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已受到临床重视,许多学者认为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我院自1993年4月以来,用精制蝮蛇抗栓酶-3(Srate-3)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112例,现将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血脂各项指标的改变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12例按心脏病、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男58例,女54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58.7岁.脑血管病人52例,心血管病人60例.1.2 治疗方法 应用Srate-3皮试阴性后,先用生理盐水20ml加Svate-31.0单位静注,后用生理盐水250ml加Svate-3 1.0单位静滴,均每日1次.静脉注射7天后停止,静滴连续21天为1个疗程,一般根据病情治疗1~3个疗程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其中80%死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即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给社会和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与其他疾病(如颈椎病、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等)的早期症状相似,鉴别诊断难度较大,仅根据临床症状判断不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诊断以及治疗[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对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浊度法检测系列脑血管病病人血清中HSCRP和Lpa的浓度水平,并与血清TC与HDL-C相比较.结果与AS高度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清HSCRP、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而其它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TC、HDL-C水平则无明显的差别.结论AS脑血管病人血清中HSCRP与Lpa的检测敏感度比TC、HDL-C明显.检测血清HSCRP、Lpa对AS和非AS脑血管病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收集各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脂8项指标,旨在探讨本地区脑梗塞、脑血栓(下称脑梗栓)和有临床症状(头痛、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四肢麻木,但头颅CT检查未明确诊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TC、TG、HDL-C、LDL-C、LDL-C/HDL-C、TC/HDL-C、HDL-C/TC%、HDL-C/TG水平,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苯妥英钠中毒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头晕、步态不稳5 d入院。患者有癫痫病史,长期规律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和苯妥英钠。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入院初步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相应治疗后患者病情无缓解,且出现精神症状。后经头颅MRI等检查,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确诊苯妥英钠中毒,调整治疗方案后病情显著好转,出院。结论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症状多样化,与脑血管病变及脱髓鞘疾病等相似,易误诊。临床上当服用苯妥英钠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症状,并且排除脑干、前庭系统及小脑等疾病,结合苯妥英钠血药浓度超过正常,可考虑苯妥英钠中毒。  相似文献   

6.
汪辉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583-583,572
收集各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脂8项指标,旨在探讨本地区脑梗塞、脑血栓(下称脑梗栓)和有临床症状(头痛、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四肢麻木,但头颅CT检查未明确诊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TC、TG、HDL-C、LDL-C、LDL-C/HDL-C、TC/HDL–C、HDL-C/TC%、HDL-C/TG水平,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所有病例及对照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脑梗栓125例(男75、女50),年龄48~76岁,平均61.2岁;有临床症状105例(男63、女42),年龄35~68岁,平均49.2岁,均无肝、心、肾、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对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浊度法检测系列脑血管病病人血清中HSCRP和Lpa的浓度水平,并与血清TC与HDL-C相比较。结果与AS高度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清HSCRP、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而其它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TC、HDL-C水平则无明显的差别。结论AS脑血管病人血清中HSCRP与Lpa的检测敏感度比TC、HDL-C明显。检测血清HSCRP、Lpa对AS和非AS脑血管病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用藻酸双脂钠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收到了良好疗效 ,现将 56例资料完整的临床观测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56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诊断标准依据1 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及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讨论所拟定的标准 ,均有心电和头颅CT报告。男性 4 0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4 5~ 68岁 ,平均 52 .8± 2 .6岁 ;病程 1 .5~ 6年 ,平均 3.5± 1 .6年。1 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治疗前均停用所有抗凝类、扩张血管类药物 ,采用青岛第三制药厂生产的藻酸双酯钠 (简称PSS) 1 0 0~ 1 50mg加入…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 ,其致残率极高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 ,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近年国内已有应用葛根、丹参、川芎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报道。现就我院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 4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 ,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41例 ,均取自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本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符合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治疗组 41例中男 11例 ,女 30例 ,年龄 47~ 93岁 ,平均 70 .7岁。其中诊断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微栓子信号(MES)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凝血纤溶异常.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9例,其中脑血栓43例,短暂性脑缺血(TIA)26例为脑血管病组和43例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监测TCD及检测凝血纤溶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脑血管病组的MES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脑血栓组的MES检出率与TIA组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栓组的F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IA组的Fg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栓组Fg水平较TIA组显著升高.脑血栓及TIA组的D-D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脑血栓组D-D浓度较TIA组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S和高血压进入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MES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943-944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设为试验组,再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水平,并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374.5±99.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212.4±74.5μmol/L),且试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患者体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较高,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定了8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和66例健康对照着的血清脂蛋白(a)(LpLa)水平,结果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14g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1例住院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资料,分析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技术、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130l例患者均经造影诊断为脑血管病,其中132例患者选择介入治疗且治疗均成功,术后DsA检查,30例出血性疾病经栓塞后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病灶完全消失,未见术后并发症。102例缺血性疾病患者,支架释放后动脉狭窄程度均减少90%以上,脑血流明显改善。介入治疗的132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7个月。缺血组102例患者头晕89例完全缓解、13例明显减轻;出血组30例无再出血病例。【结论IDSA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颅内外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植入术被证明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是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趋势。本研究分析了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3月-2005年5月121例颅内外脑血管狭窄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总结出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对确保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79-2580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脂水平和安全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较治疗前有所降低,HD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治疗组TG、TC、HDL-C、LDL-C等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右旋糖酐作为一种血容量扩充剂 ,因其疗效肯定 ,副作用少 ,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我科 1995年~ 1999年 ,在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 ,共有 1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损害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51~ 78岁 ,平均 67 8岁 ,均为住院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其中心绞痛 3例 ,心肌梗死 2例 ,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 3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例 ,脑栓塞 1例 ,腔隙性脑梗死 1例。全部患者住院前均无肾脏疾病史 ,入院后经检查 ,尿常规及血尿素氮、肌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74例HD患者和30例健康者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HD患者中无心、脑血管疾病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组(P<0.01),而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HD患者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组MTHFRT等位基因频率为39.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3%(P<0.05),亦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组的30.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心、脑血管疾病组MTHFR频率为20.8%,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组的12.0%和正常对照组的6.7%,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尚不能得出MTHFRT/T基因型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遗传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预警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晓娟 《临床荟萃》2004,19(19):1120-1120
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逐年上升,对于该病的预防和预警工作已受到了临床专业医师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对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acid,LPA)的研究,特别是它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2例神经科其他疾病患者,与50例健康无偿献血员进行了LPA的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介入治疗的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 31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儿均经DSA确定部位后,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右旋糖酐以观察注药后血管影像学变化,同时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否改善.结果 31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儿,有24例占77.4%示脑血管异常改变,21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者行介入灌注治疗后,即刻观察肌力变化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DSA能够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是评价脑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配合是小儿DSA成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80%。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而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C A S)被证明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热点趋势之一[1]。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确保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9月~2005年12月共开展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210台次,在围手术期均采取了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0例,男性128例,女性82例。年龄38~79岁,平均65岁。其中颅内段血管支架植入12例,颅外段血管支架植入25例;颈内动脉系统2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8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无力、感觉障碍、头昏眩晕、语言障碍等。1.2手术方法颅内段动脉狭窄的患者全部实施全身麻醉,颅外段病变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前均常规给予鲁米那钠0.1g肌肉注射,必要时予以阿托品、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用Seld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