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抑郁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体检确诊为IFG者14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评估两组抑郁程度及血糖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血糖转归正常率高.[结论] IFG病人普遍存在抑郁心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IFG人群抑郁程度,提高正常血糖转归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TTM)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且符合IFG诊断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研究团队根据TTM理论,制定综合、分阶段干预措施,一对一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医学营养、糖尿病知识和心理等干预,使其逐步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当的运动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应用TTM方法干预生活方式后,IFG人群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较干预前好转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IFG人群三餐饮食搭配合理例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摄入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食盐、蔬菜摄入的合理例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G人群每天有效运动时间、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均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TTM干预有助于帮助IFG人群逐步建立和维持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改善代谢指标,从而降低发病危险因素,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日趋上升,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历轻度的糖代谢异常的糖尿病前期又称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辨体调质干预对中青年空腹血糖受损兼痰湿体质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空腹血糖受损兼痰湿体质患者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7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辨体调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6个月后比较2组中医痰湿体质积分、体质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2组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HbA1c、中医痰湿体质积分、体质指数(BMI)、腰围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青年空腹血糖受损兼痰湿体质人群进行辨体调质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痰湿体质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治未病理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体检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体检为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个性化健康指导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3及6个月健康状况、血糖及相关血液指标以及空腹血糖转归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各方面健康状况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重及腰臀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6个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转归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采用治未病理念干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可通过了解患者体质类型,并指导其个性化的培养适合的生活习惯,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提高空腹血糖转归率,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切点下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家庆 《新医学》2006,37(5):283-285
1引言 2004年7月,中国糖尿病学会专门召开会议,主要讨论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下限切点要不要从6.1 mmol/L下调到5.6mmol/L的问题.关于这问题的来龙去脉,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运用于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通过揭示IFG患者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其防治提供线索.方法对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进行3d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 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并且发现总时间的54.7%±18.6%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血糖高峰期约为三餐后1.2±0.6h.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完善血糖监测手段和协助制定IFG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烟台地区体检人群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烟台海滨地区人群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情况及特征。方法对2008—2009年在济南军区烟台疗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740例18~69岁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糖尿病患病率为5.78%(标化率为4.82%),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9.41%(标化率为8.24%),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超重、肥胖者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指数正常者。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烟台地区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与1996年及200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健康体检的无锡地区150例IFG人群(观察组,6.1 mmol/L≤FPG<7.0 mmol/L)和150例空腹血糖(FPG)正常人群(对照组,FPG<6.1 mmol/L)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IFG与SUA水平、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IFG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3.04±1.23),SUA水平(389.56±73.74);FPG正常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1.62±1.41),SUA水平(327.23±89.54);IFG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指数、S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IFG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2.92±1.43),SUA水平(382.65±83.23);女性IFG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3.89±1.34),SUA水平(318.58±62.12);男性IFG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女性,S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G人群的SUA水平、胰岛素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信回访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体检人群的实施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1年6-12月空腹血糖受损的体检者共100例,按体检单双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领取体检报告当日现场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则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在其离院后继续实施短信教育。实施半年后对同组对象进行追踪调查,比较两组空腹血糖受损的体检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符合率以及相关血糖指标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符合率以及相关血糖指标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空腹血糖受损的体检人群实施短信回访教育有良好效果,不仅能提高体检者对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更促进了体检者与医护人员人际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拓展了医疗市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方法将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18例为FPG组,糖耐量正常(NGT)者12例为NGT组,比较2组动态血糖谱的平均血糖值、3餐前1 h及3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漂移情况。