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CT扫描通常不是诊断可疑胃部肿瘤的基本手段。但是,不少作者建议在行腹部CT扫描时,应注意胃部。作者分析了临床上无胃疾病史而因其他原因行腹部CT扫描时,早于其他手段诊断为胃部肿瘤,而后做了手术或活检的18例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19~80岁。CT扫描时,各病人均口服2%Gastrografrn稀释液1000ml,并作血管内增强扫描,若观察到胃壁增厚,加服造影剂或发泡剂提高胃充盈度。结果18例CT诊断为胃部肿瘤的病例中,13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其中10例原发性胃癌,3例转移性胃癌。恶性病变的胃壁厚度为l.5~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8例,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7例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胃部8例,食管1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4例,回肠末端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各1例,未确定原发部位者1例.无论良、恶性,CT表现17例边界清楚;瘤体内多发坏死、囊变10例,无囊变者密度均匀,为软组织密度;肿瘤边缘分叶12例;病变腔内侧面溃疡7例,气体及对比剂进入其中;钙化1例,转移2例,未见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肿瘤中度到明显强化;螺旋CT定位准确度为77.8%,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50%.结论: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诊断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限度,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58例的CT扫描资料,包括星形细胞来源肿瘤19例,室管膜瘤4例,脑转移瘤18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脓肿16例。结果 幕上单发环形病变因病理基础不同,出现相似和不同的CT征象;病变部位、形态、强化程度对诊断有一定价值;脑内环形病变可出现壁结节,它对脑肿瘤诊断有较特征性意义,多发壁结节对环形星形细胞来源肿瘤的诊断有特殊价值;环壁脐样凹陷在星形细胞来源肿瘤、脑转移瘤、脓肿瘤三者中出现率相近,无明显定性价值。结论 CT对正确诊断幕上单发环形病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胃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二年来44例病历进行X线、CT图像分析,对照手术结果,评价CT在胃部占位性疾病的准确性。结果:CT对胃癌、胃平滑肌瘤、胃底静脉曲张、胃琳巴瘤以及胃外压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远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结论:CT对胃部占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胃癌的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胃壁多层结构破坏,胃腔内或外软组织肿块,伴有溃疡、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强后病变胃壁异常强化,术前CT正确分期43例(93%)。结论16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对指导胃癌手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卵巢Brenner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影像资料,其中1例术前仅行CT平扫,余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7例卵巢Brenner瘤中,发生于左侧卵巢7例,右侧卵巢10例;良性病变13例,交界性病变3例,恶性病变1例;10例Brenner瘤病灶内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影;有9例患者卵巢伴发其他病变;增强扫描良性及交界性Brenner瘤轻度强化,而恶性Brenner瘤强化明显.结论 卵巢Brenner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动态增强CT扫描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CT扫描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小肺癌 2 0例 ,炎性假瘤 6例 ,结核瘤 5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 30s、1、3、5、7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 ,作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衰减曲线。结果 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结核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但炎症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症、结核三种病变的时间衰减曲线形态不同。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对鉴别诊断小肺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超声造影技术(OCUS)诊断胃部痰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采用VOLUSO E8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39例患者行OCUS检查,探头为电子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为3.5-5.0MHZ及7.5-10.0MHZ,观察胃的形态、蠕动频率,记录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将39例患者的OCUS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病理确诊胃癌21例,胃溃疡8例,胃间质瘤4例,胃部息肉6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OCUS检查诊断胃癌17例,准确率为80.95%;胃镜检查诊断胃癌19例,准确率为90.48%;OCUS诊断胃癌准确率与胃镜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超声造影技术简便无创,患者易于接受,胃部肿瘤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胃部肿瘤选择性筛查的首选方法,也是胃镜、X线钡餐等检查方法之外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时相PET显像在胃癌及胃癌术后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疑似胃癌及胃癌术后可疑复发患者行18F-FDG常规及延迟扫描,用目测法及ROI法测定胃部病变部位的SUV值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A组为高度怀疑原发胃癌组共20例,其中17例为恶性肿瘤,另3例为炎性病变。B组为胃癌术后组共35例,确诊为术后复发28例,吻合口炎症7例,双时相扫描较常规扫描诊断胃癌及术后复发的准确度高、假阳性率低、特异性强。结论双时相18F-FDG PET能较常规PET及CT更好地鉴别良恶性摄取、判断有无术后复发,可有效提高胃癌与术后复发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胃充气法多层CT动态增强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拟诊胃癌17例患者,以充气法行全胃16层CT增强扫描检查,并同手术病理对比。