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晓娟  毛咏秋  李迪 《华西医学》2003,18(3):334-3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rgrin,CD18)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l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CD5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CD106)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5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6例膀胱癌与10例正常人的血清ICAM-1、VCAM-1。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术前血清ICAM-1、VCAM-1分别为304.1μg/ml和1133.6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μg/ml和496.9μg/ml,其含量随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递增而升高。膀胱癌组14例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血清ICAM-1、VCAM-1较术前明显降低。初发与复发膀胱癌血清ICAM-1、VCAM-1均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癌组织10例中ICAM-1阳性表达6例。结论血清ICAM-1、VCAM-1水平对膀胱癌早期诊断、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随访有明确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 整合素 (β2 -integrin ,CD18)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CD5 4)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 - 1的表达。结果 :(1)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 - 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γ =0 934 ,P <0 0 5 )。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 - 1表达增加 ,可能是支气管哮喘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 )水平并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法测定 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1 5例健康体检者ICAM 1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Ⅰ期、Ⅱ期与Ⅲ期患者ICAM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Ⅲ期患者ICAM 1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 (P <0 .0 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CAM 1水平明显增高 ;血压控制时 ,ICAM 1水平仍高 ;Ⅲ期患者ICAM 1水平增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理、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浆sICAM-1水平。结果 (1)AMI、UA、SA患者sICAM-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三组间亦有显著差异。(2)AMI患者按心功能分组,各组间亦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6.
杨宏  郑晓立 《现代康复》2001,5(3):81-8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急性期血清中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CAM-1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及危险因素组血清中ICAD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可溶性ICAM-1水平的升高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关,反映血管内皮存在炎症性活化,脑梗死伴发炎症反应,炎症反诮参与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探讨体外维甲酸 (RA)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粘附分子ICAM 1和VCAM 1的表达及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UCBMNC)对BMSC粘附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 0 .1 ,1 .0和 1 0 .0 μmol/LRA处理后BMSC粘附分子ICAM 1和VCAM 1的表达 ,以MTT方法检测 3种浓度RA处理后UCBMNC对BMSC粘附率的改变。结果显示 ,1 .0和 1 0 .0 μmol/LRA能增加BMSC上ICAM 1的表达及UCBMNC对BMSC的粘附率。RA对VCAM 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RA上调ICAM 1的表达与增加UCBMNC对BMSC的粘附率呈正相关 (r =0 .7883 ,P <0 .0 5)。结论 :体外RA能上调小鼠BMSC上ICAM 1的表达和增加UCBMNC对BMSC的粘附率 ,两者呈正相关 ,为阐明BMSC粘附分子与造血干细胞归巢的相关关系及RA促进脐血造血干细胞归巢提供了体外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LSA)测定 5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sICAM 1含量 ,比较其水平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结果初诊治疗前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不缓解或复发ALL及ANLL患者的血清sICAM 1测定值分别为 (10 5 8± 114) μg/L、(10 0 8± 84) μg/L、(885± 146 ) μg/L、(910± 174) μg/L ,与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组ALL组 (5 6 7± 15 5 ) μg/L、ANLL的 (493± 76 ) μg/L及正常对照组的 (5 78± 16 8) μg/L相比 ,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处于相同病理状态的ALL与ANLL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比较 ,其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血清sICAM 1含量升高与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②随Duke分期进展,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逐渐增高,DukeD、C期分别与DukeB、A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③病例组高、中分化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与低分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是反映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在皮肤血管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 ICAM- 1 )属于细胞粘附分子 ( CAMS)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炎症、外伤及白细胞介素 - 1 ( IL- 1 )、肿瘤坏死因子 ( TNF)、干扰素( IFN- γ)等刺激可使内皮细胞高表达 ICAM- 1。皮肤血管炎为多发于中小血管的疾病 ,其发病机制多属免疫性 ,且与粘附分子类密切相关。我们探讨皮肤血管炎与 ICAM- 1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1 .标本采取 皮肤血管炎患者 2 6例 ,其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临床的原始记录包括完整病史及体格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清补体等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1.
