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鲜中  刘艳  段飞鹏  杨晓伟  陈畅  徐文娟  肖红斌 《中药材》2016,(10):2272-227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市售生、制何首乌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不同产地样品中6种成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最大;而二苯乙烯苷含量较高的样品,其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相对也较高,反之亦然;生、制何首乌中各活性成分平均含量对比发现生首乌各成分含量均高于制首乌。结论:该定量方法快速、简单,可为规范和控制何首乌商品质量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市售生、制何首乌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不同产地样品中6种成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最大;而二苯乙烯苷含量较高的样品,其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相对也较高,反之亦然;生、制何首乌中各活性成分平均含量对比发现生首乌各成分含量均高于制首乌。结论:该定量方法快速、简单,可为规范和控制何首乌商品质量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野生及市场销售生何首乌与制何首乌的质量差异,建立何首乌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SPSS 15.0软件对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及市场生何首乌、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现版《药典》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限度偏低,建议规定生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2.0%,大黄素、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及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的总量不得低于0.15%;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1.2%,总蒽醌含量限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生长年限及采收期何首乌的成分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一至四年生及7—12月采收的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25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良好的加样回收率。结论: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在一至二年生长期间迅速积累,至三年生时达到峰值;同年生何首乌中成分含量在11月时相对高于其他月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方法和传统炮制方法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类成分和总多糖含量的影响,为建立何首乌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体化方法和传统炮制方法对何首乌饮片清蒸和黑豆汁拌蒸,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分别测定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的含量。采用HPLC测定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320 nm;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运用UV测定总多糖含量,检测波长489 nm。结果:在同一时间取样,一体化方法与传统炮制方法对二苯乙烯苷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何首乌传统炮制方法样品和一体化方法样品中二苯乙烯苷的质量分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一体化方法与传统炮制方法对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且一体化方法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传统炮制方法;2种炮制方法对总多糖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何首乌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方法制备的制何首乌质量较好、省时省力、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生/制何首乌的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与含量测定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鉴别。方法采用HPLC对20批生/制何首乌进行检测,建立何首乌HPLC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其进行评价,寻找生/制何首乌分类的主要贡献峰,并对主要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生/制何首乌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其中4个峰分别被指认为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相似度在0.863~0.991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基本能区分生、制何首乌,并确定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为生、制何首乌的主要差异性化学成分;生、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分别为19.30~37.72 mg/g、7.50~18.26 mg/g,大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53~1.67 mg/g、0.11~0.50 mg/g。结论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与含量测定不仅可以实现何首乌质量整体信息的控制,而且能有效区分生、制何首乌。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黑豆汁炖制时间对制何首乌外观性状及各类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炮制时间制何首乌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的含量,选择Agilent ZORBAX Extend-C_(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 min,5%~100%A; 30~40 min,100%A),流速1. 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随炖制时间的增加,二苯乙烯苷含量逐渐降低,与8 h时相比,至64 h时含量降低76%;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2种蒽醌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至24 h时达最高值,炖制40 h时降至与8 h近似的水平,之后略有波动;大黄素、大黄素甲醚2种蒽醌苷元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炖制32 h时达最大值,之后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结论:炖制时间对制何首乌中各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显著,且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应规范制何首乌饮片的炮制时间;同时,仅以二苯乙烯苷及蒽醌类成分作为制何首乌的指标性成分依据不够充分,应考虑增加多糖类等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复合辅料对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含量的影响,为选择何首乌炮制辅料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4种复合辅料炮制何首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要求,游离蒽醌含量均未达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要求;其中,采用黑豆汁生姜汁炮制的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含量最高,分别是6.19%和0.04%;另外,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含量最低的分别是用黑豆汁米泔水制和用黑豆汁熟地汁制的。结论:不同复合辅料对何首乌成分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制何首乌及复方密骨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测定制何首乌和复方密骨胶囊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上海地区常用产地的制何首乌的质量。方法:在C18柱上以甲醇一次(29:71)为流动相,在波长320nm处紫外检测,结果: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3925-0.3925ug,线性回归方程为Y=893260X-3350.96,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02%,RSD为2.86%,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密骨胶囊中的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基本稳定,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制何首乌及密骨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还脑益聪方及配伍前后何首乌肝毒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评价复方肝毒性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别以乙腈∶水(20:80)和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 nm和254 nm,柱温30℃,流速为1 mL/min,分别检测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结果:红参、石菖蒲、川芎分别与制何首乌配伍后,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降低34.2%、34.0%、27.1%,还脑益聪方降低59.4%;大黄素含量降低36.77%、42.04%、36.24%、还脑益聪方降低80.93%,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降低39.44%、44.96%、39.57%、还脑益聪方降低86.90%。结论:还脑益聪方及拆方后,制何首乌肝毒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显著降低,从化学成分角度证实整方配伍合理,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何首乌20个产地3种功效组分(二苯乙烯苷类、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以期得到各类功效成分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为研究何首乌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补益肝肾3种功能活性上的潜在优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测多评法对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反式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何首乌各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类含量最高分别在四川冕宁和湖北武当山;综合环境因子分析,经度与游离蒽醌成分密切相关,低温有利于结合蒽醌成分积累,温度与海拔对二苯乙烯苷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结论:结合不同成分的药理活性初步推断,低温、低湿的四川冕宁及其相似环境所产的何首乌,具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的潜在优势;高海拔、大温差的湖北武当山及其相似环境所产的何首乌,具有补益肝肾的潜在优势,该研究结果对何首乌精准药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志烨  韩丽  杨明  刘李梅  何婧  邹文铨 《中成药》2014,(11):2280-2285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对照品溶液和制何首乌水提液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不稳定的现象。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紫外光照时间以及温度对两种来源的二苯乙烯苷质量浓度的影响和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在紫外光照条件下二苯乙烯苷的吸光度逐渐下降,其最大吸收波长由320 nm紫移到285 nm。在避光加热条件下二苯乙烯苷水解为苷元,其质量浓度变化遵循动力学一级反应。对照品溶液、制何首乌水提液中二苯乙烯苷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4.5和54.8 kJ/mol,在25℃条件下的t0.9分别为108 h和162 h,反应产物最大吸收波长仍为320 nm。结论在光和热影响下二苯乙烯苷在制何首乌水提液中比在水溶液中更稳定。但在含制何首乌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避光,温度保持在60℃及以下。  相似文献   

13.
