患者肝损害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20.
赵文莉  贺新祥  胡勤明 《中国药师》2014,(10):1741-174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挽救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1例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以ADV 10 mg·d^-1+LAM 100 mg·d^-1联合治疗48周;对照组采用ADV 10 mg·d^-1+LAM 100 mg·d^-1联合治疗4周,后单用ADV 10 mg·d^-1治疗4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及基因型耐药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周、48周HBV DNA水平和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2周和24周 HBV DNA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36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和48周时,观察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为26.1%、33.3%,血清HBeAg/抗-HBeAb转换率为8.7%、17.4%,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线水平≥105拷贝/ml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0和2.2%(1/45),对照组1例耐药,患者为rtN236T变异。结论: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ADV和LAM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