结果IFG组的全天血糖平均值、血糖峰值、3餐前1 h血糖、3餐后2 h血糖均高于NGT组(P〈0.01);IFG组血糖峰值,TPG≥7.8 mmol.L-1、TPG〈2.8 mmol.L-1的时间百分比均高于NGT组,血糖谷值低于NGT组(P〈0.01或P〈0.05)。结论IFG组患者整体血糖水平较NGT组高,血糖基线水平上移,IFG患者漂移幅度较NGT组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切点下调对糖尿病、糖耐量受损(IGT)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石牌社区55岁以上无糖尿病、糖调节受损(IGR)史人群(共868人)进行调查,测定他们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的人员参加复检,行OGTT(129人),分析新诊断的糖尿病及IGT情况。结果:129人中新诊断糖尿病有51人,新诊断IGR共28人,其中IGT20人。复检空腹血糖5.6~6.1mmoL/L22人,其中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有7人(32%),达到IGT诊断标准的有3人(14%);复检空腹血糖6.1~7.0mmol/L37人,其中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18人(49%),达到IGT诊断标准11人(30%)。结论:空腹血糖切点的下调有利于减少糖尿病、IGT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代谢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 828例≥40岁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的空腹血糖受损者行75 g葡萄糖粉负荷试验,分析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代谢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为41.22%,女性25.71%高于男性15.51%;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20.82%,女性11.84%高于男性8.98%.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为空腹血糖、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结论:空腹血糖受损阶段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代谢异常率高达62.04%,女性高于男性,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超体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时年龄>40岁3 828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空腹血糖≥5.6 mmol/L和空腹血糖≥6.1 mmol/L者的血压状况.结果:空腹血糖≥5.6 mmol/L 627例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1.74%,男性(34.54%)高于女性(29.89%)(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7.05%,男性(51.41%)高于女性(44.18%)(P<0.05);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腰围、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空腹血糖≥6.1mmol/L 245例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1.43%,男性(34.55%)高于女性(28.89%)(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4.90%,男性(43.64%)低于女性(45.9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家族史、腰围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结论:分别以空腹血糖≥5.6 mmol/L和≥6.1 mmol/L为诊断切点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分别为78.79%和76.33%,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徐德宏  陈莉  张侠  穆书惠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20-2123
目的探讨强化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及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及人体学指标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由专职培训的医护人员对60名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进行两年的运动、膳食、心理等一对一强化干预及随访和健康知识讲座,使其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有效运动量,并保持乐观的心态。结果强化干预后60名MS个体,做到了三餐搭配合理,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盐及蔬菜摄入合理,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体重指数、腰围、血压、TG、LDL、HDL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强化干预有助于MS及高危人群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但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级运动护理处方管理在社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空腹血糖受损且长期居住于南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内的86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分级运动护理处方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干预1年后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值以及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分级运动处方对社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可显著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该类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线空腹血糖受损(IFG)转归对患者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909例IFG患者进行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IFG诊断标准分为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IFG转归与baPWV的关系。结果: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52.1%、65.0%、79.9%。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与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相比,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均增加,RR值分别为1.47和2.77。结论:基线IFG转归与baPWV变化相关,对IFG进行控制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患者血脂成分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23例正常糖耐量(NGT)者和新诊断的44例IF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定血脂谱。结果IFG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明显低于NGT组(P<0.01)。结论新诊断的IFG患者已经存在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预测代谢性疾病的角度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下限从6.1 mmol/L下调至5.6 mmol/L的合理性.方法:比较正常糖代谢组(NGT,FPG< 5.6 mmol/L)、空腹血糖受损组1(IFG1,5.6 mmol/L≤FPG< 6.1 mmol/L)和空腹血糖受损组2(IFG2,6.1 mmol/L≤FPG< 7.0 mmol/L)之间代谢指标及发生代谢性疾病风险的差异.结果:与NGT组相比,IFG两组人群的血压、血脂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与IFG1组相比,IFG2组仅部分代谢指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NGT组相比,IFG1与IFG2组发生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均升高(P<0.05),而IFG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疾病早期防控的角度出发,将IFG诊断下限下调为5.6 mmol/L是合理的,应加强对人群空腹血糖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蔡红妹 《检验医学》2013,(11):1061-1062
近年来,国外有杂志报道我国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病人数达9000多万,20岁以上成年人DM患病率达9.7%,更有1.48亿DM前期人群。国内针对DM前期患者的研究众多,但针对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与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分析并不多。本研究分析了上海远郊地区部分体检人群中IFG与IGT患者的血脂情况,以期为预防IFG与IGT患者进入DM阶段提供较好的血脂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