制何首乌中四个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黄豆苷元、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5μm,250 mm×4.6 mm);柱温35℃;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80nm;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溶液(42∶58)。结果被测定峰与其他组分峰完全分离。二苯乙烯苷、黄豆苷元、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08 4~9.084μg(R2=0.999 8),0.1236~1.236μg(R2=0.999 7),0.6048~6.048μg(R2=0.999 9),0.3648~3.648μg(R2=0.999 2);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2%,(RSD=1.9%),98.53%(RSD=2.0%),100.7%(RSD=2.8%)和99.95%(RSD=2.0%)。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黄豆苷元、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该饮片产地加工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何首乌药材分别切成5,10,12 mm的片,或者8 mm~3和12 mm~3的方块,经晒干或60,70,80℃烘干处理制成不同何首乌饮片。采用UPLC测定不同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4.5 min,10%~35%A,4.5~6.5 min,35%~100%A),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6 m L·min~(-1),进样量1μL。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进样量分别在0.187 2~2.34,0.007 72~0.096 5,0.001 688~0.021 1,0.008 28~0.103 5,0.002 976~0.037 2μg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线性关系。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9%,100.70%,98.22%,98.12%和97.90%,RSD分别为1.7%,1.0%,1.8%,1.0%和2.7%。不同加工方法的何首乌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有一定规律性,干燥温度相同,饮片厚度增大,待测成分含量趋向增高。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均以8 mm3块80℃烘干品质量分数最高,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以12 mm厚片80℃烘干品含量最高,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以10 mm厚片晒干品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而且切制方式和规格对待测成分含量的影响大于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为何首乌产地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对制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3种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制何首乌药材利用100%甲醇超声提取3h,冷却至室温,取1mL,以14 000rpm速率离心10min,上清液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条件:色谱柱Symmetry ShieldTM C18柱(5μm,4.6mm×150mm);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结果:经方法学考察,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3种活性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0.9998),精密度RSD=2.1%~4.1%,加样回收率98.7%~101.2%,各活性成分与药材中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制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3种活性成分同时测定,可用于制何首乌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产地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建立制何首乌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波长254 nm,柱温30℃,对13批制何首乌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使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分析,确定了29个共有峰,指认了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5个化学成分。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制何首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7,(1)
目的测定制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Praeparata 3种成分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中的含有量。方法大鼠灌胃制何首乌CMC-Na溶液后,采集血浆。HPLC分析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3%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DAS2.0软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分别在61.25~6 125μg/L(r=0.999 8)、12.6~3 150μg/L(r=0.999 3)、24.1~6 030μg/L(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99.5%~105.8%,RSD 1.3%~3.3%;提取回收率87.2%~96.3%,RSD 3.2%~5.9%。3种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但其在血浆中的含有量远低于在药材中。结论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中生物利用率较低,可能与灌胃制何首乌后成分的肠道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何首乌经九蒸九晒后其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为何首乌古法炮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黑豆共蒸法进行九蒸九晒炮制,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炮制后何首乌中游离蒽醌及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游离蒽醌含量从炮制前的0.130%上升至炮制后的0.174%,但某些炮制中间品的含量下降;二苯乙烯苷含量从炮制前的5.42%下降至炮制后的2.10%。结论何首乌九蒸九晒过程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缓上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呈明显的梯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何首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相传此药名为交藤。具有味苦,甘,涩,微温,补益类之药[1]。具有乌须发、悦颜色、益精血、强筋健骨,抗衰老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其中主要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苷及磷脂类等活性成分[2]。1蒽醌类研究表明何首乌中蒽醌类有效成分主要为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多以高效液相方法测定。郭青等[3]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蒽醌类成分。采用Inertsil ODS-3柱,以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得到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相似文献   

20.
何首乌炮制过程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制何首乌中5种化学成分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与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5种成分在炮制时间变化过程中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KinetexTMC18(4.6 mm×100 mm,2.6 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8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4,270,284,320 nm,检测时间为36 min.结果:没食子酸、5-HMF、二苯乙烯苷、大黄素与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585 ~ 58.5,0.54 ~ 53.5,1.07 ~107,1.23~123,0.564 ~ 16.92 mg·L-1线性良好.没食子酸炮制后含量明显增加,但随着炮制时间延长其含量变化不大;5-HMF为炮制后新产生的成分,其含量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增加;二苯乙烯苷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其含量呈下降趋势;游离蒽醌类物质大黄素与大黄素甲醚,两者炮制后均比炮制前要高,而且都在炮制后32 h达最高峰.结论:提供了一种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快捷的(制)何首乌质量分析方法.何首乌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与其药效之间的相关性及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