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许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历程一样,近十几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呈加速态势。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超重肥胖防控的策略,我国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超重肥胖对个体健康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应将儿童超重肥胖防控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福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福州市2014年2 446名7~18岁中小学生体检资料,进行超重肥胖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4年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14.7%,其中男生18.5%、女生10.8%;肥胖检出率3.0%,其中男生3.4%,女生2.5%;超重肥胖检出率17.7%,其中男生21.9%,女生13.3%。总体上超重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城市男生超重肥胖程度高于农村男生和城乡女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城乡、每周吃早餐次数和每周吃鸡蛋频率等,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福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受多因素影响,规律吃早餐、减少鸡蛋摄入、参加体育锻炼及适当家庭作业,有助于减少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成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行,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在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现状、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评定标准、危险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松江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状况,科学地指导学生超重肥胖防治工作.[方法]按有关标准对松江区2007学年松江区监测点学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评价其超重肥胖状况.[结果]松江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各群体都表现为年龄越小,流行率越高;随着年龄的长大,流行率逐步下降.超重、肥胖都表明城男最高,农村女最低(X2=429.85,P<0.01).[结论]松江区预防控制学生超重肥胖重点应在小学生低年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超重与肥胖人群防治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湖北省10个县市35岁以上人群超重与肥胖病的流行情况及生活习惯等。结果湖北省35岁以上人群超重与肥胖标化患病率为4.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2%和29.6%,农村、城镇、城市分别为26.7%、29.7%和31.9%;超重肥胖率在女性、城市人群中为高;超重肥胖率随饮食消费增高而上升;超重肥胖组相关慢性病患病率除糖尿病外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结论湖北省中老年超重肥胖现状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现患率与性别、年龄、区域和饮食消费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近10年来的流行趋势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对闸北区1999~2008学年每年1次的监测点学校的7~18岁学生进行健康监测。监测内容为其体重和身高值,并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男女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1999~2008学年这10年期间,男女生超重、肥胖率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肥胖上升情况尤为突出。男生超重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女生超重检出率小幅上升并趋于平稳;男女生肥胖检出率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结论]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形势严峻,超重和肥胖呈现上升、低龄化趋势。将男女学生超重和肥胖的防治作为上海市闸北区学校卫生的工作重点并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当前幼儿期肥胖超重已成流行趋势,肥胖超重与其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相关。因此,对幼儿早期饮食结构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应该有更好的了解,并针对性地确定引起肥胖流行的根本原因,可能对逆转现在这种肥胖趋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某高校2005级学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校新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河北省职工医学院东校区校医院对2005年人学新生超重、肥胖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8~79岁常住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20个街道18~79岁常住居民6 598人,对超重/肥胖及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8.53%和18.84%,标化率分别为34.82%和16.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在婚、饮酒、口味偏咸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女性、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海淀区居民超重、肥胖患病形式严峻,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长,如不及时防控,将有大量超重肥胖青少年发展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此,本期特邀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席波副教授撰写述评文章《加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降低成年期慢性疾病风险》。文章从儿童超重肥胖的评价标准、儿童超重肥胖与近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儿童超重肥胖与近期靶器官损害、儿童超重肥胖与成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成年居民肥胖的流行特征及与慢性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414名18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不同的体质指数与相关慢性病指标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浙江省居民超重和肥胖合并率为22.72%和5.39%,随年龄增长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存在职业差异;男女性超重差异不显著,肥胖差异非常显著;肥胖患病率随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高呈下降趋势;超重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值均大于体重正常组.结论肥胖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的体质指数与相关慢性病指标值呈正相关.应针对其流行特征尽快开展肥胖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烟台市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烟台市芝罘区抽取12个街道办事处,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个人问卷填写、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3046人,超重率39.95%,肥胖率27.58%,中心性肥胖率48.72%。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年龄≥30岁是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逐渐升高。吸烟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是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烟台地区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不容乐观,这应成为烟台市慢病防控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正确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患病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吉林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吉林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吉林市5~18岁学生196 454名进行体格检查,利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BMI标准筛查超重、肥胖。结果吉林市5~18岁儿童青少年男生肥胖率为20.2%,女生肥胖率为10.4%;男生超重率为19.0%,女生超重率为13.8%;‘超重+肥胖’:男生39.1%,女生24.2%;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吉林市儿童青少年男性比女性超重、肥胖情况更严重,均高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吉林市超重、肥胖有一定的流行趋势,因此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宁市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区域内约12万7~18岁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并将结果与北京市2000年及2005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男女童肥胖检出率均低于北京市资料,但超重检出率与北京2000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总体超重检出率甚至高于北京市2000年资料. [结论]南宁市目前处于儿童肥胖发生的早期,应提高对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视,早期干预,减少儿童肥胖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英德市农村居民超重、肥胖与向心性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个镇共16个村,对1 014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结果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8.71%、3.56%和22.77%,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0.94%、1.96%和13.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均与年龄、家庭收入呈正相关,生活压力是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英德市农村居民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患病率偏高,应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农村社区人群肥胖超重现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 了解扬州市农村社区人群肥胖超重的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对扬州市 3县 (市 ) 7个农村社区 30 0 78名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  1 5~ 74岁居民体重指数 (BMI)均值为 2 2 .89;肥胖超重患病率为 2 9.95% ,标化率为 2 4.6 0 % ;肥胖超重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患病率最高峰值在 45~ 54年龄段 ;不同职业中干部患病率最高 ,为 44.35% ;肥胖超重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肥胖家族史、生活满意度、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收入等 1 4个因素为危险因素 ,体育锻炼是保护因子。 [结论 ] 肥胖超重由多因素引起 ,应当采取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控制肥胖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进一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11个地市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二、高二年级学生共33 256名,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浙江省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0.6%,肥胖检出率为5.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3.7%,6.8%)高于女生(7.4%,3.7%);小学生(12.3%,8.3%)和初中生(11.1%,5.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8.7%,2.8%);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11.1%,5.6%)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10.3%,4.8%).结论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超过全国水平.要重点关注男生、低年龄段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目的 了解我国7~18岁学生1985-2005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我国学生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5,1995,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各省、市、自治区资料,使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筛查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计算不同省、市、自治区不同时期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各省、市、自治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而贵州、青海、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等地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低.1985-2005年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呈迅速上升趋势;1995-2005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1985-1995年的增长速度有所趋缓,但是仍然大于零,增长趋势仍存在;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增长速度大于女生;肥胖检出率的增长速度大于超重,并且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增长速度在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不同时间段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和趋势在不同省、市、自治区间存在差异,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防控学生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国初中学生肥胖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其流行的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2016年三轮数据(分别为8 616、8 762、7 614人,11~18岁),计算中国初中学生超重/肥胖患病率并描述其流行趋势,使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初中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肥胖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16年中国初中生超重/肥胖患病率为15.3%(男:17.9%,女:12.6%)。2014-2016年,初中生超重患病率/肥胖患病率表现持续增长趋势。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患病率表现为先增长后稳定的流行趋势;女生的超重/肥胖患病率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2016年横断面研究显示,独生子女(β(SE)=0.23(0.10))、自我评价超重/肥胖(β(SE)=2.83(0.14))及户口为非农(β(SE)=0.23(0.11))是初中生BMI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自我评价超重/肥胖(OR=4.20,95%CI:2.97~5.40)与初中生超重肥胖高度相关。  结论  2014-2016年中国初中生超重/肥胖患病率持续增加。尤其应当重视对独生子女、城市学生肥胖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