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出血患者按1∶1配对分为亚低温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监测患者鼓膜温度和生命体征,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脑水肿量,采用欧洲卒中评分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脑水肿量分别为(21.52±5.52),(19.48±5.47)mL;而亚低温组脑水肿量分别为(17.14±4.57),(12.57±4.01)mL;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6,8.45,P<0.05)。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为(53.95±8.78),(62.43±7.95)分;亚低温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60.90±8.73),(71.38±7.2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0例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7天后两组进行脑水肿体积对比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 7天后 ,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药物治疗放射性脑水肿以及脑水肿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1年住院的放射性脑水肿患者42例,18例为治疗组,24例为对照组,两组都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高压氧,0.22 MPa,每日一次,4个疗程.分别在2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时复查头颅MRI,并测量脑水肿体积进行比较,并且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强度(NFD).[结果]在2个疗程后,两组脑水肿体积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疗程后对照组脑水肿体积虽有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而观察组脑水肿体积进一步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强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减轻放射性脑水肿的程度和范围,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早期、足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可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4.
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S100B、神经肽Y和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神经肽Y(NPY)和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醒脑静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S100B和NPY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另外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醒脑静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100B、NPY和脑水肿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S100B和NPY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B在入院第1天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在第7天时最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NPY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S100B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醒脑静组患者第7天和第14天时NPY和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普通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醒脑静组患者S100B亦低于普通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和NPY均明显增高,NPY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醒脑静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NPY和脑水肿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2组SSS评分和血肿、水肿体积比较的改变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SS评分、血肿和水肿体积比较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病程在24h内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果糖二磷酸钠+醒脑静)和对照组(醒脑静)各49例,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活血化瘀、营养神经和对症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治疗。治疗7d、14d后进行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7d和14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醒脑静疗效更明显,显效率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36-1137
探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炎性介质(血清AQP4)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5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选取88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和观察组各44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血清AQP4、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在脑水肿、血清AQP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后对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34-2436
探究呋塞米与托拉塞米在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观察组接受托拉塞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给予托拉塞米治疗,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呋塞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中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脑水肿与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2016年收治的中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选择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保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脑水肿体积指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血清AQP4水平。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脑水肿体积减小、血清AQP4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中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缓解脑水肿症状同时降低血清AQP4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42-4243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实施微创性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水肿体积大小。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均明显变小,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高压氧进行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脑水肿体积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活性物质NO、ET、神经肽AVP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 38例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4 0例 ,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动态观察两组血浆NO、ET、AVP、MDA的变化及治疗 2 1d脑水肿带的变化和治疗 30d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 15d ,局部亚低温组ET、AV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MD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5 ) ;治疗 2 1d ,局部亚低温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 (P <0 0 5 ) ;治疗 30d后局部亚低温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抑制血管活性物质ET、AVP、MDA的过高分泌 ,调节NO分泌的减少 ,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16-2417
分析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出血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研究组(56例),研究组给予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为(15.67±1.18)分,优于对照组的(18.24±1.97)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症状改善显著,对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加强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脑出血后的脑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不予亚低温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并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48±10.50vs19.78±14.76,P<0.05),显效率优于对照组(66.7%vs45.0%,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川芎嗪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冻干粉,观察组则给予川芎嗪联合醒脑静,14 d为1个疗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醒脑静用于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入院的70例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Glasgow Coma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脑水肿体积.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GCS评分、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1d、3d、7d,研究组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采用醒脑静,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预后效果,使醒脑静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予以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与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趋势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CRP水平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52-354
目的探究醒脑静联合甘油果糖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血清转铁蛋白(Tf)、铁蛋白(F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内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血清Tf、Ft水平。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患者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水肿量较入院当天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内,两组患者血清Tf、Ft水平均呈先升后降变化,组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3d的T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14d的F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还可减少脑水肿,改善血清Tf、Ft水平。  相似文献   

18.
邓树荣 《临床医学》2011,31(4):53-54
目的比较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82例和对照组(醒脑静组)8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效果更理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2951-2952
目的对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及其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50例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及其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两组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加高压氧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及脑水肿量化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水肿及其所致神经功能缺损会威胁患者的生命,给予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脑水肿程度,缓解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显著促进其身体的康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12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进行,计算机检索CNKI1994/2004与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相关文章,文章须有对照组,并以“欧洲卒中量表”为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应用Meta分析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8项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纳入8篇文章进入Meta分析。①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脑水肿体积比较:综合检验Z=0.16,自由度10,P>0.2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脑水肿体积的比较:综合检验Z=4.39,自由度10,P<0.001;ES:d平均=1.24。③治疗组亚低温治疗前后的欧洲卒中评分的比较:综合检验Z=28.05,自由度16,P<0.001;ES:d平均=2.44。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欧洲卒中评分的组间比较:综合检验Z=5.39,自由度16,P<0.001;ES:d平均=1.36。结论:局部亚低温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