陈兢  魏于全  罗峰 《华西医学》2003,18(3):304-305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CD62P),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CD5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CD106)和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grin,CD18)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48例不同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清sP-selectin,sICAM-1 sVCAM-1水平和白细胞CD18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sP-selectin,sICAM-1 sVCAM-1水平和白细胞CD18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清sP-selectin,sICAM-1 sVCAM11水平和白细胞CD18的表达对肝癌的早期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CD5 4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 (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10例正常人和 3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sICAM - 1和IL - 8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 (6 8 5 3± 8 78)相比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 - 8水平显著增加 (14 2 36± 19 86 ,P <0 0 5 )。 (2 )与正常对照组 (118 32±13 4 1)相比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细胞粘附分子sICAM - 1水平显著增加 (179 35± 2 9 76 ,P <0 0 5 )。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IL - 8和sICAM - 1水平增加。提示血清IL - 8和sICAM - 1水平 ,可作为反映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同时可能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29和CD44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0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29和CD44表达。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29和CD44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29和CD44的水平对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0例T2DM病人(T2DM组),根据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查结果将120例T2DM病人分为3个亚组:IMT正常组40例、IMT增厚组30例、IMT斑块组50例(又根据超声IMT检查结果分为2小亚组:稳定斑块组36例、不稳定斑块组14例)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糖尿病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IMT增厚组、IMT斑块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呈正相关(r=0.670、0.665、0.666、0.702、0.678、0.675、0.686、0.704,均P〈0.01)。结论T2DM病人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其升高与慢性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儿童哮喘不同发作期CD11a、CD18抗原表达的测定,探讨CD11a、CD18在哮喘不同发作期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a、CD18抗原的表达。结果发现急性发作期CD11a、CD18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患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提示CD11a、CD18在哮喘的疾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哮喘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炎性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16.
F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正常膀胱及膀胱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例正常膀胱组织,33例膀胱癌组织中的Fn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正常膀胱组织中Fn分布于基膜及粘膜下组织,上皮层无Fn.而膀胱癌组织中基膜Fn有不同程度的丧失,Fn表达阴性或弱阳性为63.6%(21/23).浸润性癌及分化差的膀胱癌组织中Fn丧失明显,12例浸润性膀胱癌中,10例Fn表达阴性或弱阳性为83.3%(10/12).13例有复发转移的患者,Fn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的为10例(76.9%).结论作为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的Fn在膀胱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丧失,且Fn丧失越多,膀胱癌浸润程度越高,越容易复发转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时黏附分子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骨骼肌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缺血组(n=6)、缺血再灌注组(n=30)。分别于缺血期,再灌注1、2、4、8、12h测定白细胞上黏附分子β2整合素(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骨骼肌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及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随着骨骼肌再灌注的时间的延长,黏附分子的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8~12h表达最多,骨骼肌组织损伤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时程上与黏附分子表达同步。结论黏附分子的表达与骨骼肌I/R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验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a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观察脑缺血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Dot blotting法检测脑缺血后不同时相,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血清中的浓度,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脑缺血患者脑缺血8h血清中sICAM-1的浓度增高,脑缺血24h浓度达到高峰,持续15d仍处于  相似文献   

19.
石涛  高艳  郭永连 《华西医学》2012,(6):892-894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以及其与TCC浸润的关系。方法取TCC标本40例,TCC分级Ⅰ级23例,Ⅱ~Ⅲ级17例;表浅型TCC(Tis,Ta,T1期)25例,浸润型TCC(T2~4期)15例。另取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行C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算CB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基质无明显着色;在TCC癌组织中,CB可为细胞染色,部分基质亦有染色,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成纤维细胞CB表达阳性,在癌周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着色CB表达增强。CB在分级和分期高的癌组织中多为弥散阳性染色。TCC分级Ⅰ级组、TCC分级Ⅱ~Ⅲ级组、TCC分期表浅型组、TCC分期浸润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的CB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53%±3.76%、21.52%±3.58%、11.32%±2.69%、20.57%±3.25%、0.11%±0.18%,TCC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CC分级Ⅱ~Ⅲ级组高于TCC分级Ⅰ级组,TCC分期浸润型组高于TCC分期表浅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B可能成为判断TCC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