结果17例患者均行部分或全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证实胃腺癌15例,其术前全胃充气法多层CT增强扫描中局限隆起病灶11例,弥漫性增厚病变4例,病灶之CT呈现持续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以门静脉期达最高;黏液腺癌2例,病变主要位于胃窦部,胃壁弥漫性增厚且密度不均匀,CT增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呈"三明治"样强化表现。结论全胃充气法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胃镜下活检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CT清楚地显示了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显示腹部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CT可显示胃癌的大小、形态、范围,判定有无周围浸润及其他脏器转移,如结合胃肠钡餐造影、纤维胃镜,能为临床诊断及手术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充气状态下上腹部增强CT扫描对贲门癌可切除性的判断价值。方法 77例贲门癌患者术前行胃充气状态下上腹部增强CT扫描,对贲门癌切除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预测55例能完成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病人中,53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预测22例不宜手术,结果11例手术探查,10例姑息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其判断贲门癌不能手术切除的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96.4%。结论 胃充气状态下上腹部增强CT扫描对贲门癌可切除性的估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与胃淋巴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二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对40例胃癌和20例胃淋巴瘤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者在胃受侵部位、胃壁改变、胃腔改变、黏膜改变、外周脂肪间隙、器官侵犯、淋巴结转移方面CT征象的差异。结果:胃癌组侵犯胃窦29例,同时侵犯2个部位13例,均无侵犯全胃;胃淋巴瘤组侵犯胃体16例,同时侵犯2个部位7例,侵犯全胃8例。胃癌组25例不均匀强化,25例黏膜破坏;胃淋巴瘤组4例不均匀强化,2例黏膜破坏。累及胃窦患者中,胃癌组14例可见病灶上方胃腔梗阻性扩张;胃淋巴瘤组仅1例疑似梗阻性扩张。上述征象,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CT征象方面,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对于胃癌与胃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数字胃肠造影和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具有完整胃部检查病例48例,其中造影检查48例,CT检查40例,所得结果均经临床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并对两种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肠造影诊断胃癌48例,诊断准确率为92%(44/48),CT诊断胃癌36例,诊断准确率为90%(36/40)。胃癌的造影特征:以不规则龛影为主29例,以充盈缺损为主20例,沿黏膜面浸润并结节样隆起9例,胃小区模糊、破坏17例,胃腔狭窄8例,蠕动异常22例,幽门不全梗阻4例。CT检查特征为:胃壁不规则增厚31例,胃腔内、外不规则肿块9例,黏膜表面凹凸不平7例,胃腔狭窄5例,胃周、胰头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20例。结论在胃癌诊断中,数字胃肠造影和螺旋CT各具优势,应相互补充,若两者联合应用可扩大胃癌诊断范围,为临床术前分期、选择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螺旋CT扫描与胃镜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老年胃癌患者80例,检查前患者均饮用100~300ml碳酸饮料。结果 80例患者中有9例因病变导致胃腔狭窄,胃镜没法通过,因此无法判断病变的范围、形状及不能完成活组织检查;有5例患者因高龄、体弱等原因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而放弃。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对同时接受胃镜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早期胃癌诊断胃镜优于螺旋CT,进展期胃癌两者检查率相当,而对于判断术前分期,螺旋CT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 螺旋CT较胃镜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能够显示整个胃壁及准确分析肿瘤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还可观察胃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然而胃镜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较螺旋CT更准确,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胃癌TNM分期螺旋CT与病理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各种征象与手术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例胃癌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螺旋CT对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评估的准确率分别为82.5%、78.9%和80.7%,均与手术病理一致(Kappa值分别为0.708,0.685和0.763)。结论:胃癌螺旋CT征象与手术病理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依据其影像表现特点推测出胃癌的病理学特性,从而指导手术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进展期与早期胃癌螺旋CT三期增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目的 探讨胃癌的螺旋CT强化特征,评价口服水螺旋CT三期扫描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胃癌患者实施胃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口服水螺旋CT三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1)46例胃癌中,18例正常胃壁呈单层结构,28例正常胃壁在动脉期或门静脉期表现为2-3层结构。(2)2例早期胃癌在动脉及门静脉期明显变化,在平衡期强化程度明显下降。44例进展期胃癌中,32例以门静脉强化程度为著,与动脉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6,P<0.05)。(3)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怀为81.0%。结论 不同类型的胃癌具有不同的强化特征。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CT。  相似文献   

18.
胃窦癌的CT检查及诊断(附3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窦癌的CT检查方法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胃窦癌的CT检查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胃窦癌的CT表现为窦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形成,窦腔狭窄,常合并有腔内溃疡,可累及十二指肠并侵犯胃周。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胃窦癌病变的全貌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